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舌尖上的炊事兵 > 第24章 『巧妙的古法烹调』

舌尖上的炊事兵 第24章 『巧妙的古法烹调』

作者:酸甜小苹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9:28 来源:小说旗

谢清风挑选的嫩豆腐只有10公分,在他的全神贯注完全屏蔽外界干扰,始终保持一秒钟4到5刀的超高频率稳定『操』作下。

只用了不到30秒钟的时间,就有近一半变成了紧紧堆叠在一起,仅仅只有0.2左右毫米的超薄豆腐片。

传说中精密准确如电脑的手工,也不过如此!

放眼整个比赛场,尽管同时进行『操』作的足有60人,可谢清风这惊人的『操』作,依然如鹤立鸡群般醒目。

不仅吸引了导播的摄像头锁定,还引起了前方6名评委的交头接耳。

从他们喋喋不休的嘴型,和不可思议的激动表情,即便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也能猜测出他们讨论的聚焦点。

普普通通的海选初赛中,竟然出现了一名拥有大师级刀工的选手,而且他看起来年纪并不大。

这代表着什么?

包括中年『妇』女在内的6名美食评委,心里都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这是一名毫无疑问的天才级选手,仅仅凭借你这一手老辣纯熟的刀法,这一届顶级大厨的冠军归属,湘省选手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如果谢清风不能在该组两名选手完成之前,把这道文思豆腐给做出来,结果遭到了遗憾淘汰。

到时候,这必将成为顶级大厨历届所有比赛中,最为让人痛惜的一场比赛。

美食评委们都开始关注谢清风,台下被淘汰转为观众的选手,和跟着选手们一起进来的亲友,这时同样在议论纷纷。

初赛中惊现顶级名菜,这实在太过于震撼人心。

目睹现场观众们的喧哗惊语,所有评委一致的认同和赞美,中年『妇』女很清楚接下来任何花招都没办法再用,否则肯定会引起所有人的众怒。

而且海选有着节目组委会监督,她这个主裁判其实权限很小,更没有正式比赛那三名美食评委的绝对话语权。

现在她唯有期待他的侄儿,和其他28名选手能够先一步送菜上来,她就能通过放低自己的评选要求,直接将两个名额全部给用出去。

谢清风制作的菜太过于有名气,这是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小手段。

在这段全场夺目的时间里,谢清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更没有哗众取宠的冲摄像头增加自己的曝光度,依然在稳如泰山的切着豆腐丝。

总用时一分钟时,谢清风切完了四分之三的豆腐,将剩下的豆腐挪开弃用,用手轻轻将切好的超薄豆腐片捋顺,开始进行切丝的工序。

动作和切豆腐片一样,采用既快又匀称的刀法,每切一百刀左右浇水,把刀身和豆腐片打湿润滑。

豆腐丝全部切完后,一起粘黏挤在砧板上面,还看不出具体的形状。

可当谢清风用刀刃沿着砧板,把豆腐丝抄起来放到装满水的唐瓷海碗中,用筷子温柔的轻轻拨弄之后,整个比赛场地顿时响起一阵惊呼声。

只见无数白嫩细小的豆腐丝,如美人发丝飘『荡』于水中一般,格外的『迷』人漂亮震撼人的心灵。

豆腐本来不能漂在水上面,可经过谢清风的加工之后,完全就无视了与水的力度比重之差,根根轻盈的悬浮在水中,没有任何沉下去的趋势。

实乃鬼斧刀工之技!

当然,谢清风把豆腐丝放到水中,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个华丽效果。

而是为了把这些切出来的豆腐丝,放到水里面醒一下,让豆腐中的石膏味被清水中和稀释,进一步突出豆腐的豆香味。

同时也能让豆腐丝,在这个入水醒散的过程中,再次吸收更多的水分,增加水嫩润滑的极致口感。

豆腐丝顺利搞定,接下来就是配菜!

中华菜肴的主料和配料之间,遵循着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的原则,为的就是增加菜品的整体美观。

就比如经典的名菜宫保鸡丁,整体都以丁型为主题造型,菜肴出品之后,主料鸡肉丁和花生米上,裹着一大团青笋丝和辣椒丝等,看起来就会很倒胃口。

转换到文思豆腐中,主料的豆腐已经切成了丝,而且是头发大小的丝,那么配料也要切成头发丝大小。

谢清风首先切的是冬笋和香菇,采用的是平刀打薄片,*屏蔽的关键字*改成丝,不需要切的太多,三四片就足以。

每一道中华美食中,主料和配料的比例一定要掌控好,切忌喧宾夺主。

除了如辣子鸡丁这种个例的特『色』菜,干辣椒比鸡丁要多好几倍,其他菜品在配料的选择上,绝对不能比主料还多。

具体这个量多少合适,在于厨师的个人烹调经验,以及当地的饮食习惯。

冬笋和香菇切好之后,必须放到开水中进行焯水,以便于去掉冬笋中的苦麻,香菇中的泥土生腥味。

世间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好坏两面,烹饪美食所需的食材同样如此,都有着符合人口感的美味,以及让人不适应的糟味。

在正式的烹调之前,能不能把不好的部分尽可能去掉,突出美好的一面,这也是分辨厨艺高低的重要标准。

鲜鱼的味道再怎么美妙,不能去掉它的鱼腥味,切的再怎么精妙绝伦,也只是严重失败的作品,得不到任何人的喜爱。

在这里需要强调“焯水”和“汆水”,这两个『操』作动作起来差不多,可其不要表达的意思却完全截然不同词语。

前者常用于食材定型、增『色』、去味等功能『性』作用,属于给食材进行热加工的烹调手法之一。

后者是一种烹调方法,与炒、爆、溜等一样,通常水氽丸子、氽汤、氽黄瓜片,比较熟知的“麻辣烫”,就是这种烹调手法。

趁着冬笋和香菇焯水的时间,谢清风把最后剩下的上海青进行加工。

选出3片比较大的上海青,白『色』的叶茎和叶梗全部去掉,只留下前部分的碧绿『色』叶片,然后在把叶片切成标准的方形。

即便叶片已经很薄,谢清风还需要把它一片为二,为的就是能够和豆腐丝,尽可能同步达到头发丝大小的程度。

用于增『色』提味的上海青叶丝切好,焯水的冬笋和香菇也正好完成。

接下来就是主锅正式烹调!

经过现代营养所需改善的文思豆腐,第一步需要进行吊汤。

也就是选择土法养的三年以上,肉质紧密的老母鸡,提前熬制鲜美的浓汤,在烧开的清水中加入小半勺浓汤提清,完成整个吊汤的步骤。

谢清风没那么多时间去熬汤,比赛场的食材区内,也没有三年以上的土老母鸡,可以让他来进行熬汤的工序。

在这种双向限制的情况之下,他选择了制作古法的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源自于和尚制作,和尚不能够杀生吃荤,也就是在最初的时候,文思豆腐并没有老母鸡吊汤的工序。

此时提前烧好的水已经大开,烹调工序了然于胸的谢清风,把焯好捞出过水定『色』的香菇丝和冬笋丝,一起放到沸腾的锅内。

借助大火沸水的加速,煮出冬笋中的鲜味,香菇中的香味。

过程不需要太久,15秒左右即可,久则糜烂,影响冬笋的清脆和香菇的软韧,吃下去牙关的碰触口感。

两者独特的味道提取出来,谢清风改大火为文火,加入少量清水降温,让咕噜噜冒泡的沸水转入平静下来,避免沸腾的水泡冲碎脆弱的豆腐丝。

水面稳定下来后,谢清风加入适量提味的食盐,用精制小粉勾水芡倒入锅内,用小圆勺进行搅拌混合。

文思豆腐需要打出“玻璃芡”,小粉的水芡倒多少也很讲究。

多了会成水粉糊糊,像鼻涕一样难看浓稠,导致菜品彻底失败,少了没办法把清水凝聚到一起,失去了勾芡的作用。

这个量没有任何具体的数字,只能通过厨师自己的经验,以及勺子在水中搅拌的时候,勾芡带来的滞留感精确判断。

玻璃芡打好之后,谢清风用一个小细网漏勺,把醒好的豆腐丝轻柔的捞出,平缓的浸入锅内水面下。

轻轻的小幅度摆动细网漏勺,让豆腐丝在水的漂浮作用力之下,自行和漏勺分离飘散到锅内。

玻璃芡对汤水有凝聚作用,豆腐丝这时候都聚成了一团,没有均匀的散布到所有的汤汁中,这时候就需要厨师的手法帮助。

一定要用半圆形的菜勺,且必须用勺背轻压在水面,顺时钟快速的旋转带动汤汁在国内整体转动。

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豆腐丝全部甩到汤汁的每一个位置。

切记把勺子放入汤汁里面去搅拌,也不能左三圈右三圈的转动,因为汤汁打芡之后阻力会大增,搅拌都会把豆腐丝给弄断,变成一锅彻头彻尾的豆腐汤。

旋转的过程柔和不失大气,就像中国意境水墨画一样,看着豆腐丝公公飘散到国内的过程,不论是厨师自己,还是在旁边观赏的观众,都是一种极美妙的享受。

在豆腐丝均匀撒入汤内后,切好的青菜丝均匀的撒入锅内,继续旋转五六圈,等青菜丝入汁散发出蔬菜的清香。

小汤盅三个摆开,起锅用汤勺轻柔的勺起汤『色』明亮透彻,『色』香味俱全的汤汁,均匀的倒入汤盅内。

历时三分半钟,淮扬名菜“文思豆腐”正式完成出锅上菜。

通过摄像机的转播,这三盅豆腐丝、香菇丝、冬笋丝、碧绿的青菜丝,经过明亮透彻玻璃芡的凝聚,完美组合相得益彰的文思豆腐。

哪怕隔着一个屏幕,所有观众都似乎闻到了美妙的香味,忍不住一阵狂咽口水,恨不得扑上去喝上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