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 > 第三十七章 饭局

“你如果是没地方花的话,最好就存在银行里面,还是银行最保险。”

姜东心里面还在想着自己办厂子的计划,确实需要存钱,在银行给自己开一个存折。

柳南松见到姜东非常高兴,“你后面改过来的稿子,要比第一次写的好多了。”

“说实话,当初找到省里的徐光邀老先生,出版社上下还都担心人家不肯给你作序呢。”

“结果没想到,徐老先生对你这本书非常看到好!”

“有他为你这本书作序,你这本书一经推出便有了先天优势,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看一看这是本什么小说。”

“现在刚刚上市几天,省里、市里面的一些书店,听说卖的都不错。”

长河出版社所能覆盖和影响的范围,也就仅限于河白省,重点是南城市。

听到这个消息,姜东心里也高兴。“那太好了。”

此外,姜东心里还在盘算着,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才能让这本书更快地进入大众的视野,推动销售。

柳南松道:“来,我带你去见社长。”

长河出版社的大领导孔展鹏本来预定今天出差,在知道姜东要来后,还把出差专门推迟了一日。

姜东一进门,他便立刻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

“哎呀,这就是我们那个青年作家‘黑土’,是吧?”

黑土是姜东当初投稿时所用的笔名。

姜东急忙走过去,与社长孔展鹏握手。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很

“柳老,这次你们发掘的这个作家,是南城市文坛的功劳一件!”

“今天中午,我已经让他们安排了饭局!让柳老,好好带你认识一下,咱们市里的一些大作家!”

在长河出版社,孔展鹏虽然是社长,但是柳南松德高望重,他虽然就快要退休了,职务也低一些,但威望却大于孔展鹏。

等会儿他还要出差,不参加饭局。

姜东对于饭局这种事情,心里还真有点惶恐。

与不认识的人一块儿吃饭、喝酒,那种场面一定会很尴尬!

“有了这些人的推荐!你这本书,到时候肯定卖得更好!”柳南松在旁边说。

姜东明白了他们的这番安排,只能遵从。

毕竟,有了推荐,就能卖得好。

卖得好,就能多赚钱,谁能跟钱过不去呢!

等到把一百本典藏的书签完字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十二点多。

签名的时候,七十本由出版社来分配,剩余的三十本,送给姜东。

姜东心中大概有些人,县委书记、王三平、县作协主席等这些人,看三十本也够了。

今天的饭局,安排在了市里的最有名的友谊饭店。

上一世的时候,姜东曾经多次路过这里,但却从来没有敢踏进来过。只能在远处看着,毕竟,能够来这里吃饭的人非富即贵,而他两者皆不是。

现在,他终于有资格了。

这个年代的饭店包厢装修的比较朴素。

姜东一走进包厢,映入眼帘的是米色墙漆,地面铺着带有自然纹理的大理石瓷砖,走在上面能感受到那种扎实的质感。

皮鞋踩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音。

包厢里,一张厚重的实木圆桌摆在中央,周围配套的是实木雕花的椅子,纹路虽然简单,但做工却一看就很讲究。

姜东猜测,这一把椅子估计也得十多块。

相当于是王三平皮革厂里面一个技术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一旁还有布艺沙发,坐上去柔软又舒适。

沙发旁边是暗红色木质茶几,茶几上放置一套茶具。

天花板上垂落着一盏水晶吊灯。

靠窗户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一台先锋牌唱片机。当时,这种机子一台一千块钱左右。

真有档次。

姜东,孙亚梅,柳南松,张唐风四个人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其他人还没有到。

“亚梅,先把那瓶酒开一下,等会儿喝。”柳南松对孙亚梅叮嘱。

这是柳南松专门从自己家里面带来的一瓶五粮液。

“一直不舍得喝,今天这个饭局重要,也必须得下血本儿了。”柳南松说道。

“姜东,这次可不能跟上次一样啦,上次喝醉了一回,这次可不能了!”张唐风说道。

姜东想到上一次的事情,胃里不由难受。

但是刚才已经听孙亚梅说了,这一次请来的都是重要人物。而自己等会儿还要一个个给他们敬酒。

“张主编放心,今天我一定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来!”

张唐风哈哈大笑,“行了,今天晚上来的那些人都是好酒量,你今天晚上估计又得趴着回去了。”

“都是文化人、作家,应该也不讲这套人情世故吧。”在路上,姜东低声对孙亚梅问道。

孙亚梅摇头,苦笑道:“姜东,对于文学圈,你还是也不要太天真。”

得,只要能让自己的书卖得好,喝酒也豁出去了。

陆陆续续有几个人来了,姜东都一一跟他们打过招呼。

“哎呀,这就是咱们市里面新露头的青年作家呀,想不到这么年轻呀。真是一表人才!”第一个来的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

如果是在马路上见到此人,姜东一定不会以为他也是个作家。

这人名叫郁逸峰,知青返乡之后,便发表了五篇小说,他的这些小说因为都是偏向伤痕类的,故而在南城市有“小刘新武”之称。

在来之前,孙亚梅已经先跟姜东介绍过了此人的情况。

握手的时候,姜东便对他极力夸赞。“郁先生,久仰!你的作品我读过,是你笔下的文字就像是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确剖析着人性和亲情的种种过往和伤痕。”

“你对细节的拿捏堪称绝妙,《卖报的小子》那本书里面,您对于老旧街巷、褪色标语、人们惶恐又迷茫的眼神描绘入木三分,历史的沧桑感力透纸背。”

这些奉承话,姜东在来的路上还专门想了一下。《卖报的小子》是郁逸峰的成名作品,夸赞他写的这部作品好一定没错。

“哈哈,你们这些年轻人,对于历史、人生的体会,可没有我们老一辈来的深刻。”

“那是那是!”

姜东点头称是,心里却想着:“重活一世,对于人生的体会,应该不会有人比自己更深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