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176章 全营的装备

大弹道 第176章 全营的装备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重新从警卫班长手里接过军大衣披上,李崇掏出笔记本,拔开钢笔坐在台阶上说道:

“好了,现在轮到我了解咱们这个营的状况了,老唐从你的一连长开始吧,包括人数、详细的武器配置,都说出来,我要实情,要详细。”

“报告营长,我一连在补充兵源之后现共有整数200人,其中一四十人是新兵蛋子,不过兵源不错,武汉会战后我们全师补充的兵源都是大后方训练的川内子弟。”

“武器方面,一连的长枪笼统起来共一百七十一支,其中只有二层是汉阳造外,一层是缴获鬼子的三八大盖外,其余全是淞沪会战换装后的七九式。花机关三把,正好一个班长一人一个。轻机枪一挺,是缴获鬼子的歪把子。M24式长柄手榴弹平均1.5人一个。”

唐大尧对全连的装备如数家珍,语气里带着自豪。

所谓的七九式就是李崇在军校使用的“中正式”步枪,这种枪相比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射程穿透力虽然都比不过,但杀伤力大。也正因为如此,七九式式步枪在150米的有效射程内,进入的伤口小,出来却能带出一大块肉,而超出150米的流弹,刺入身体后根本穿不出去只会留在身体之内,比起三八大盖只能在身上留一个眼,这杀伤力度可大太多了。

作为地方军阀中装备属于垫底层次的川军而言,一个营就能配备如此规模的七九式,这太少见了。

这样的待遇也是一三三师全体官兵拼出来的,淞沪战场上他们被评为仅次于中央军88师以及税警总团外最能作战的一个师,那88师可是德械师,税警总团是美械师,而那时的一三三师只是一支地方军而已。

三个连长依次汇报下来,李崇摸透了自己现有的家底子:

全营连炊事班算上一共是六百九十四口人,远比一般部队的一个营人数要多,这要得益于四川参军人数之多,川内子弟出来多数进入了川军队伍,所以自己不缺兵源。

但全营长枪,甭管是啥货色,连川造窳劣枪也算上,勉强凑个整数,五百杆。

轻机枪方面,花机关七把、捷克式两挺、歪把子一把。全营能有七把花机关得益于淞沪后换装时按照“班长以上的士官人手一把”的标准配置了这些,打完徐州武汉会战后,剩下完好的就剩下了这七把。

手雷弹四百六十枚,大概一点五个人能握一个。

重武器上。

有马克沁重机枪一座;

四门迫击炮,其中三门川造迫击炮,这算是当初川内军阀自己造的私产,得益于当年四川军阀头子刘湘建兵工厂,一门八二式迫击炮,这是淞沪换装后的遗产;

至于大炮则是一门也没有,李崇在团部倒是看到有一门,就放在团部大院里,现在想起来不过门面意义大于实际。75毫米的口径,还是前朝光绪年间留下,论年龄那都是爷爷辈了。

生活物资上,每个士兵过冬有六斤的棉被,棉鞋一双,七天能吃上一顿肉,每天两到三顿,一天当中有大体力训练的,比如练习拼刺刀,就会吃三顿。

整体上不错。

能有如此家底李崇已经很满足了,来之前自己收集不到前线作战部队的资料,但可也是听说了川军素有“草鞋军”的绰号。当年出川部队穿着粗布单衣、脚踩草鞋、背负斗笠、手持前朝留下来的“老毛瑟”的照片刊登出来可是震惊中外不少人的眼球的。

能有这样的家底应该归结于前后二次的换装。一次是七七事变后川军二次整编出川,这些军阀头头不在藏私,先前私藏起来的武器都通通拿了出来打日本,一三三师作为杨森的嫡系部队,全员首先换了一波装备。

不过这波装备在淞沪战场上耗掉了不少,如今全营也就剩下了三门川造迫击炮和一些窳劣枪这些遗产。委员长见一三三师作战异常骁勇,特下令优先换装,如此才有了现在的底子。

“接下里我们就通力合作,上下齐心打鬼子,我李崇在这里,拜托大家了!”

李崇收起笔记本,来到陈家河的第一个夜晚,李崇坐在油灯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至少做到人手一枪,一天吃三顿!

目前暂无大仗可打,日本人打下武汉之后,可调用的兵力用尽,此刻久久没有动静,看样子是要准备过年。

所以自己应该有个稳定的发展期。

究竟怎么办到呢,李崇躺在床上思索着,直到渐渐进入梦中。

接下来的几天,李崇下到各个连队,查看操练和生活物资,和基层士兵谈心,不时还下到驻地乡民的家中。

五天下来,这些已经熬成老油条一般的连排班长对李崇愈发看重,不在因为年龄而轻视。而是嘴上有理,手上有功夫,令人不得不服。

然,学无止境。军校教了如何谋篇布局,带兵打仗,但对于李崇而言,此刻还是要从带好一个营开始

这天李崇做了两个决定。

“报告!”

“进。”

三个连长走了进来。

李崇放下手中的笔,看着站在面前的三个连长说道:

“两件事情。第一件事,营部大院那里有六个老农,你们每个连领两个回去,每个连挑一个班有眼力的士兵,这几天就跟着后面进山找能吃的野菜和根。”

这是李崇这几天下到普通农户家里后,发现他们寒冬腊月里果腹的食物经常混合山中挖来的野菜和植物根。湖南多山,且这连绵的山间物产丰富,虽然这些玩意儿缺油炒吃起来就糙喉咙,但也不乏添上一顿的一种选择。

只要吃上了三顿,就算有大半的新兵,部队的士气也能雄挺!

但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只有这些老农们清楚,所以李崇给这些老农一人一个大洋,请他们到营里来坐几天老师。

“第二件事,看到院子里拴着的那头肥猪没?我准备在全营搞一个运动会,就设四个项目,比枪法、扔手雷弹、刺刀格斗和越野跑。每个项目的前十五名吃猪肉,大锅的纯猪肉,就门口的那头肥猪!”

搞全营的运动大会里李崇是出于凝聚力的考量,相互较力中营造新兵相互认识的平台。

消息传开后,全营都喜气洋洋。营部门口还热闹了一翻,不时有士兵过来瞅两眼,一头肥猪在众人眼里就像一个花姑娘一样。

就可是活生生的一头肚皮贴地的肥猪,不是每七天才能在稀薄的汤里漂两块腊肉片子可比的。

两天一早,炊事班从老乡家里借来三口大锅后,一排六个大锅排成一行,大锅烧水,杀猪去毛后,大锅焖煮,肉香翻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