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弹道 > 第484章 来自家乡的消息

大弹道 第484章 来自家乡的消息

作者:骑龙攀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7:52:29 来源:小说旗

对于法国人的抗议,日本人作出的回应是在镁光灯下签署的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

对于世界而言,这是达到最**的时刻!

刊登在报纸上三国签订同盟条约的消息一出,忧国忧民的国人扯起了游行反的大旗。

三国的签约相当于战略上三国绑定在一起,对于世界局势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动荡,但这般世界浪潮下,长沙城就显得颇为渺小。

所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署并没有对长沙城下一众基层军官产生多大冲击,因为鬼子不会因为这个条约不签署,就不会来打长沙。而临湘、岳阳一带的日军驻军也并未出现较大规模的调动,相反鬼子在印支那地区倒是开始频繁登陆。

英国人跟德国人现在是死敌,现在日本人跟德国人同盟了,那印支那土地上的英军就要掂量掂量了。

**和鬼子之间没有发生战斗,但驻守在长沙阵地上、平平淡淡度日的李崇却没想到在十月头上的时候,两党之间在黄桥突然打起来了。

自从红党在华北发起“百团大战”之后,高层对于红党的戒备直接上升,就连暂一旅内也按照上峰的指示进行了人员背景筛查,可现在却是直接开打了。

李崇仔细看了一下报纸上的消息,这是针对新四军的一场军事行动,报纸上虽然词藻赞扬江苏省主席,但报纸之言不可轻信,放下报纸,通过军队系统的小道消息,却是听到这位韩主席一万五千人被新四军七千人撵得跟狗一样,惶惶逃蹿。

“老李,看看报纸上有你老家的消息。”

黄桥一战的六天后,参谋长拿着一封报纸放到李崇的案头,看着报纸上的报道,可不是嘛,报纸上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

当然,报纸上没有用“会师”一词,而写的是“逃蹿”,对于红党,战区喉舌报纸一向是用贬义之词,但知道这些套路的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

看到这消息,李崇心中舒了一口气。

红党已经有了两股抗日力量汇聚于老家东台一带,想必留在老家的爷爷也不用活在鬼子肆无忌惮的欺压之下了,就算不能从鬼子统治下自由出来,但至少往后下乡的鬼子不敢那么肆无忌惮了。

想起来,自从老家出来,连续就基本中断掉,也不知道老家人如何了,为了不给家人带来麻烦,李崇并没有向老家说过自己的任何情况。

当初离开老家,将姥姥爷爷留在家里也是无奈之举,爷爷大病初愈,身体不容他支撑长达数千公里的迁徙,而最关键的是老家百十亩的上好水稻田,让爷爷扔下土地离开,那就是不可能,那百亩田地已经成了爷爷的命根子。

李崇思绪之余,参谋长感叹着说道:

“红党发展速度是真让人惊叹啊,新四军一开始那么一点人,现在已经到处分布于浙苏皖了,难怪委员长让韩主席去剿新四军,这发展速度不防不行啊,不然等打退了小日本,两只拳头变得一样大,那这个江山到底是谁坐?”

作为中央军嫡系,参谋长十分感叹了一下红党发展武装的速度,这世道不缺乏明白人,江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谁都懂,对比两党领导人以往一系列行事风格,显然都不是能一起执掌天下权柄的人。

参谋长的感慨并没有引起李崇对于党国未来的忧虑,李崇知道自己是个利己主义者,这个乱世当道的天下,他首先想到的是家人的好过,现在红党势力发展到家乡,那一定会对那里的鬼子形成威慑,让那里的老家人能在鬼子的压迫下喘口气,这就足够了。

第一个好消息出现后,好消息接二连三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而至。

印支那的英国人重开了滇缅公路,德意日同盟条约的签订,让英国人明白了自己不能期待日本人不会觊觎他们的势力范围。

三战区顾长官部也在浙江一带粉碎了从萧山不断登陆的日军所发起的攻势。七八中文最快^手机端:

半个月后,最高统帅部的首席智囊,白长官弥补了他桂南战役时的过失,将南宁给收复了回来。

不错的消息一条连着一条,时间如湘江的流水一般,李崇一边在每日轻松处理旅部事务中度日,一边领取着每月不菲的军饷。

越往四零年的年底过,两党之间越是摩擦不断,不过都与暂一旅无关,九战区基本都是风平浪静的样子。

委员长在黄桥一战中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后并没有罢手,此后不久颁布了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既然是黄河以南地区,怎么也挨不到湘江阵地上拱卫长沙的第十军。

所以这则命令并没有让李崇的每日生活出现任何动荡,依旧轻松度日的时候关注着局势的动态。

果然,红党在委员长面前是越剿越强大,面对围剿态势之下的华中新四军八路军干脆宣告成立了一个总指挥部。七八中文天才 两党之间的紧张态势让一旁的日本人颇为煽风点火。

越是快到年底,两党日伪之间彼此纵横交错的复杂斗争让人眼花缭乱。

一会儿是日本人与汪伪政府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委员长在报纸上坚决不予承认,痛骂汪精卫是没有脊梁骨的谄媚卖国贼。不过委员长一面骂着汪伪政府,一面又限期八路军、新四军向黄河以北迁移。红党一方一边斗争日伪,又一边怒怼委员长的咄咄逼人。

种种这些错综复杂的三方关系,都化为了没有身处其中的一些军官的桌上谈资。

就在这种三方互咬的态势里,四零年快结束了。

这是李崇从军以来最轻松的一年,除了在枣宜大战里,随军趁机将新墙河阵地上的鬼子赶走之外,就没有参与大战。

晃晃悠悠着,四零年就将过去了,年历上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今年春节将比较早,一月底就会过除夕。

没有战火笼罩下的长沙城开始已经有了年味儿。

“老李,今年你是在长沙过年还是回去?不回去就跟我们在长沙城过年?”

“我啊,回重庆,半个月的假期,不回去浪费了。”

陈庭河语气中羡慕的感叹了一声,“还是重庆近啊,我要是回昆明就很不方便了。”

分析局势之后,没有战争压力,九战区给了下面团长及以上军官放了春节假,作为副旅长,李崇有囊括春节在内的半个月假期。

半个月说长也长,可说短也短,对于家里遥远的军官们而言,回去就是奢侈。

所以旅长陈庭河才有此一问,他安家在昆明,路途遥远不谈,也没有合适回去的交通工具,开车骑马一千三百多公里,那根本就不可能。

跟陈庭河一样情况的有很多,这些受制于交通条件无法回家的,就聚集在一起准备在长沙过年,因此陈庭河才问着李崇回不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