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126章 呼叫空投

大弹道 第126章 呼叫空投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茫茫大别山中,九百多人的一只队伍蜿蜒前行,队伍整整齐齐,每个人着装整齐,身上背枪手持竹杖。

每个人虽然脸上带着风霜疲惫,胡渣满脸,衣服也脏迹点点,但是步伐坚定,脚步很实在的踩在树叶遍布的山林之间。

“澎!”一阵清脆的枪响贯彻整片山林,一头刚刚腾起的獐子瞬间栽倒在地,教官刘跃扬收起长枪还给身后的学员,心情愉快的说道,“你们两个去把那獐子拖回里,今天我们算是有獐子肉汤吃了。”

晚上黄埔学员们把两只獐子一头山鹿开膛破肚,内脏皮毛扔到火堆里以防野兽循着血腥儿上门。

这些肉看起来多,实际上按人头数量分到各个大队,然后均匀切成小块,一块也就剩下了一截手指大小。和着野菜、骨头啥的分道各个盆里乱煮,每个人的漱口杯只能分到大半杯而已。

行军路上,除了日常不易消化的干粮饼子,黄埔师生们每天就只能靠着晚上这半杯肉汤补充营养。

九百多张嘴,是很能消耗物资的,带进来的山货腊肉前三天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现在每个人包裹里除了难消化的干粮饼子和几根咸笋干外,能吃的物资是消耗一空。

咸笋干是个好东西,不仅好携带,煮肉汤时放几个下去还能补充盐分。

晚上篝火层叠,教官刘跃扬走到领队刘咏尧身边,“老刘,光这么靠打几只野味,我们这么多人呢,总不能每天每人只能靠两口肉汤吧,这每天都有山路跋涉的,这已经是第五天了,学员们都没有大口的肉食进肚,这样下去不行的,问上面叫次空投吧。”

其他几个教官赞同的点了点头。

刘咏尧见众位教官都认同,叫来了后面的通讯兵,然后摊开地图。

片刻后刘咏尧收起地图,“给重庆方面发包,请求空投,我黄埔一部现处于牛角岭,预计明日中午将抵五峰山,我部请求于此地空投,届时将以烽火引导。”

“滴滴滴!滴滴滴!”声音在山林间节奏响起,红灯不断闪烁,这份电报从山间密林中传往了重庆城。

政府机器开始运转,重庆一份电报分别发往距离黄埔师生最近的军用机场:潜山机场,以及不远处的安庆城。

一批批物资从周边调集,六十公里外的安庆城内,一箱箱物资装上军用卡车,三辆卡车满载着罐头等物资,连夜从安庆城内出发,往潜山机场而来。

然后运到飞机上,安置上大号的降落伞以及防撞措施,随时预备出发。

山林间霜落更重,清晨黄埔师生们从牛角岭启程,于中午时分抵达五峰山间的山峦之间。

领队刘咏尧站在山头上拿着望远镜朝底下,“前面地势平缓,且树木不多,很适合空投,就在这儿准备吧。”

于是黄埔师生开始砍伐木材生活,一时间三处地方浓烟滚滚,成为三道烟柱,形成一个三角形。

......

离地势平缓的五峰山不足两公里外的老虎岩,山顶不连陡峭绝地,足足有400平方米的宽阔面积。而山顶以外的地势忽然陡然险峻,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其中一面还是大断裂谷,连接山顶的就只有一处只容一队人马勉强通行的上山小道,小道蜿蜒向下,但道路两侧全是断层,掉下去直接摔成渣渣,因此这条小道在这本地被冠之以“龙脊背”的称号。

而这一切,构成了老虎岩就是天然的山匪窝,而且是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那种。

盘踞在老虎岩上的正是这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的山匪窝,名字也很响亮:卧龙寨!因为远看这上寨下山的“龙脊背”,远看就像一条横卧的长龙。

山顶之上唯一的山门都是用石头敲成板块垒切起来的,卡着“龙脊背”的尾端。通过山门后,里面就是卧龙寨的核心。

正中间是一栋偌大的木柱砖头的混合建筑,屋檐高挑飞起,高挂“聚义厅”三个大字。

聚义厅内两侧各九张宽体竹椅,竹椅之间放着竹桌,用来放置茶水山果之类,前排上头的正中间是一张实木椅子,扶手很宽,椅背上挂着一张完整的虎皮,这便是自诩为“翻山龙”的聚义厅大当家座位了。

聚义厅出来,两边就是一排排错落竹制阁楼,是山大王和众位喽罗下榻之处。

虽然名字响亮,地势易守难攻,但卧龙寨的实力只能算是一般。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卧龙寨的地形孤立在山里,属于大别山区的纵深之处,从这里到最近的集市都要走上五公里的山路。就注定了根本不会有商队经过,甚至因为附近山户零散不多,连赶脚的货郎都少有。

所以一直以来,这卧龙寨都不是很有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只能在重要节日或者有大收获时才能出现。

此刻,聚义厅内大当家“翻山龙”的脸上就非常不美好,左手中盘着两颗山核桃,翻着“咔滋咔滋”的声音,脸上两道眉头紧皱在一起。右手不时的端起不冒热气的茶杯啜上两口,然后对着一个账本打着算盘,下面的十八张椅子没有坐满,有的下去搞创收去了。

下面的十八个座位,除了左侧前面三张是固定座席,上座的三人都是跟这翻山龙创下基业的“元老”,其余十五个位置实行的是竞争制度,每个月底都会考核十五个当家的创收业绩,按排名定位次。

这也是“翻山龙”为了激励手下创收想出的办法。

可这进入十二月的七八天以来,山寨又是没有任何大进项,唯一一次算得上是“大收获”的,还是在上个月头的时候,搂掉了六公里外包家乡土财主往安庆城里的卖粮队,足足拉了三大马车回山寨。

但打哪以后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大进项了,这让大当家的有种坐吃山空的感觉,毕竟这山寨有八十多号弟兄都指望着一口呢。

这时候聚义厅外一个黑瘦男子走了进来,正是带着一队喽啰下山搞创收的五当家的。此刻五当家往左边第五张椅子上一坐,喘了两口气一口仰脖喝下旁边小竹桌上的茶水。

上首位置的大当家问道,“五当家的,你下山了一趟带回了什么?”

黑瘦的五当家扳着手指说道,“能下蛋的老母鸡三只,雄鸡两只,小羊崽一头,铁锅两个,老咸笋一筐。”

大当家手中拿着一只笔在本子上记着,还没写出手感,五当家就没了声音,抬头问道,“没了?”

两人对视一眼,五当家点点头,“没了。”

扯淡的是,周围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些喜色,这样下山一趟的收获在卧龙寨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了,居然还能捉到一头小羊崽,不错,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