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091章 折腾得好

崇祯聊天群 第1091章 折腾得好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汉城王宫,原本光海君召集群臣议事的大殿,在之前的时候,光海君自己只知道吃喝玩乐地享受,并没有用;而多尔衮也没有用,似乎是对于朝鲜方面的尊重。

然而,此时,这座大殿内,几乎站满了人。不但有满清各级头目,也有朝鲜的文官武将,两边分列,互相之间,都有点好奇,不知道多尔衮如此大动干戈是要干什么?

按理来,明军夜不收都出现在汉城城外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军议如何对付明军才对。可从一些细节上看,却似乎又不是这个事情。

满清各级头目中,不但是驻守汉城的那些,还有从别的地方匆匆赶来汉城的;朝鲜君臣这边,几乎所有高品级的都在场,之前装病装死的,也是被多尔衮派人从家里直接赶了过来。

之前明军刚来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阵仗,这个时候搞得这么隆重,会是什么事情呢?

许多人在窃窃私语,随后就看到多铎和阿济格带着兴奋,从后殿转了过来,站在百官的最前面。

注意到这个情况的人,就更是奇怪了。如今大敌当前,为什么多铎和阿济格竟然感到高兴?他们两人,当时听到明军从仁川登陆时,可是吓坏聊啊!

在众人纳闷之际,多尔衮终于从后殿大步而出,行动果断,神情肃穆,坐上诸位,等众人行礼完毕之后,他便扫视着底下众人,大声喝问道:“明军不日来攻,诸位可有良策托?”

这个问题一问出去,顿时,不管是朝鲜那边,还是满清余孽这边,都一个个低了头。明军实力强大,还能有什么办法?

当然,也有几个满清头目大喊着“死战”之类的话,但让人听了,却有点色厉内荏的感觉。

多尔衮看到这个情况,没有出乎自己的意料,心中很是叹了口气。于是,他把目光看向自己的弟弟。

多铎收到信号,也不犹豫,立刻出列,大声奏道:“殿下乃是先皇所立之皇太弟!如今大敌当前,国不可一日无君,臣弟恳请殿下登基为帝,我大清勇士必定誓死扞卫陛下,扞卫大清!”

“对!”阿济格也跟着出列,大声奏道,“殿下登基,群龙有首,我大清必定能士气大振,明军远来疲惫,必不能久战,此战,我大清必胜!”

听着最上首这两人先后提及这事,顿时,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多尔衮为什么要召集这么多人来议事了。

如果以前不敢登基为帝,是怕明军闻讯立刻来攻,可此时明军已经打过来,也就没有这个顾及了。另外一个,确实能提振大清士气。毕竟大清有了皇帝,那就是有了主心骨。皇帝和皇太弟的区别,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有人这么想着,但也有人不是这么想着。比如,有的人想着,多尔衮这是狗急跳墙了,趁着明军攻进城来之前,好歹要过一下当皇帝的瘾!此类想法的人,多以朝鲜官员为主。

不过表面上,当多铎和阿济格表态之后,其他人也全都跟着表态,这种时候,没有人会蠢到反对,甚至连不附和都不敢。

多尔衮看到殿下这么“拥护”,意见非常地一致,态度非常地诚恳,便严肃着脸点点头,伸手示意安静,而后大声道:“大清多事之秋,如今可以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孤即为大清皇太弟,便得把大清的这份重担挑起来……”

着这话时,就似乎想让人感觉,他这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勇气,到后来,他忽然又加重了一份语气,断然道:“孤决定,顺应民心,登基为帝!”

一听这话,殿内所有臣子都似乎很开心,纷纷激动了起来。大清,又要有皇帝了!

有人正想算算,什么时候是利于登基的。就听到多尔衮又大声宣布道:“如今大清危急,汉城危急,朕决定,择日不如撞日,朕即日登基为帝,以御明军!“

他这话一出口,大部分朝鲜官员顿时目瞪口呆,这登基为帝的大事,也能择日不如撞日?

相对来,满清各级头目却没有这么多讲究,大部分都兴奋了,其中多铎更是大声喊道:“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都喊出了这个,其他人自然也抢着喊了。当然,有反应快的,立刻便跟着喊了;也有目瞪口呆中回过神来的,看到别人在喊了,才跟着一起喊。一时之间,殿内闹哄哄地,就像后世的菜市场!

就在这样的场景下,有侍卫双手捧来一个盘子,上面是一件龙袍,就披在了多尔衮身上,满清第二任皇帝就此产生!

看到这个情况,殿内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多铎带头建议多尔衮登基为帝的事情,其实是一早就商量好了。就算众人不拥护,多尔衮也必然要登基为帝的。

想着这些时,就见披着龙袍的多尔衮,一身威严,吩咐“众卿平身”后,就开始做喜闻乐见的事情了。

多铎,封豫亲王,世袭罔替!

阿济格,封礼亲王,世袭罔替!

远在朝鲜的豪格,已当场封赏,是为肃亲王,世袭罔替!

还在朝鲜征战的英俄尔岱封一等超武公!另外在场的满清各级头目,也一一封赏,至少都是官升三级。一时之间,就仿佛这些官都是不值钱的,一个劲地封赏。

不管明军是否要打过来了,听到自己被封赏,满清各级头目都非常地振奋,一个个跪地谢恩。不得不,至少这些满清头目的士气,一下就提高了不少。

谁也没想到的是,在封赏完了满清各级头目之后,多尔衮转头看向朝鲜官员这一侧,扫视着他们脸上羡慕的眼神,用不容置疑地语气道:“朝鲜虽为我大清之藩国,但事实上,这几年,我大清和朝鲜其实如同一家,已无多少分别。因此,朕决定,今日之后,已无朝鲜,诸卿,皆为大清之臣子,从今以后,我大清和朝鲜,无分彼此!”

这话一出来,顿时就惊到了一大批人。特别是在前面站着的光海君,更是神情复杂。

虽然多尔衮确实得有道理,这几年来,朝鲜就是多尔衮了算,朝鲜,其实早已名存实亡。可不管如何,至少名义上朝鲜还是一个国家,有国王和臣子。

虽然光海君在以前选择投靠了满清,虽然他在满清的帮助下,杀光了仁祖一脉,甚至都杀光了其他王族子弟,但要是朝鲜真没了,他还是非常地震撼的。李氏王朝断送在他手里,以后死了,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可有意见又怎么样,朝鲜的事情,本来就是多尔衮了算。如今他决定了,谁敢反对?不要命了么?

以前的时候,或者还有硬骨头的朝鲜臣子,当年皇太极领兵征服朝鲜的时候,就杀过不少。可也是因为如此,那些硬骨头的臣子,早已被杀了,这朝堂之上,还能站着的,能一直忍受朝鲜一直由多尔衮做主的,又有哪个会是硬骨头呢!

就在众人心情复杂的时候,多尔衮忽然看着光海君,又开始封赏了起来。

光海君,封顺承郡王,同样世袭罔替!

吞并了朝鲜,给了光海君一个****,绝对不能算亏待了,但也谈不上优待,算是延续他目前的荣华富贵而已。

不过多尔衮对其他朝鲜官员,封赏的规格,显然就比较高了,比如,吴达济,就被封为从二品的户部侍郎,算是户部的副手。其他朝鲜官员,也多是六部尚书的副手等等。

对于这些封赏,不管是何人,光海君也好,其他朝鲜人也罢,不接受都要接受。

一阵闹腾之后,满清和朝鲜成了一家,殿内所有人,都有了新的职务,且只有高升,没有降的。

做完了这些,多尔衮严肃了脸,大声宣布道:“汉城是为我大清临时之都,此名不妥以为我大清都城,因此,朕决定改汉城为盛京。等到将来,总有一日,朕会领军打回辽东,夺回沈阳。”

“盛京……盛京……”满清各级头目,都觉得不错,有大清的味道,纷纷大喊了起来。朝鲜官员,不,如今也是满清的官员,他们在多尔衮的注目之下,也无奈地跟着一起喊了起来。

李氏王朝没了,连汉城也没了!

多尔衮并没有耐心等,只一会,就伸手示意安静,而后提高了声音,异常严厉地道:“朕就在盛京,身后是我大清之百姓,不能打败明军,则我大清又将陷于水深火热之郑不其他,你们可以看看,盛京周围,有多少粮田,都是我们大清子民辛苦种出来的,眼见着丰收在即,眼见着我大清子民不再挨饿,眼看着我大清即将有美好未来,可明军来了,你们,能让明军肆虐么?能让明军破坏粮田,残害我大清子民么……”

随着多尔衮的一声声有力地反问,这些满清各级头目在刚刚封赏的刺激下,回想起之前的艰苦岁月,饿肚子的感觉,顿时一个个怒吼起来,回应着多尔衮,坚决不答应,坚决要和明军死战到底。这个时候,还真听不出这些满清各级头目的怒吼声中,还有色厉内荏的感觉。

而后,随着多尔衮登基为帝,随着他在就任皇帝之位时所的话传出去,一时之间,满清上下,顿时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士气。甚至都让他们忘记了新军是明军中最为强大的军队,让他们忘记了这几年来从没打赢过明军,让他们忘记了明军是如此摧古拉朽地灭掉了辽东满清……

至于朝鲜军卒这边,他们已经习惯了由满清了算。对于他们来,眼下和之前,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因此,多尔衮登基为帝的事情,对于他们的影响就要多了。

当傍晚,吴达济就在聊群中把这个情况禀告给了崇祯皇帝,并且还补充道:“陛下,伪帝多尔衮依旧想着,让臣组织人手把汉城之后的粮田都收了。他由他守着汉城,肯定不会让明军越过汉城,让臣尽管放心,抢收尽量多的粮食。”

“呵呵,他还真是自信啊!”崇祯皇帝看到,便回答他道,“这样也好,你且先收,总比多尔衮放火烧粮要好些。这些粮食,朕不会给他的。”

吴达济看到回复,便又奏道:“陛下,不知道兵休整如何了,臣以为,当汉城如今还有些混乱之际,当尽早攻城才是。臣看得出来,不少贪生怕死之徒都不看好满清,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只要兵来攻,必会有所动作。”

“哦,这事朕知道了!”崇祯皇帝听了,便淡淡地回了一句。

谁知吴达济立刻又补上一条私聊道:“陛下,这些贼子根本不是心向大明,而是贪生怕死而已。对于这些人,以前帮着满清在朝鲜做绝了坏事,都是死有余辜的人,不能因为他们临阵投靠就放过他们。陛下,他们就是一群衣冠禽兽,是一群人渣……”

看到这话,崇祯皇帝便知道吴达济是恨死了这些人,就又回答道:“嗯,朕心中有数。”

到这里,吴达济才没有继续私聊,而是下线去忙碌了。

崇祯皇帝便也下线想着吴达济提供的消息,对他来,这个消息其实是有意外之喜的。没想到多尔衮竟然在这时候登基为帝,而且把朝鲜给吞并了。这样一来,只要大明把满清驱赶到倭国去,这满清的地方就是大明的了,而不是从朝鲜那里占过来。从政治上,也会变得名正言顺,朝鲜这个太祖曾声明过为不征之国的藩属国,就将成为大明版图中的一部分。

至于多尔衮所谓的要坚守汉城,呵呵,那就让他尝尝一万多新军的战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好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又登陆了聊群,通过已经成为锦衣卫千户的高应元,向曹变蛟和冯德华下达了进攻的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