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大圣师 > 第155章 文字(下)

我是大圣师 第155章 文字(下)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4:48 来源:小说旗

一大早,徐芥方家的书坊便围着许多士子。

前些天,刘昌郝来到徐家书坊,留词一首,抛开当时的场景,这首词同样是一篇佳作。有好事者称,才齐三苏,词压晏王。晏便是晏几道,王便是王安石之子王雱。

晏几道开始绽露头角,王雱平时不作诗词,世人皆讥之,于是写出一篇《倦寻芳慢.露曦向晚》,名动京师。大伙才知道不是人家没才情作诗词,而是不屑作之。

反正你们两人虽牛,还没有人家牛,即便你不屑之。

朱三也反应了一件事,他去了福建路,发现福建路居然也有不少人在传唱刘昌郝的几乎新词。但让他苦闷地说,我就是替西坡居士买的棉籽,当地牙人皆讥笑,劝他莫要骗人。

朱三呆的时候还不长,否则也能在福建路发现有人用三字经教孺童了。

不是人家只会写节日诗词吗,且看,信手拈来,便是一首优秀的小令。虽然隐隐有些自傲之气,那岂不是很正常,且看大苏,三十九岁于密州写了密州出猎,以老夫自居,谁敢说他写的不对?

不过有人想想也觉得好笑,你们责问我用才情谋利,我便给你们一个答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那天在场的士子还好,许多人也公正的评价,说刘昌郝风仪极佳,长相虽然过于阴柔,却极清秀,美目如画,其举止也沉稳,言语不多,衣着朴素。另外就是,初夏的蜜瓜也是他种的。

提到了蜜瓜,许多饕餮者都想流口水。

随后徐芥方鼓吹,何谓才情,马上你们就能看到真正的才情。

这是替刘昌郝新书鼓吹的。

它们的字数比较多,但只要舍得成本,想快速刊印也是不难,当然,才开始用的是木雕,以后会换成石雕。

今天便是徐芥方所说新书面世的日子。

许多人好奇,何谓真正的才情,我们来看看。

徐家书坊店门打开,一起蜂拥进去。

新书摆了出来,名字简单:《西坡对韵》。

大伙一起将它们从书架上拿下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中国书法自魏晋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末,赵孟頫乃是集大成者,有人说,若是将他调到东晋,说不定就没有二王的事。这话说的有失偏颇,二王乃是创,赵乃是集,创显然更艰难。明朝虽然继续繁荣,包括董其昌、文征明、王铎、傅山等人,实际已经进入了尾声。

到了清朝,各个书法大师无法突破瓶颈,于是求变,六分体、古隶体、碑篆体、以及各种形式的丑书体,但无论是真丑还是炫技,皆是舍其本源,流于末枝了,更休想突破前人的巅峰。

诗词也一样,唐诗宋词,到了明清时,后人无法突破,也求变,也变得有些怪异,讲究对句,以及把玩文字的能力。

在另个时空,刘昌郝看到许多文人对句,或拆诗的传说,如苏东坡、苏小妹、秦观三人之间的一些传说,实际皆是后人杜撰的,即便有,也多是明清时的故事。

它也算是一种炫技,特别是各种绝对……绝对是多,但优秀的诗词有几首?

为什么纳兰性德为后人赞许,实际其文字皆很朴素,这才是正确的返本回源的打开方式。

李渔的《笠翁对韵》便是这时代下的产物。

只是它出自大才子李渔之手,这些人把玩文字能力都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们手中,文字不是文字,而是任意揉捏的玩具。别看它只是一本蒙学,但这些优美的词藻组合在一起,就像一首首完美的乐章,一幅幅精致的图画。

刘昌郝抄袭的这本《西坡对韵》也不完全是《笠翁对韵》,一是有的不能用,如“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三苏名气不小,但用了,以后弄不好就会卷入乌台诗案。还有一些这时代未出现的事物或人物,也不能用。

二是笠翁对韵有一处致命的地方,语音的改变。

如《木兰诗》,不要说普通话,即便按宋韵读,也不押韵,但在当时,它却是一首押韵的诗。

北宋还好一点,金人南下,强迫中原人学习女真语言,随后是元人南下,发音到了明朝,已经有了许多重大的不同之处。然后清人入关,这次冲击是最大的,清朝的汉语就是普通话,后人高兴好不高兴也好,这是一个无更辨解的事实。

李渔编写笠翁对韵,将声韵分成三十部,也就是三十章。但李渔可能因为出身的缘故,其许多韵脚与古韵脚不吻合。好在刘昌郝手机里还有一篇《初学晬盘》,虽然文字不如李渔的精美,韵脚更为准确。

刘昌郝将两本书猱合在一起,又参照了宋朝编着的《广韵》,做了反复修改,于是出现了这本书。也不能叫笠翁对韵,刘梁村有蓑笠,不过笠始终带着浓浓的南方气息,他更不是翁,这本书名字索性让他改名为《西坡对韵》。

其实到了李渔时,类似的书籍有很多,如《初学晬盘》、《训蒙骈句》、《声律启蒙》、四字版的《龙文鞭影》等,有明朝的,有清朝的,多了就不稀罕。即便多,它在后世影响也不小。况且它破天荒地,出现在宋朝。

各个士子看着这些文字,一个个浮想,若是孩子们将它们熟背下去,那确实是降低了他们学习诗词歌赋的难度。

这个想法……明清时那么多本有关韵脚的蒙学,又出了多少优秀的诗人词人。

“上面还有……”

书架上面还有一大排《西坡对韵》,且更厚。

许多士子将它拿下来翻看。

看后,皆茫然地问:“有如此凶险?”

这部分西坡对韵便是夹杂着刘昌郝所写的那篇文章,《黄嵬山论》。

属于宋朝还是契丹的,刘昌郝不去论述,只是先描述宋朝河东地形、太原城、河东边防的松懈,用此来论述,将大部黄嵬山割让给契丹人的凶险。

同时,刘昌郝还根据他手机上的资料,手绘了雁门关、黄嵬山一带的地形图,黄嵬山与山南边的地形图,以及整个河东的地形图。

“听闻朝廷裂让部分河东前线土地,刘西坡奇怪之,河东前线多是山地,契丹疆域广大,为何索要些许山木之所,于是亲自前往河东察看,甚至潜入契丹境内,观看地形,于着此论。”徐芥方说道。

这篇文章说了两条解决之策,上策便是不能裂让。

宋朝与契丹一直在商议,刘昌郝也焦急,可家里的事拖着了,只能于重阳节过后才能去河东。但未去河东之前,便着手准备,将此论先写了出来。

那些诗词并不是他作出来的,真实才情也就那么一回事,但虚名在外,也不能写得太差,于是反复修改。不求像《六国论》那些华丽,至少语言流畅,论证有力。

正好他之前替梁小乙批过那些战役得失,看了一些兵法书,他的记忆力数据是16,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据值,这些兵法还能记得,也为写这篇文章奠定了一些基础。

随后与韩大虎去了河东,亲自看与在地图上看,终是两样的,回来路上,刘昌郝又修改了两次,还没有听到朝廷裂地的消息,本来还想修改两遍的,最好不裂让了,便匆匆连带着西坡对韵,一起交给徐芥方刊印发行。

“希望朝廷重视吧。”徐芥方心里说道,河东还没有传来准确的消息,应当还来得及。

另外就是刘昌郝判断也有误。

刊印这篇文章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刘昌郝在里面用了裂让的词眼,并没有批评朝廷,更没有批评王安石,至少是出自于好心。

失误之处,便是三张地形图。

沾到了前线地形图,是不能随便刊印发行的。

今天销售了,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三张地形图而悲催,得看朝堂上各个大佬的想法了。

“徐丈人,刘西坡所言会不会太过夸张?”

夸张么?真心的不夸张,但徐芥方也不清楚,他掀开了刘昌郝所绘的三张地形图。

“然其仅是去看一看,其所绘地图也未必准确也。”

“某且问,契丹疆域广乎?”

这便是最大的论点,特别放在宋朝,宋朝对开疆拓土一直不感兴趣,包括河湟,若不是木征作死,宋朝也不会收复熙河路,若不是阿里骨作死,宋朝同样不会收复湟州。

契丹疆域更大,若没有必要,何必趁宋朝困难时,逼迫宋朝交出这片山林之地?

徐芥方又拍了拍书皮说:“刘西坡岂是求虚名之人?”

它又是一个论点,别人不大好说,至少以传闻中的刘昌郝,不会危言耸听。

“朝堂上岂不知也?”

“岂能不知,黄嵬山之事,自去年争议到今年,然……”徐芥方朝西北方向努了努嘴。

然什么,都懂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