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291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崇祯聊天群 第1291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倭国的战事在继续,崇祯皇帝却没怎么关注了。此时的他,已经回到了京师,接见了固始汗的使者必勒格。

金銮殿内,崇祯皇帝高居御座,文武百官分列两边。必勒格按照礼制,恭敬地叩见了皇帝,并正式奉上贡品清单后说道:“小国愿奉大明为宗主,小国愿永为大明藩属国,这是国书,请皇帝陛下过目!“

御座前的内侍一见,便想下去把国书转呈给皇帝。

边上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的脸上都带着微笑。能亲眼见证这个,说明大明的强大,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能说明他们为官有功。共创盛世,与有荣焉!

可谁也没想到,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却开口说道:“青藏两地,在我大明朝,曾是乌斯藏宣慰司以及朵甘思宣慰司。你且回去告诉固始汗,朕的意思,如今也只能是宣慰司。如果他不同意,那也没问题,朕来日自会发兵青藏。”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金銮殿内为之一静,所有人都楞了下,看着崇祯皇帝不说话。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要求更高。

不过回过神来想想,似乎这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的大明,远强大于其他任何时候。既然以前都能是宣慰司,为什么现在就不行?没道理啊!

藩属国是藩属国,宣慰司是宣慰司,这两个可是不一样的概念。

简单地来说吧,藩属国,那也是一个国家,而宣慰司,用通俗地话说,就是土司了。云南土司众多,可云南就是大明的云南。倭国、朝鲜,以前是大明的藩属国,可那不是大明的疆域。

必勒格听出皇帝这话中,带着强烈的自信,还有很直接的威胁。他心中不由得很不是滋味,但是,哪又如何?固始汗就是知道大明的强大,因此不得不主动俯首称臣。如今难道还能和大明闹僵了?这明显是违背了固始汗的意思!

这么想着,他只好服下身子,低头回应说,必然会把大明皇帝的意思转达回去。

崇祯皇帝点点头,又对他说道:“远来一趟京师也不容易,正好和硕特公也想念固始汗,不妨去见见和硕特公。”

和硕特公,就是鄂齐尔图,固始汗的侄子,原本和硕特部的汗王,如今的他,就定居在京师。

必勒格来到京师,自然是想去拜访鄂齐尔图的,但是之前他其实已经碰壁了一次,是鄂齐尔图恼怒部落存亡之际,固始汗却不发兵救援。另外就是,他不知道皇帝对固始汗是什么态度,为了避嫌,也不愿意见。

此时得到皇帝的旨意,必勒格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这样一来,再去拜访鄂齐尔图,应该不会再被拒之门外了。

就在殿上这会,王承恩却奉旨来到了和硕特公府。

鄂齐尔图虽然身份特殊,倒也不用怕厂卫。可是,厂卫的名头摆在那里,人家厂公亲自上门,他还是热情地把王承恩迎进了门。

王承恩在和鄂齐尔图客套了几句之后,就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道:“皇上听说你不想见固始汗的使者,因此让咱家特意来劝解劝解。毕竟你们是亲叔侄,没必要如此。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就没必要再耿耿于怀……”

鄂齐尔图听了,低着头,并不言语,心中却想起了当初躲在天山山脉里面,听到叔汗不肯救援时的绝望。族人死了这么多,叔汗却无动于衷,实在是太让人心寒了!

王承恩见他的样子,也不生气,继续说道:“难得来一次,好好招待一下,带他看看如今的大明。要不然,也不是我们大明的待客之道。要是不知道的人听说你不见固始汗的使者,还以为是皇上不准,这样就不好了!“

说到这个份上,鄂齐尔图就没法再沉默下去了,感激地说道:“还请厂公回复皇上,微臣非常感谢皇上在百忙之中还惦记微臣的家事,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样就好!”王承恩听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不管怎么样,你现在可是大明的公爵,怎么样也得体现我们大明的胸襟,是不是?”

说完之后,他就站了起来道:“好了,咱家还有事要忙,就先走了!”

鄂齐尔图一听,连忙送出门。看着王承恩带着番役骑马远去。他遥看皇宫方向,心中不由得格外感慨,皇上对自己是真得没得说。

以前的时候,就开放京营,让自己在里面受训。而且燧发枪那些军国重器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大方地卖给自己,强大自己的部族。只是很可惜,没想到会被沙俄和漠北各族联合起来偷袭了一把。听到自己有难了,第一时间便派出了军队前去救援,这真是没的说了!

如今,听到自己和叔汗关系不好,又派了东厂提督过来说合。这辈子能遇到这样一位对自己如此只好的明君,实在是值了!

这么想着,鄂齐尔图便决定了。不管心中对叔汗再有多少意见,既然使者来了,那就好好款待一下吧!

等王承恩回到宫里缴旨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下朝了,听到他的回报,便微笑着表示知道了。

相信这个固始汗使者在鄂齐尔图的介绍和影响下,必定能对大明的强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固始汗是个聪明人,应该会接受自己所提的宣慰司要求。

青藏两地是物资缺乏的高原,现在大明也没那个精力去开发利用。名义上属于大明,这已经足够了。等到将来科技真正发展了之后,再谈青藏两地的改土归流,真正纳入大明管辖好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觉得还可以加点料,便对王承恩交代道:“如今倭国的战况,可以让人在京师里传播下,让大明百姓都乐呵乐呵!“

王承恩是在聊天群中的,自然知道倭国战况如何,便立刻回应道:“都赖陛下运筹帷幄,决胜万里之外!实在是我大明之福也!”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京师就流传开有关倭国的战局了。

“你们听说了么?如今我们大明的军队已经把大半个倭国都打下来了!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吧,真是太厉害了!”

“呀,想当年,十来个倭寇,就能一路从海上杀到应天府,而如今,真是难以想象啊!”

“其实这也没什么,皇上如此英明神武,我们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打败倭国而已,我早预料到了!”

“确实也是,如今我们大明,都打下了多少以前从来没有打下的地方?本公子数数看,河套、漠北、天山,南洋诸国,洞吾,孟加拉……呀,本公子都数不过来了!”

“……”

所有大明百姓都在谈论着这些,每个人都充满了自豪。而他们的这些谈话,基本上都被鄂齐尔图陪同出来的必勒格听到了。说实话,这种大街小巷听到的内容,让必勒格非常地震惊。他实在难以想象,大明竟然强悍到了如此地步。

为此,他甚至还偷偷问鄂齐尔图,向他求证下。结果,没有例外,鄂齐尔图也证明了这些百姓所讨论的事情,都是真的。毕竟,这本神就是事实,又没有骗人!

这个时候,必勒格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皇帝有那么大自信,不怕自家大汗不服。

大明,不能敌也!

几天之后,他便把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匆忙踏上了返程的路上。

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九年九月中旬,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在年初微服南巡所埋下的雷,开始引爆了。

由江南名医陈实功牵头,联合江南各省的名医,公开向朝廷上书,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声势很是浩大。

一路上,他们都是大张旗鼓,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拜访当地名医,宣扬他们的上书内容,邀请当地名医一起签字署名,共同上书。

而这上书的内容,没到一地,都会传开,让所有大明百姓都很是吃惊。实在是这上书的内容,有点颠覆他们的认识,颠覆他们的习惯。

就比如说,这公开的上书中,就有说大明应该规定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男人不能低于十九岁,女人不能低于十八岁,并写进大明律,违反者要治罪。理由有很多,说这个年龄段的男女才算是成年,这样不但有利于下一代的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不容易夭折,而且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也会降低难产的危险。

还有,说人体内部的病症,特别是急『性』的,如今多是难有所为。因此,这些名医建议,在逝者自愿的前提下,可解剖遗体,提高诊治水平,让华佗神医的绝学重现于世,为将来能治好更多百姓的病做出贡献。

……

从医学角度上提出的一个个建议,让听到的大明百姓都很是意外。有些东西,是多少年来都这么在做的,可忽然之间,有人说,这是错的!一开始,他们是嗤之以鼻的,不过后来听说,是名医提出来的,他们就有点将信将疑了。但更多的人,是质疑那所谓名医的医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医签字署名,一起上书,他们就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以前是错的!

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也让大明百姓感到惊讶。

就是陈实功等人,每到一地,拜访当地名医,都能得到当地名医的赞同,得到他们的签字署名。这也就是说,这公开上书中的内容,在大明众多名医的眼中,都是真的!

这么一来,就更有说服力了。很多大明百姓纷纷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开始赞同上书的内容。

他们其实不知道,在陈实功他们去拜访当地名医之前,厂卫其实已经悄悄地先一步去“拜访”那些名医。威『逼』利诱之下,没有那个名医敢冒着家族的存亡而持有不同意见。当然,更大的原因,还是医者毕竟是医者,他们中的不少人,对于上书的内容,还是有点体会的。

就这么着,一路到了京师。

于是,京师这边,就又轰动了起来。原本倭国的话题,就已经有点淡了。如今遇到了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自然就更为关注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崇祯皇帝便决定,开朝议,接见名医代表,公开讨论这个事情。

说实话,陈实功作为牵头人,要上殿面君。他这辈子,都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那心情是相当地激动,搞得跟随他而来的大儿子非常担心他的身体,毕竟已经是八十二岁的高龄了。劝他好好休息,身体要紧。

但是陈实功不管,因为他知道,明天面君,肯定会得到皇帝的准许。因为,当初那个锦衣卫出身的年轻人,是向他做了保证的。而且这一路上,都有厂卫出没,保驾护航,要说皇帝事先不同意这事,又怎么可能建议他做,还一路上如此顺利!

“明天,该是你爹我,名留青史的一天,至少在医学史上,必定会有记载。你说,你爹又这么可能不激动?”陈实功,如此对他儿子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不外如是也!

不知为何,陈实功老爷子激动之下,虽然睡得很晚,可第二天一早起来,却是精神奕奕。出了驿站,他都能看到闻风而来的京师百姓,不管他们在说什么,老爷子昂着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往紫禁城而去。

大明百姓,有几个人能进紫禁城?又有几个人,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如今,陈实功更是要在文武百官面前,向皇帝上书,陈述他的主张。当他看到雄伟庄严的紫禁城时,心中便如是想着。

至于觐见的礼节,自有鸿胪寺官员在事先有交代。

有内侍引导,低头进入大殿后,不敢东张西望,双手捧着奏章,跪下拜见皇帝:“草民陈实功,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实功眼睛的余光,看着两边的脚,知道此时此刻,所有文武百官都在看着自己,心中一直激动着。

忽然,他就听到上方传来一个声音说道:“卿是长者,平身赐座!”

咦,这声音怎么好熟悉?陈实功心中有点纳闷地想着,便下意识地抬头闻声看去。

感谢anniexie的500起点币打赏,感谢humorson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