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 第259章 有点儿郁闷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第259章 有点儿郁闷

作者:遍地沧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08:14:33 来源:小说旗

席间,袁玉生给林驹和曾校长正式介绍了小娟。请百度搜索看最全!!

小娟也不含糊,大大方方了酒桌,一起喝了起来。

老姨夫陪着曾校长,小娟和袁玉生把林驹给盯了。

学员典型计划是林驹的创意,他当然希望这个计划能够成功。袁玉生现在混出头了,林驹也非常高兴。

这不仅仅有利于巩固技术学校的地位,也让林驹搞到很有成感。

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命运,这样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袁玉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林老师,当初你告诉我,要是个男人,干出个样子给人看看。你这句话,我始终没有忘记。现在,我终于可以说一句,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林老师,也许你自己都想不到,你给我送钱这件事儿,在我这一辈子当,有多么重要。是你改变了我的一生”。

“大恩不言谢,我只能说,今后一定更加努力,把自己的事业做的更好。我敬你一杯”。

“我也敬你一杯”。

小娟也站了起来。

林驹也来了豪情。

“好,玉生,有志气。我愿意听这样的话。今后,技术学校那边,还会推出新的家具样式,只要是曾经在我们那里学习过的学员,到时候都可以免费过去再学习”。

“好,只要你们通知我,再忙我也要过去,林老师,曾校长,干杯”。

不断推出新的家具样式,林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已经叫水木棉帮他从香港搜集境外最新的家具资料,今后时机成熟,可以推出来。

学员们基本都位于农村,想得到外面最新流行的东西,并不容易。

如果及时地给他们提供这些东西,不仅能让他们与时俱进,还会因为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学员,到技术学校学习。

在袁玉生的带动下,现在有人还要到三道河去学习,是例证。

这边正喝的热闹,外面又进来两个人,其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打扮较洋气,还带着一台照相机。

那个男子三十来岁,一见到袁玉生,喊了起来。

“袁玉生,好小子,我正要找你呢。原来范主任也在啊”。

范主任,是袁玉生的老姨夫。

“许委员,你也来吃饭啊”?

“这不市里报社的记者来了,想要采访你外甥,正打算吃了饭到他家里去呢,没想到在这里碰了”。

一看说话,这个许委员是个爽快之人。

“许委员,这可巧了。来,你们也别另开桌了,到我这里。今天我外甥请客。正好给你们介绍两位贵客”。

“好,那不客气了。这位是报社的李记者,这两位是……”。

“这两位是玉生学习的学校的曾校长和林老师,今天是特意来回访的,看看玉生干的怎么样”。

“是给玉生提供资金的三道河技术学校的人”?

“对,除了他们,还能是谁。对了,曾校长,林老师,这位是我们乡里的宣传委员,许委员”。

双方一阵寒暄,坐定之后,小娟没用别人说话,过去张罗再酒菜。

“哎呀,曾校长,你们学校可真是了不起啊。不仅提供技术,还给提供资金,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这样的学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李记者,你今天可来的巧了,正好趁机采访一下曾校长”。

“那是当然啦,有技术学校的人在,我的报道会更加详实,更有说服力。请问曾校长,你们学校当初为什么要开办家具制作培训这样的课程”?

曾校长虽然喝得有点儿晕乎了,倒也没糊涂。

他当了多年校长,经常开会讲话,总是有点儿水平。虽然是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心里倒也不慌。

心里组织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谈。

“我们三道河学,在历史是安东省最为着名的书院,现在也是绿江市的名校,去年的高考升学率,达到了惊人的14%。今年预计至少在15%以,升学人数达到90人……”。

把三道河学吹嘘了一顿之后,曾校长把话题拉到了技术学校。

“尽管我们有着出『色』的升学率,但是,仍然有绝大多数考生要落榜,回到农村去”。

“这部分学生,有了较好的化基础,其实也具有人才的潜质。如果不能充分的挖掘他们的潜质,利用他们的化特长,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由于他们有化,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农村又急需各种实用人才,所以……”。

这些话,曾校长说起来,倒是不用打草稿,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虽然有套话之嫌,但也确实有道理,有了袁玉生这个实际例子,更是怎么说怎么有理。

接下来李记者的注意力,自然都集在了袁玉生的身,林驹这个主角,倒是显得无足轻重了。

酒自然都是要喝的,不过人们大多把精力集在了曾校长身,倒是让林驹逃过了不少酒。

曾校长本来得意,许委员和李记者又一个劲儿地恭维他,更加愿意显摆。

那个李记者,是个八面玲珑之人,出于礼貌,有时候还要恭维林驹两句。

只是她不知道林驹的底细,又见林驹年纪小,总是把林驹叫做小朋友,让林驹有些郁闷。

酒终于喝完了,李记者和许委员要到袁玉生家里去实地采访,袁玉生和老姨夫自然邀请曾校长和林驹到家里去。

或许是喝多了,或许是没显摆够,曾校长还要跟回去。

只是在林驹的坚决坚持下,才没有回去。两人坐过路的客车,奔福运县城去了。

了车,曾校长还有些不甘心。

“林驹,我正要给他们再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呢,你怎么非要拉着我走呢”?

“曾校长,人家本来不是来采访咱们,今天碰了,咱们『露』个脸儿,也行了。这叫适可而止”。

“为什么要适可而止?我觉得还是把话说透为好”。

“咱们该说的,已经说了。还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岂不是显得咱们主动巴结人家?咱们是什么人?他们的恩人啊,应该保持自己的神秘感”。

“再说了,孤家子是阳海市的,咱们是绿江市的。他们的市报,咱们绿江也看不着,你说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啊。你有话,将来留给绿江日报和安东日报说,岂不是更好”?

“对啊,林驹,你怎么不早说”?

废话,在那个场合,我怎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