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394章 早稻抢收安排(2)

大弹道 第394章 早稻抢收安排(2)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所以选择黄洲镇这里是考虑到效率,直接可以实现计划二的“借刀收稻”。

但陈家村事件后,黄洲镇的鬼子上次吃亏了,便在河对岸的宋埠镇修建了碉堡,严防像上次那样梅岭重庆军从河对岸跑出来。

要是以往,面对一道桥两边全是碉堡把守的状况,或许还颇为吃力。

但是现在全团有毒气弹,有正儿八经的九二式步兵炮,看什么碉堡都不怂。

当然了,三门九二式步兵炮一共就十八枚黄铜皮高爆炮弹,不能如此铺张浪费,但是五十毫米口径的毒气弹三个营刚刚各自分发了二十枚下去,各营都存货颇多。

二营负责洲上村,在洲上村这个地方,预定的任务有俩。

一是抢收早稻,洲上村是淤泥堆积较为严重的地方,为了舒缓河道,当地村民都会淘淤泥上岸,疏解了河道的同时,这些淤泥摊到田里也滋润了土壤肥沃度,这里也是鬼子修建了据点、准备收割早稻的地方。

二是要在这里再次拦截住来自黄洲镇的炮艇,这个任务将主要由李崇率领团部的警卫班和特务排完成。

按照李崇和三个营长的合计,三营在针对黄洲镇的时候,会等待炮艇运着粮食离开码头后再动手。当运载着粮食的炮艇离开码头、抵达洲上村外的狭窄河道时,李崇将会用九二式步兵炮来尝试轰一轰炮艇。

至于为什么要在洲上村的河道三角沙洲处动手,纯粹就是李崇的个人喜好了,他就是要让黄洲镇的鬼子炮艇小队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

对于全团而言,洲上村也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次彻底打垮长埠镇据点的时候,官兵便有了在洲上村的沙洲处伏击拖延黄洲镇支援炮艇的经历。

一营负责抢收沈家村的早稻。

沈家村处于长埠镇的河对岸,长埠镇全团就更熟悉了。

所以这一次李崇给一营长唐大尧下达了命令,让长埠镇据点直接变成毒气据点算俅!

商议之间,众人都无可争议的偏向了计划二,都希望能够直接捡现成的,而把需要自己动手割稻的计划一当作补充。

关键是计划一有个明显缺点,就是下田割稻的时候你咋知道这块田的早稻被收割掉后,这块田的主人万一是普通乡民的呢?

万一某块早稻田是乡民的口粮田,人家正指望着那点地收上稻、交完租后作为未来半年的口粮,那自己再去抢收早稻就是砸了弱小的饭碗啊。

但计划二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小鬼子都把粮食堆在碉堡底下的打谷场上,那总不会再分发给老百姓了。

石磨前,李崇一脚踩在石墩子上。

“各营行动的目标我就帮你们确立了,你们仨有什么意见?”

唐大尧擦了擦头上的汗珠,“团长,咱们各营就负责这么一村一镇的,是不是地方太小了?”

汤大海对着唐大尧摇摇头,“老唐,这你就不知道了。这些村哪个不是七八百亩地的,你嫌地小到时候可别跑断了腿,那些个地主客真是坐拥良田百亩千亩啊。”

“行了,到时候你们怎么和鬼子抢粮我不管,谁腿上有力多跑点地,我这个做团长的完全不介意,不过先做好本分以内的事情,首先要把预定三个地方的粮食抢收上来,在完成保底任务的基础上,随便你们三个营怎么折腾。只有一点:”

李崇刚竖起一根手指,三个营长就齐齐出声,“控制伤亡嘛!”

站在一旁的沐子晴和刘湘两位记者心中想着这个团气氛融洽啊,没有那股子布置战前任务的严肃劲。似乎在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面前,从鬼子眼皮底下抢收早稻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为了准确掌握各碉堡谷场的打稻动静,最好在收稻人中能有我们的眼线,你们说说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一旁的特务排长乔子宁摸着下巴说道,“团长,发起眼线匆忙之间是不是不太妥当啊,匆忙之下眼线漏馅儿反而会惹麻烦。”

“那你们三个营长,各自在负责的区域提前派出眼线。打碉堡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把粮食给运过来,所以事先一定确认好有粮再动手。”

“那个李团长,我倒有个想法。”

站在旁边一直不做声的沐子晴突然出声。

李崇抬头看着她的眼晴,“沐记者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

沐子晴随即开口说道,“我在来的途中呢,看到有一些腰间别着镰刀,肩头挂着布袋的赶脚麦客,你们挑一些士兵充当麦客不就可以充当眼线了么?”

蛤?

闻言,李崇和石磨前的众人对视一眼,好像是这么回事啊。

首先,麦客的出现绝不显突兀。就不谈从外地过来的赶脚麦客,往常到了农忙之时,梅岭之内的山户也会腰别一把镰刀出山,给地主家收稻收麦打短工,挣点儿流汗钱。

其次,全团具有适合扮麦客的人,各营这些日子都招上来不少新兵,这些新兵刚入营还没几天,身上的军人气质尚未形成,手上虎口也没有常年累月摸枪形成的茧,拿上镰刀就是正儿八经的庄稼人。

“嗯,可行,这个点子不错。”

石磨前众人纷纷点头,确实是个好方法啊,装成麦客混入稻田之间,在鬼子伪军的监督之下干活,等把割好的麦子运到打谷场进行脱粒作业的时候,便可以在稻谷堆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向外送出讯号动手。

各自清楚任务后的三个营长随即回到各自营部准备布置,团部山下也从新招的新兵中挑选出十多人,他们还没有换上新军装,腰间别上镰刀,肩膀挂上布袋就是正儿八经的麦客。

当然了,现在梅岭在整个南昌地区鬼子的眼中就是“抗日”的代名词,所以李崇特意交代了他们,若是被问及是哪里人,就说是奉新县乡下的。

这一天,一个个“麦客”从梅岭内洒了出去。

像这样的汉子如今走在路上,只要被到处征劳动力的鬼子伪军看见,就会被拦路叫住,枪口对着从上到下检查一番,然后翻看手掌虎口没有枪茧之后,推推搡搡的征入到壮丁之中,带往了各个碉堡下的打谷场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