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是大圣师 > 第四十八章 “着书”

我是大圣师 第四十八章 “着书”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8:04:48 来源:小说旗

刘昌郝看了他一眼,是有心还是无心的?或许梁永正不是有心的,甚至未想过征与编的区别。他站在远处遥观,受到村里闲言碎语的影响,以为自己胡来,不管自己请了多少流民,有一种优越感,正是这种隐形的优越感,用了征。

虽然此人看不起自家,至少两家没有仇怨,刘昌郝懒得辨:“征吧。

韦大头说:“梁保长,吾等未落户。”

“汝欲逃丁?”

你们以前是流民,现在安定下来了,不在原籍落丁,迁徙到刘梁村就要重新编丁,不落丁,则是逃丁。

一旦安上逃丁的罪名,那就惨了,韦大头吓得不敢说话。

似乎他说的有道理,况且还有一个刘仲臣在边上“监督”,他只好编刘家客户的丁,只是梁永正说话语气极不在中听,韩大虎从后面的沤坑里跳出来说:“汝是大保长,能耍威风?”

刘四根都怵韩大虎,况且是梁永正,他嚅嚅道:“韩保正,吾亦是无奈也。”

“二位莫争执,征吧,征吧。”刘昌郝在边上说道,这段历史他是清楚的,宋朝也确实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但来到宋朝,才知道王安石有的变法有多坑,特别是保甲法,几乎将整个宋朝北方的农村弄得乌烟瘴气。刘梁村有韩大虎的庇护,还算是好的,大不了四五十天才上番一次,教阅虽然很苦逼,特别是自家,冬天也有活做的,可至少不会让教头用各种名目盘剥。

编了丁户,以后落户也变得简单,落了户,秦瓦匠他们才能真正算是自家的客户。

开始编丁,十家客户,七户人家中招,武平父亲六十多岁,长子武兆麟十七岁,王叔父亲去世,长子王大树才十八岁,加上盖氏一家,三户人家侥幸逃了过去。

可时间不会太长,再过两年,王大树符合标准了,接着是武家。

八月十四,方波又来到刘家,这是最后一批月季花插穗。其实插穗数量已经多了,即便刘昌郝将他家所有田地都用棘墙围起来,不过三里来长度,难不成一米载上三四棵月季花?

方波问:“刘小郎,《水调歌头》乃是汝作的?”

那首词乃是两年后苏东坡于密州写出来的,但刘昌郝也不清楚苏东坡有没有写出来。

即便写出来了,我只是“引用”,就像我引用了《桃夭》一样,这个没错,但说是他作的,那就麻烦了。

刘昌郝不敢回答,便反问:“方二郎,为何有此一问?”

方波四人早就看到了这三首诗词,但宋朝读书人之多远胜于前朝前代,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新的诗词歌赋,有的流传天下,有的默默无闻,三人虽识字,却不是士子,加上一首《桃夭》,皆以为三首诗词是他人写的,于是没有太在意。

即便鞭炮摆上了各个店铺的柜台上,各家店主同样没有在意,顶多与刘昌郝一个想法,认为这些文字颇有喜庆吉祥用意,能刺激鞭炮的销售。

京城有的是读书人,有的是学问好的读书人。

于是它们迅速出现在一些“内行人”眼里,特别是这首水调歌头。

这些人纷纷问是谁写的,各家店主知道鞭炮是刘昌郝做的,但不相信词是刘昌郝写的,于是皆答,不知道。

并且宋词发展到今天,正是蜕变的前期,李后主的词,柳永的词,晏殊的词,欧阳修的词,王安石的词,但是好的词并不多,大多数词作“格调”又不高,这首新词立即引起小轰动,许多人过来看。

那么它在刘昌郝心中的地位呢?

初读苏东坡的词,觉得它很优秀,仙气飘飘,立意也美好。

复读苏东坡的词,认为《念娇奴·赤壁怀古》才是好的,大气磅礴。

再读苏东坡的词,又觉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才是苏东坡最好的作品,文字与情感交融的极致。

这是刘昌郝的想法,不是各个士子的想法,甚至有士子大骂刘昌郝,不该将它抄袭贴在鞭炮上做宣传,严重侮辱了这首优美的长令。

在这股风气带动下,各家店铺迅速地将“中秋大鞭炮”卖完了,前天昨天陆续派人找到方波,要求再次采购。

“方二郎,明天即是中秋。”

“无妨,顾客乃是买令,非是买鞭炮。”

“是啊,吾亦傻了。”

自己抄袭诗词主要是为了鞭炮好卖的,中秋鞭炮或是重阳鞭炮重要吗?除了诗词不同外,还不是一个样。

刘昌郝将扦插事宜交给了韦小二,回家拿钱,准备与方波一道进京。

谢四娘讶然地问:“儿,明日乃是中秋节。”

“阿娘,今年吾家缺钱,此乃是新物事,燃放之人愈多,愈是广为人知,除夕方能拿到更多契单。”

谢四娘垂泪:“予没用,过节亦让汝在外面跑。”

哀则伤身,刘昌郝无辄了,索性叫来韦小二,让韦小二替代自己去京城,反正不管谁去,谈判的人选还是方波。

…………

中秋节到了。

刘昌郝洗脸上香。

鲁氏信佛,连带着刘昌郝父亲与谢四娘也信佛,每年都会前去黑潭村边上那座寺庙,给一些香火钱。但刘父去世后,谢四娘想法有些改变,就没有再去,不过四时八节仍保留着上香的传统。

刘昌郝看着田间,这是过节……过节照样得干活,而且中秋节热闹的是晚上,根本就没有农民用过中秋节来借口休息一会。田间与往常一样,到处能看到辛勤劳动的村民,刘昌郝叹了一口气:“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他又看到远处有人在放火,烧的是各个土坡上的杂草。

从前天就有人在烧,各个大户人家全部涨租子。有的做得狠,不但涨租子,还要提前付租子。

便有一些村民放火烧土坡,用作开荒地。

宋朝对开荒地有许多照顾政策的,如头几年免赋税。但不是赋税的问题,而是这些坡地不平整,就无法种出庄稼。烧出一些草木灰,刘梁村这些地缺钾素吗?强行去种,不要说人工成本,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不知那个冒失鬼带的头。

终是中秋节,大伙收工得比较早。

刘昌郝准备礼物,给一些长辈拜节,临出门刘昌郝忽然问:“阿娘,当年大母为何与大大父、五大父不和?”

谢四娘迟疑一会才说:“儿,汝亦大了,予便说与汝听。当年汝大母归乡,手里有点钱。”

刘昌郝点头。

鲁氏回来前,将曾祖父在京城治办的宅子卖掉,不知道那个宅子有多大,但是曾祖母为了儿子娶妻治办的宅子,想来也不是一栋寒酸的小屋,京城的房宅得有多贵哪。

还有朝廷发放的抚恤,以及历年的积攒,即便办了几场丧事,手中应当还有不少钱。

“然几兄弟皆贫困,大母看不下,给予相帮。早先还好,汝大大父受外村人蛊惑,欲要行商。汝大母规劝,其亦不听,终折了许多钱,连汝二大父、四大父、五大父亦陷进去。债主上门讨债,汝大母替其偿债。”

“汝大大父仍不死心,汝大母不借钱,言予还有二子,吾家钱不能任由汝糟践。数年后传来消息,言其外村人获利良多,汝大大父勾连汝五大父重新登门借钱,汝大母依是不肯。”

“自此数家交恶矣,许久后才揭开真相,言其外村人骗了诸多人家许多钱财。”

真相还不止这些,第二次来借钱时可不止刘昌郝的大爷爷与五爷爷,二爷爷与四爷爷也来了,刘昌郝祖母被四个堂兄弟逼得急,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事实上那些年鲁氏已经相帮了不少,二爷爷与四爷爷比较忠厚,没有作声,大爷爷自持老大,摆着资格,五爷爷是老幺,也养成骄横的性格,两人立即回骂,若不是四爷爷将刘昌郝大爷爷一把抱着,刘昌郝大爷爷还准备揍刘昌郝祖母。

自此以后,刘昌郝祖母不再与四个堂兄弟走动,直到真相传来,二爷爷与四爷爷才幡然醒悟,那时候鲁氏身体也渐渐不行,不过两个堂兄弟主动上门认错,也就算了,三家才重归于好,然而大爷爷与五爷爷却一直怀恨在心。

这些就没必要再说,反而让各个晚辈心里面蒙上一层阴影,能走就走,不能走拉倒呗。就像现在,我家一直没有错,我让儿子给你们拜年拜节,你们反而羞侮我儿子,那就什么节也不用拜。

“难怪大妈说是老刘家的财产,原来从祖母时起,他们就起了心思。”

刘昌郝摇了摇头,随着拜节,不但各个长辈,十家客户也有,秦瓦匠他们皆没有想到刘昌郝居然也给他们拜节,一起感动地道谢。刘昌郝又来到地头,将大伙召集,一人发了一个红包,里面包着六十六分钱。

“此须小礼,不成敬意,六十六文钱,祝大伙六六大顺,万事如意。”

它是意外之喜,十几个棘岭寨的汉子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大伙回家吧,早点拜月亮。”

棘岭寨的人回去,各个客户也回到刘家,过节,刘昌郝刻意买了一些好酒好菜回来,又拿出鞭炮放,但他不是第一个放鞭炮的人,京城有人前几天就开始放鞭炮了。

吃过了饭,拜月亮。

虽然中秋节在宋朝不是太隆重,可能看到一些后来风俗的影子,如祭品,一般是石榴、梨、栗、枣子与饼,饼是普通的饼,不是月饼。

拜过月亮,这些果子便成了小孩子的零食。

两边欢声笑语,刘昌郝关上了房门,拿出手机练字,忽然看到手机里又出现一条短消息:

想要成为大宗师,岂能不着书立说,请点击着书立说。

着书立说?书是那么好着的吗?但刘昌郝也看明白了,黑猫大人发布的这些任务皆是佛性任务,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惩罚条例,于是点开着书立说。

屏幕上又显示了几行字:你开始了着书立说之路,本大人给你以下奖励——《全宋词》、《全宋诗》、《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雍乾卷》、《全元曲》、《全明诗》、《全清诗》、《古文观止》、《必读才子书》。

刘昌郝差点笑出声,给了我这么多东西,是让我着书立说,还是让我做文抄公?

但任务条出来了,才知道黑猫可不仅是让他做文抄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