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620章 燧发枪

崇祯聊天群 第620章 燧发枪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大明要在河套平原站稳脚跟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得有足够的吃食能养活这里的人。因此,对于徐光启的到来,洪承畴自然是乐意之极,早就盼望多时了的。他表现出来的热情之高,不止是官位的问题,更多的是发自肺腑。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堂堂归化总督和大明礼部尚书都扑在农事上,和老农们在一起,讨论着怎么在河套种下带来的那些农作物种子。这些事情被河套百姓,特别是那些流贼出身的兵卒还有从秦晋两地迁移过来的灾民而言,都份外感动。

“要是我们米脂县县令有两位大人的心思,我们当初都不会起来闹事了!”

“对啊,要是我们府谷县有两位大人一半的心思,我们也不会跟着王嘉胤闹事的!”

“我们大明还是好官多啊!”

“……”

大明百姓所求其实真得不多,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只要能活下去,谁都不想提着脑袋造反。因为崇祯皇帝的重视,两位大明高级官员的身体力行,无形中凝聚了河套地区人心对大明的凝聚力,这表现在他们具体的巡逻,训练,开荒、建筑等事情上,效率都高了不少。

杨嗣昌则暂时还不用操心农事方面,他领着家丁先赶去了包头,视察地形,统筹人力,准备趁着寒冬到来之前,先大干一场。

至于卜石兔那边,从洪承畴先前派出的夜不收回报,似有不甘,但光凭他自己,还不敢来侵犯河套地区,似乎在游说其他部族,暂时未有东来的迹象。

杨嗣昌对卜石兔不放心,就把他爹杨鹤派给他熟悉草原事物的家丁都派了出去,作为他的使者,前往西边各部族去探听口风、动静,实施他向皇帝所献策的拉拢敲打分化之策。

而此时,在京师的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军器局局长毕懋康。不用说,从他们的笑容上看,就知道是有好事,只听毕懋康带着欣喜禀告道:“陛下,臣严抓钢铁锻造,目前已经打造了三百多把自生火铳,其点火率达到了七八成之多!”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大喜。明末虽然有了燧发枪,但除去炸膛的因素之外,哑火率也奇高,这导致大明军队中始终没有推广燧发枪。之前和毕懋康讨论之后,知道是击火装置的问题,如今看来,毕懋康严抓质量,点火率有七八成之多,算是合格了。

他还没来及说话,毕懋康又在禀告道:“臣根据陛下所说流水线作业的想法,把燧发枪的打造进行分解,如今也已经熟悉起来,相信以后一把燧发枪的打造,能比以前早完工不少时间。”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却不是很满意,过去了这么久,才打造了三百多把自生火铳,这效率,还是比自己想象中的慢。要知道,军器局也是有足够的人力工匠可用的。

这么一想,他便站了起来,对毕懋康吩咐道:“走,朕亲自过去瞧瞧!”

毕懋康是知道皇帝的本事,知道皇帝过去,搞不好就能崩出个奇思妙想,就能改进方法。如果他是普通的大明官僚,可能心底不会欢迎皇帝去指导工作。毕竟这是找出不足,是件丢脸的事情。可毕懋康是技术型官员,热衷火器制造,如果皇上能指出改进火器制造,对于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一听皇帝要过去看看,当即大喜过望,这次带过来的样品,也不让呈送御前,直接去军器局看就是了。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摆谱驾临,而是如同去京营一般,轻车简从,就效率很高的到了军器局,由毕懋康陪同,详细介绍了一道道工序流程和相关说明。

这时候,不管是佛朗机炮还是火铳的枪管,多是锻造为主。一般是事先确定重量,而后根据重量分为单筒结合式锻打和双层复合式锻打。不过因为铳管较长,还需要进行多节结合,如此一来,特别是质量更佳,也更科学的双层复合式锻打铳管的工时消耗,自然也就多了。

铳管质量的好坏,是否容易炸膛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工序,就是多节结合,也就是锻接铳管。锻接不密的铳管,就容易在这结合处炸裂。明末火器的炸膛,多数原因就是如此而来。

检验这一关的手段,是往铳管中灌入开水,而后观察接口处,如果有漏水的地方,则要重新烧热锻打结合。如果质量把控不严,可以想象,都能漏水的铳管,能不炸膛么?!

不过崇祯皇帝参观军器局打造火铳的一个最大收获,是知道了此时铳管钻膛的实际操作。

这个操作是把铳管吊在钻架上,要用墨线吊准,不能又丝毫偏差。铳管固定在木架上下方,上方放入带有钻头的钻把,钻把上系有皮条,由人力拉动皮条,通过皮带传动钻把,进而转动钻头,实现对铳管内壁的镗铣。

这么一来,就需要两个人拉着皮带对钻,另外还有一个人在旁边用铁夹提着钻根,以便使钻头自由旋转。

就这么钻,钻到一半后反过来从另外一头钻,一直到钻通为止。而且钻通的地方,还要注意吊线以保证不致错位。到这还没完,用完短钻之后,还要用长钻再钻。自由经过这么多工序后,才能保证铳管笔直。

不过到这其实还没完,还需要用小锉插进膛内来回转动,使铳管内壁光滑,这才算一根铳管完工。

一把火铳耗时用工最多的就是这铳管的打造,在这个时候,要用一个月时间才能打造一根合格的铳管,而且就这时间,还是熟练工才能达到。

崇祯皇帝看完整个流程,立刻就觉得这种铳管的制造,不但浪费大量人力,而且还耗时这么多,绝对是需要改进的。而改进方法对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改进方式,那就是用蒸汽机带动钻头来钻铳管,就能由三个工匠减少到一个人,而且还能日夜钻,效率的提高自然就不用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