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396章 抢收前的早稻(2)

大弹道 第396章 抢收前的早稻(2)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两位记者,是准备和我们出去身临其境呢?还是在团部静候佳音?”

天麻麻亮,团部行动的官兵检查弹药之际,李崇对着沐子晴、刘湘两位记者问道。

天空才有了那么一丝亮光,沐子晴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

听到李崇的问话,眼睛顷刻间睁到最大,“去!干嘛不去!能够亲身参与,自然求之不得。无论是从新闻价值性上来讲,还是抗日的生动性上来讲,这都是很能够反应基层士兵的抗战经历的。”

“好,那两位就戴上头盔。”

李崇手指搭着头盔挑到两位记者面前,头盔是从鬼子头上缴获的,还没来得及重新回炉改造成川军式样。

不仅是头盔,全团还有很多洗干晾净的鬼子军装,下面有人提议干脆穿上鬼子军装、戴上鬼子头盔,冒充鬼子部队光明正大的去收粮,这条建议李崇没有否决,让下面部队自己看着办。

但团部准备打鬼子炮艇的官兵一律穿着整齐的灰蓝布川军军装,有条件的都戴上正规的川军风格头盔,因为这是要入镜的。

不然两位记者同志相机“咔嚓”一下,印出来的照片是“鬼子”打鬼子,这算怎么回事?

那样不但不上镜,搞不好还会被有心人抓住小辫子。

李崇一看手表,指针指向早上五点钟,挑头看向旁边的司号员,“集合队伍!”

集合号从半山腰的团部往下传荡。

警卫班、特务排和炮排的十个人站在一起,共有九十人,为了争取打掉运粮的炮艇,李崇带着团部最会打仗的士兵出征,何茂平和乔子宁两人齐齐出征,至于团部留给排长拴柱带着剩余官兵留守。

说起来团部官兵现在最高的级别是排,比如乔子宁的特务排、范旭的重机枪排、王大柱的炮排以及像拴柱这样担任排长率领的普通战斗排等等,李崇准备再招收一些新兵训练合格后,将团部的士兵整编出一个连出来,挂在团部领导下,连长就由乔子宁担任,将普通的战斗排和特务排归结成一个连。

至于重机枪排和炮排依旧独立,团部警卫班看招兵人数也可以升级为警卫排。

自从缴获了三门九二式步兵炮,迫击炮排前面的“迫击”二字就被李崇拿去了,直接称呼为“炮排”。

炮排的三个班,现在每个班是以一门九二式步兵炮为主,其次是金陵厂的八二式迫击炮和鬼子的九七式迫击炮,最后是川造迫击炮打底。

相比于初建时的人少炮少弹少,如今已经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次出征,炮排抽出九个人,其实真正独立会使九二式步兵炮、会调角度的,也就只有李崇这个团长、王大柱以及潘家平三个人,其他七个人则是在学习九二式步兵炮中考核靠前的人。

李崇大刀金马的站着,看着即将出征的团部士兵,“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拦下鬼子的炮艇!炸掉炮艇!顺道将鬼子运的粮给截回来吃大白米饭!”

“好!好!好!”

战士们热情高涨,李崇左右的两个记者“咔嚓”一下,拍下了一张将士出征照。

沐子晴和刘湘两位记者都对刚才的抓拍非常满意,镜头咔嚓前的一刻,两人锁定的景象是这样的:机枪抗在肩头、大炮众人抬、数枚黄铜皮高爆炮弹挑在箩筐中,将士脸上洋溢着出征时的豪气。

要不是场合时出征之前,两个记者都忍不住为这张照片叫好。

“出发!”

李崇大手往前面一挥,团部官兵出发之际,三个营或早半小时或晚半小时出发。

有早有晚是因为三个营距离目标地的距离不一,三营最近,二营其次,一营最远。

三个营中,只有二营行动路线和团部保持一致,一营直接从梅岭东部穿插,三营方向往西。出发之后,一、三两营直接各自为战,不需要向团部禀报,所有作战决策由各营连长相机抉择,这也是李崇给部下的主动权。

团部的部队出发四十分钟后,提前出发了半个小时的二营赶上,两股部队合兵一处,队伍浩浩荡荡共有四百人。

在团部的部队走到半路之际,盯着黄洲镇的三营传来消息,鬼子临时又征调了六条木船,每条木船运粮三百斤,这又是一千八百斤,加上炮艇运载的粮食,即将从黄洲镇码头开往安义县城的鬼子运粮队伍一共运载了三千六百斤刚脱粒的粮食。

而这只是黄洲镇作为粮食集散点据点,在前两天早稻收割、打谷场脱粒送过来后,第一日启程往安义县城输送粮食的量,往后的十多天里,收割上来的早稻会源源不断的往安义县城运输,此后安义县城会统一将粮食往永修县城、南昌城输送。

对于永修县城的鬼子而言,虽然南浔铁路梅岭段遭到破坏,但是其他部分完好,所以往常粮食由南昌火车站发货,现在变成了从永修县城发粮。

为此,第33师团的师团长甘粕重太郎就这两天临时就往永修县城调动了两个中队,和原本驻扎在永修县城的半个大队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完整大队专门拱卫县城。

当然永修县城也只是承担了部分运粮的任务,为了运粮的万无一失,鬼子还在赣江构建起了水上运输线路,由水面舰艇从南昌城启运,双管齐下。

两个多小时的快行军后,二营和团部队伍从梅岭西北偏中的一个荒凉野路鱼贯而出。

队伍浩浩荡荡,走的都是荒野地,且事先都规避掉沿路的碉堡。

半小时后,队伍抵挡洲上村的河对岸,河坝上碧绿的芦苇荡漾,用望远镜可以看见洲上村新建起的碉堡。

李崇拍着简永江的肩膀,“老简,能从洲上村搞多少粮食回来就看你的了,过河吧。”

简永江点点头,二营官兵们快速的从芦苇荡中拖出一条条制造粗糙的木船,这些木船都是官兵们在梅岭之内用树木拼造起来的。

说是木船,其实就是几块板拼凑出来的,不能用于载重运粮,这些木船是用于搭建临时浮桥的。

一根粗竹插入河底淤泥中,木船束缚在竹竿旁,木船上铺上木板,形成浮桥,二营的官兵便这么渡河而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