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206章 团部建成

大弹道 第206章 团部建成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桌上的纸片上,虽然潦草,但仍然能感受到整场战术指挥调度的魅力,纵深穿插运用的淋漓尽致。

李崇越讲自己也越沉浸在随枣之战的前后双方兵力调度的手笔之中,这种不拘一城一池,而着眼于整片随枣地区谋篇布局的魄力让人赞叹。

这种指挥风格中带着清晰的个人印记,带着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德邻个人鲜明的特征。

纵观李德邻将军的上手的几场令人津津乐道战役,无论是接手淞沪会战后期带领六万桂系子弟兵全线反冲锋,还是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大捷,再到如今的随枣之战让日军吃进去的再吐出来,都是不拘一城一池的大手笔运动战。

此刻回想起来,总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所以李崇入军校以来,研究各类战役学习前人经验时,运动战最佩服的人也就两个:

一个是抗战以来屡打大仗屡次大手笔还少有失败颇有赢面的李德邻将军。

还有一个便是红党的领袖,整个长征前期面临几十万**围剿仍能指挥红军辗转腾挪逃出生天的红党领袖。

而在防守方面,李崇则十分推崇就是自己如今所属九战区最大的顶头上司薛伯邻将军。在万家岭其自创的“天炉战法”以及的“蚁形战壕”都历经了战火的考验而证明了绝对的实用性!

“团长,那这次五战区的战损比如何?”

“根据反馈来的信息,随枣之役日军在冈村的指挥下动用了十一军下属的山脇第3师团、田中第13师团、藤江的16师团、以及抽调了34师团和直属部队共11万3千多人。”

“而五战区在李德邻将军的调度下共动用了下属四个集团军以及江防军、第二线兵团以及豫鄂皖边区游击部队共22万人左右。”

“开战之初的军力对比是2比1,但战损比却不是。目前五战区公布的数据是己方阵亡两万八千余人,日军阵亡两万一千余人!”

“咝!这伤亡比例太接近了,这可能吗?”一营长唐大尧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对这样的战损比,脸上有些难以置信。

李崇感慨着说道,“是啊!从五月初到20号的这二十天时间内,五战区官兵同小鬼子你来我往,顶住了炸弹、燃烧弹、毒气弹各种武器的轰炸杀伤,结果付出了两万八千余人的代价干掉了日军两万一千余人,着实厉害啊!”

这绝对是创造抗战以来的的战损比历史了。

当然两人都明白这个数据应该是修饰过的,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从二十天后战斗结束的最后结果来看,随枣之战虽然起初也是丢城丢地,但最后又都重新收复了,这和之前打一仗少一座城是完全不一样的。

令人振奋呐!

至少**在局部已经有能力进行运动战甚至是城市攻坚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里,**终于在踩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后,在战场上能和鬼子打战术玩策略进行运动站了,而不再是被动的应对了。

“喔,你找我来是有什么事?”李崇畅快淋漓的和唐大尧分享了这则自己刚知晓的好消息之后才想起问唐大尧进来要汇报什么事情。

唐大尧一拍脑门笑道,“刚才属下一听到团长说的好消息就忘了正事了。报告团长,团部已经修建完毕!”

“走,去看看。”

主峰半腰一百八十多米处,两块厚重巨大的山石立于两侧,掩映在树木之间。原本中间空隙可容五人携手并排走过,此刻已经用石块砂石堆砌修建起了一道厚三米高七米的石门,石门只留有供一人进出的小门,山门上用沙袋垒砌,团部警卫排的两个班二十个人分作四个轮次,一个轮次五个人,每天三班倒的轮流站岗。

石门外面同时修建起了两座小型碉堡,碉堡里留有射击孔,团部的两座重机枪平时无战时就摆放在这里。

过了这道石门后,就是整个团部的驻地,树林石块之间一座座石屋,分别是电台室、特务处、警卫排、团部炊事班等等用房,至于团部主室兼李崇的住所则借助一块外挑的山石之利修建而成。

团部的用水从山上面用竹筒接下来,还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溪流从团部而过。整个梅岭地区是不缺水的,大型水库就多达十几处,梅岭山区雨水充足,加上山顶树木吸收水汽汇聚溪流形成的潺潺流水,所以用水问题不用担心。

这一切,是一营四百号弟兄齐心花费了一个星期就修建起来的成果。

“嗯,做的不错。”李崇点头称道,自己团部蹲在梅岭主峰,而梅岭主峰藏于梅岭腹地,层层叠叠加上树木掩映,鬼子的飞机想要轰炸都难以找到。

可能真是想什么就会来什么吧。

“嗡嗡嗡!嗡嗡嗡!”

远处忽然传来鬼子军机发动机的轰鸣声,而且是轰炸机的声音!

树木遮挡,李崇看不到飞机,听声音只知道很远,不在自己这一带,也不是一群,听声音像是三架。

“唐大尧,去告诉三营长,让他搞清楚鬼子的军机来的目的!”

“是!”

......

处于梅岭地区纵深里的帖子坑庄,一个五十来户共一百五十多人的小村庄,阡陌交通,鸡鸣狗叫,家家平时以种植玉米山药和打猎为生,这样的村庄在梅岭里不少,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梅岭养活了不少这样的村庄。

“呦!栓子,今天喽到一窝兔子呀!”

栓柱背着着箭筒和弯弓,左手领着一只肥兔子的耳朵,兔子被长箭贯穿,右手竹篮里还不时的有几个小兔子头冒出来,有所收获的栓柱高兴的说道,“是啊,这兔子肉正好给我那婆娘坐月子,小兔子给两个娃养着玩儿。”

山里人家靠山吃山,想要见荤腥就要依靠手上的弓箭,能否吃肉全凭本事,当然有经验的老猎人会根据动物拉的屎来判断猎物的生活轨迹,然后判断出猎物经常活动的路线做陷阱。

当下栓柱拎着肥兔子往家走去,就听到头顶由远而近忽然响起轰鸣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