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农家小书商 > 第八十三章 扬名

农家小书商 第八十三章 扬名

作者:月光下的叶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5:57:47 来源:小说旗

不会吧,他家世子要纳江小鱼为贵妾,那个江社长,大名鼎鼎的清溪公子,老国公还同意了。

陈木脑子懵逼了,身体却条件反射的和天一齐拱手,回道:“属下遵命“

‘去吧,早去早回,办好回来有赏,办不好军法处置。“

陈木头发根都感觉发凉,早就养好的屁股又开始疼了,

陈木呆楞的走出书房,看看身边天一,天一看看他,互相嫌弃的撇嘴。

陈木想的是这个木头人,懂什么下聘求亲,还是都要看他的。

天一想的是我才是世子的心腹,江小鱼的事情我门清,到时候还不是要靠我打探情报,这个傻大个最好听他的指挥,不然完不成任务,谁也别想好过。

江小鱼在春季培训班结束后,就搬回京城住,当然也把绿萼带回来了,从陈家庄回来的当天晚上,她就和绿萼说了山谷的事情。

绿萼都吓坏了,没想到同为灵植还有那么邪恶的,好怕怕啊。更坚定跟着江小鱼的心,哪怕要供应她灵气,野外太危险,它平安长大不容易啊。

都十多天了,陈若瑜也没再来找江小鱼,她就想着,是不是那些话儿让陈世子放弃纳她为妾的心思,哈哈,那就太好了,她才不要被关在后院做个随时等候主子临幸的女人。

作为正妻还算有些脸面,小妾算了吧,敬谢不敏。

不过怕哪天陈若瑜抽风又想起这事,她还要做些准备,先给娘写封信,把自己的储物袋寄来京城。

再来就要增加下清溪公子在文化圈的地位了,说不得要碰触下要命的政治了,为了自由她也是拼了。

现在报社平稳发展,有老白他们一帮子人才,每年还有新鲜血液充实进来,继续下去京城日报肯定会成为媒体中的领头羊,在这行有绝对的话语权,

江小鱼没事把控下就好,现在就该出去溜达溜达,让清溪公子的名气在响亮些。

换上一身男装,手里拿着折扇,带上秋月,开始参加京城各个诗会,去文人聚会的场所扫荡。

德雅轩是国子监附近一家诗社,都是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环境清雅,卖些文房四宝茶水小吃什么的,也是国子监的学子最爱来的地方

每逢休沐,文人学子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热闹非凡,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江小鱼到的时候,里面说的正热闹,

江小鱼折扇轻摇,容颜胜雪清雅菁华,流风回雪一般,嘴角噙着笑,浅浅如素,好一个翩翩公子世无双。

德雅轩里的人都楞了下,这人谁啊,以前怎么没见过,如此这般风度的公子是那家的?

江小鱼不知道自己进入炼气期后,既以跨入修仙门槛,本身的气质就发生的变化,若仙若梦,不与凡尘,风韵淡入骨,风华深沉浮,容貌虽不如何精致,却夺人眼神。

很快有人反映过来,一拱手“这位公子请了,不知道如何称呼,以前从未见过来德雅轩。”

江小鱼浅笑如素,优雅的回礼,“在下清溪,见过众位仁兄,以前一直在忙碌,没时间参加聚会,如今稍有空闲,出来和各种仁兄交流下,”

“哦,清溪,我怎么听着耳熟。”

“你别说,我也是,到底在哪儿听过呢?”

“对了,我想起来了,清溪公子,京城日报的社长。”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是京城日报的江社长来了,很多人上前自我介绍,想要结交江小鱼,

谁都知道,京城日报现在可是最大媒体,谁要能在上面刊登一篇文章,那就出名了。

没看现在京城日报的两大主编白劭翔和孙铭辉,两个落地的举人,都有诺大的名气,写出文章被众人传颂。

“原来清溪公子长这样,果然风姿出众,清雅若仙。’

“江社长你好,久仰大名,,,,”

“清溪公子,在下赵立诚,很喜欢你写的,,,,”

众人围过来见礼,江小鱼都依依客气回礼,打招呼,客套的寒暄几句。

然后优雅的一笑,“好了,我们大家来日方长,有时间再聊,今天不知众位讨论什么话题,我也听听,发表自己的浅见。‘

’好啊,清溪公子肯定有更好高见,让我等领教。“

有人喜欢江小鱼,讨好他,自然就有看她不顺眼的,一个小白脸,长的那么好看,双眸定定看着你,让你心头砰砰乱跳,怪讨厌的。

江小鱼来之前,他们正在讨论,君民之道,那人继续说道:

“我的观点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率土之滨莫为王臣,天下所有人都是天子的臣民,就要尊君命,各个阶层人恪守规矩,我们国家才会富强繁荣。“

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成,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激烈辩论,那不喜欢江小鱼的人就鼓动,

“不知清溪公子如何看着君民之道,是君为重民为轻,还是反之。”

众人都知道清溪公子擅长写小说,还没人看到发表评论性的文章,还不如报社的两个主编,还会写些策论。

江小鱼潇洒一收折扇,“在下才疏学浅,本来只想听听各位高见,既然这位仁兄非要让我说自己见解,那我就献丑,说我的几点看法,要是说的不对,请大家担待。

在我看来,君民之间就是船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君作为统治者要做到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为君者如此,民才会忠君爱国,供养上层建筑,国家才会安稳。“

有人问道:“如何做到做到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

“这个很简单,老百姓,所求不外乎温饱而已,轻赋税,发展农业和商业。”

“切,你说的容易,这谁不知道,但是多少朝代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朝已经算好了,各地百姓安居乐业,边疆没有战事,商人地位低下,不劳而获取得暴力,怎么还发展,要打压才是。“

江小鱼:“是,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既然如此为何无人能做到?,只因国家的财政收入都依赖百姓所交赋税,而赋税却是百姓最沉重的负担,若是没有减轻赋税,百姓的温饱还是很好解决的。”

有人说道:“国家财政,不依靠赋税靠什么,百姓供养圣人,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江小鱼:“世间哪有永恒的天经地义,百姓所求不过温饱,国家赋税过重,遇到饥荒之年,肯定会民不聊生,出现流民盗匪,前朝很多农民起义多是因吃不上饭才爆发,那时候皇权对百姓的约束力已荡然无存,谈何忠君。”

刘大人今天休沐没事出来逛逛,和儿子走进德雅轩,听听现在学子们都讨论话题,听到江小鱼所言,忍不住沉声问道:

“如果降低赋税,国家财政靠什么支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