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 第23章 二姨夫的生意经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第23章 二姨夫的生意经

作者:遍地沧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4:33 来源:小说旗

二姨也能喝酒,林驹把三个杯子倒满,二姨夫举起了酒杯。

“驹子现在给老师当老师,也能赚钱,这就是大人了。现在咱们就走一个。来,驹子,干了”。

说着,三人碰了一下酒盅,喝了一个。

林驹现在十四岁,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一般情况下,大人不允许喝酒。

除了酒还是稀缺物品之外,也跟未成年有关。

现在二姨夫跟林驹一起喝酒,就是拿林驹当大人看了。

原因除了刚才他说的当老师和能赚钱之外,还在于二姨夫看到了林驹这回处理蛤蟆这件事上的成熟表现。

用一百个蛤蟆在家里作幌子,应付外面,把两千个蛤蟆送到这里来,丢卒保车,已经具有大人的智慧。

二姨夫很少跟人谈起以前的事情,今天喝了酒高兴,就谈起了以前的事情。

“驹子,你知道我年轻的时候,做的是什么生意么”?

“二姨夫,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你能给我说说么”?

“嘿嘿,换做别人我是不说的,今天是你,我就跟你说说。我做的是大烟土生意,倒卖大烟土”。

“哎呦,二姨夫,做这生意,怕是要杀头的吧”。

“哪里有那么邪乎,不杀头,其实跟做一般生意差不多,那个时候也不犯法,不过是收税大了些”。

“那个时候,很多人抽大烟,就连反动派的大兵们,都经常抽大烟。不少时候,军饷都不发钱,就给发大烟土”。

“后来法币『毛』的厉害,一袋子钱买不来一袋子粮食,钱不值钱,就拿大烟土去换东西,比钱管用,到哪里都愿意要”。

“哪里来的那么多烟土”?

“我弄的烟土,都是从高丽那边运过来的,东洋人还在这里的时候,我就干这个生意了”。

呵,这个二姨夫,几十年前,就搞国际贸易。

“这么说,当时做这个生意的,一定有不少人啦”。

“是有不少人,不过就我最赚钱”。

“为什么”?

“别人做生意,都是翻山越岭走小道,躲避关卡,费时费力,还经常叫人抓着,不是没收了,就是交税了。我从来都不交税”。

“姨夫是怎么做到的”?

“我就是坐火车,大摇大摆地带着”。

“坐火车不检查么”?

“也检查,不过我派头足啊。我是国高毕业,带着两个下人,礼帽墨镜,西装革履,会讲一些东洋话,连东洋人的宪兵见了我都敬礼,从来没有人检查过我”。

这就是人靠衣装马靠鞍,讲究个派头、排场。

“我天天听匣子,琢磨着这政策要变了,好日子快来了。南边那里已经有动静了,用不了多久,咱们这边也会动起来”。

“你现在赚钱,就正是时候”。

“唉,二姨夫,这不也是家里没钱,『逼』出来的么”。

“对,穷则思变。穷不要紧,要有志气。这回蛤蟆的事儿,你做的就挺好”。

“不过,现在你还是要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大学。要是家里钱不够,我和你二姨拿钱供你念书,一直供到你大学毕业”。

“谢谢二姨,二姨夫,我自己能赚钱”。

我要是用你供我念书,前世也就白混了一回。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好,有志气。你将来想要做什么生意,没有本钱,就来找我,我给你出钱”。

呵,口气倒是不小。

“二姨夫,我想做大生意,哪里能叫你出钱”?

林驹想借机试探一下,二姨家到底有多少家底儿。

“哼,小兔崽子,敢瞧不起你二姨夫?你知道我赚的最大一笔钱,是从谁身上赚的么”?

“从哪里赚的”?

“从东洋人身上赚的”。

“二姨夫还能从东洋人那里赚钱?你是怎么赚的”?

这一点,林驹倒是真的挺好奇。

“当初东洋人投降,光复以后,东洋人撤退回国,就有不少是从绿江那里撤退的”。

“那个时候他们等着遣返,都集中在绿江海边儿。你知道他们那个时候最缺什么东西么”?

“缺船,缺火车”。

“错,他们缺粮食。缺船缺车可以等,缺粮等不了,不吃就要饿死”。

林驹已经隐隐猜测到了二姨夫的思路。

不过他没有直接问,又给二姨夫倒了一盅酒,两人喝了下去。

“我拿粮食,就跟他们换东西,你知道我换的是什么”?

“这个我还真想不出来”。

“我告诉你,我换的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这些东西,都是咱们华夏的宝贝,落到他们手里,想带回东洋去,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就愿意跟你换”?

“自然不愿意,不过他们没吃的,这些东西一不能吃,二不能喝,总是活命要紧,不愿意换,也得换”。

“老子就狠狠地宰他们,我拿一个苞米面饼子,换过一块金表。十个地瓜,换过一两金条”。

“哎呦,二姨夫,那你可发大财了”。

“唉,本来应该发大财,可惜后来叫人给告到南京来的接收大员那里,叫我给交上去”。

“那你交了么”?

“不交不行啊,把我给抓去了。不过,老子也不傻,留了后手,交上去一些,把我给放回来了”。

这才符合二姨夫的『性』格。

以他的精明,不会忘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鸡蛋不会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现在看来,二姨夫手里还会有存货。

只是这些东西,现在还不值钱。等到过个二十几年后,人们富裕起来了,兴起了收藏热,才会把价钱炒起来。

现在即使想卖,也没有渠道出手。

“好好念书,有文化才能有见识。将来有机会,要往大地方走,出去见见世面。总是呆在山沟里不行。大地方人多,钱也多,山沟里面,能有几个钱”?

“出去之后,要有一身好行头,人靠衣装马靠鞍,有了排场,人们才敢跟你做生意。就你现在这身行头,到了大地方,别说做生意,车船店脚牙都瞧不起你,在路上就不顺当,还怎么做生意”?

车船店脚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意思是这些人最为势力眼,惯于以貌取人,比较难缠。

车,就是车夫。

船,就是船夫。

店,就是旅店、饭店之类的小二,伙计。

脚,就是搬运货物的脚夫。

牙,就是牙郎,也就是经纪人。

“二姨夫,我也打算过些日子就换一身叶子”。

“这就对了,没有钱,二姨夫给你拿”。

“谢谢二姨夫,外甥再敬您老人家一盅”。

这一晚,二姨夫说了很多。

最后两人都喝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