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带着超市回五零 > 第196章 +

带着超市回五零 第196章 +

作者:云沐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7 18:10:27 来源:小说旗

村委在村子外面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这里出入比较方便,所以就用泥土和石头建造了村委。

山里面尚且还没通电,村委挂了个大铁块,应该是用这个当做钟一样的敲。

每天上工下工都是需要敲钟的,没有大喇叭,就只能用大铁块儿了,据说当初为了找这个铁块儿,可是费了牛鼻子的老劲儿,大炼钢时期别说铁块儿了,铁碗都能给你收走。

因为是市里面下来的干事,所以村委非常重视她,村支书还有队长亲自接待了她。

这里是马家村,所以全村上下百分之八十都姓马,统共一百来口子人,也就几十户人家。

“同志啊,你看我们村的人口登记簿都在这儿了,你可以根据这上面的进行核对。”

“谢谢马书记马队长,为了这项工作,我可能会在贵村停留几日,不知是否方便?”

“哎呀,瞧同志说的,当然方便了,不过大家一般六点下工之后才一一回家,平时的时间都在上工。”

“那没关系,我就在村子里转转,和咱们的老人聊聊天就行,”

反正人口普查是明面上的任务,这私底下的任务还是看看大家能否吃得饱肚子,待她将村子里摸清楚之后,再向村委挑明,盘查他们相关方面的账本就行。

按理说这两个任务分属不同的部门,理应对应的单位人员下来才可,但她是特殊人中,不再这个范围之内。

村里直接把她安排在了村委,这里有个值班室,两间房,给她安排了一间,原本她还想去村民家里去住,看情况是不行了,原本他们安排她到队长家或者村长家吃饭,后被她谢绝了。

“我来的时候自带了粮食和小锅,不麻烦队长和村长了,如果需要菜,我会向村委购买的。”

“你带了锅?”

他们看着后面的大包袱,有些吃惊,曾尛呵呵一笑,打开自己的包袱,拿出来一个炒菜用的铁锅。

“你们看,我真的带锅了,不过有点小,回头我在村委后面垒一个灶台就行了,因为我这次出差为期一个月,我也不想给大家添麻烦,所以直接带了锅来,让你们见笑了。”

大家震惊之后,随即而来的就是满满的感动,对比以往的那些干事,这位干事真的很通情达理啊。

以前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在村长或者队长家里吃饭,吃过饭也就象征性的给点粮票,现在粮食这么紧缺,他们给的那点粮票根本就不够,所以他们就怕这些人来,原本以为这次肯定又要倒贴了,可哪里想到,这位女同志倒是知进退,懂礼貌的很。

虽然还要麻烦做灶台,可是这灶台又不花钱,山里面有的是柴火和泥巴,于是俩人当即就决定亲自帮曾尛垒灶台。

曾尛肯定不会让人家白干呀,在人家垒好灶台之后,给队长和村长一人两枚鸡蛋。

队长和村长看着手里的鸡蛋,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同志,这怎么能行?不行不行的,你快拿回去,”

“行了马队长,马村长,没人跟你们客气,你看你们自打我来了,就没离开过这儿,又是帮我收拾屋子又是帮我垒灶台的,白白浪费一下午的时间,我怎么好意思让你们白干活?鸡蛋拿回家给孩子吃,煮好的,这天热,我早上来的时候买的,今晚不吃的话,就坏了,麻烦两位替我分担一下吧?”

曾尛是好说歹说,才把俩人给劝走。

其实她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的,可是村里大食堂的饭菜都是有定量的,虽然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但这将来给多给少都不合适啊,去村长和队长家,也是如此,未免发生客气来客气去的尴尬场面,干脆就自己做饭吃,反正这一个月的时间呢,一个锅一个碗,背着也不费事儿。

村委就有大水缸,山里面的水都是到下面的溪水里提的,曾尛虽然空间有水,但看了眼还剩下半缸的水,主动挑着担子顺着石阶往山的下位走,路过的村民们已经知道有个城里的干事来这儿工作几天,看到的男同志纷纷要求帮忙。

曾尛笑着拒绝了,“谢谢大家,我能担的动,大家不要以为我们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城里人就小看我们哦,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我满满挑,今天天晚了,就不一一拜访了,明天我会登门造访的,到时候大家可别嫌弃我哦,哦,对了,我姓文,文化的文,请乡亲们多多指教哈!”

曾尛挑着担子走下山坡后,围观的群众们纷纷点头附和:“这位干部挺平易近人的,一看就好说话。”

“对,不像先前来的那些女同志,对咱们嫌弃的不得了,你看看人家,长得漂亮不说,穿的也好,还这么客气,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听说人家这次来自带了粮食和锅呢,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麻烦咱们,好人呐!”

这山里的走势是房子在高处,水流在下面,担水洗衣服都要往下走,回家往上走,干活的地方又都在周围高低不平的山丘上,看起来错综复杂的很。

不过这山里面非常的凉快,尤其太阳落山之后,凉意就渐渐的上来了,待到这水流跟前儿,还有点冷。

4月的天,还不算很热,这里的水质非常清澈,连下面的水草都清晰可见,抬头望望周围的山,绵延起伏的,让人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她来回提了两次水,才将院子里的水缸填满,看看天色,周围的人家已经开始做饭了,曾尛本来打算去附近看看找点柴火,没想到灶台跟前儿已经有人给她砍了不少的柴火,足够她用两三天的了。

听到动静一位老大爷推开隔壁的门对她说:“同志,这是村长刚刚送过来的柴火,说你一个女孩子家的,对咱们这儿的地形也不熟悉,怕你天色晚了出事儿,而且咱们这里蚊虫比较多,你赶紧趁着天亮做饭,吃完饭就别出门了,我在这儿值班,有什么事你就跟我说。”

“嗳,谢谢大爷,您吃了吗?要不然一起吧?”

大爷赶紧朝她摆手,“不用不用,你能顾得住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可不能给你添乱,咱们刚刚已经在生产队吃过了,我啊,负责喂牛放牛,我儿子在外地当兵,也是村里面特殊照顾的对象,所以你不用跟我客气。”

大爷说完,就背着手去村里面巡逻了,曾尛看着他的背影,心想这里的人是真的朴实。

跑了一天,有点渴,她用白面搅了个面疙瘩汤,再打散两颗鸡蛋,往汤里面一撒,就是河南人最爱喝的鸡蛋面疙瘩汤了。

做的有点多,就用饭盒盛出一碗,搁在空间里,明天早上喝,就不用再做饭了。

汤做好后,又凉拌了根黄瓜,就着汤很快就吃完了,吃完饭熄了火,刷了碗,收拾齐整后,天色才暗淡下来。

进入空间洗了个澡,心想这晚上山里面乌漆墨黑呢,就算想出去逛也不合适啊。

干脆就关门进了屋子,刚刚大爷说的没错,山里面的蚊子说真的多,她多年未在山里面生活,险些都要忘了。

床上的被褥是村长夫人给她铺的,说是她新换的,干净着呢。

曾尛习惯了用自己的东西,于是在上面躺了趟,有了睡的痕迹,就进自己的空间睡自己的小床了。

一.夜无梦到天亮,曾尛打着哈欠从空间里出来,在空间睡觉就是好,不用担心耗子,蟑螂还有蚊子,安静的不得了。

现在是早上四点钟,天色已经变成了墨蓝色,她洗漱之后,将昨天的汤喝了,又吃了枚白水蛋。

之后就换了身方便的长裤长袖,上山了,山里面水汽比较重,又有露水,她除了村见山就上,遇上人会打声招呼,说去山里面看看,听从他们的建议,拿了一根竹竿,敲打着周围的草丛,以免被蛇虫鼠蚁之类的咬到。

村里面是七点左右就要到村委集合了,然后开始分配农具,按照小组分任务,然后吃饭,八点准时到地里面干活。

曾尛在山里面转悠了四五个小时,八点多才回到村委,换下自己的脏衣服,顺手洗干净,直接晾在了屋里面。

然后又换了碎花衬衣和蓝裤子黑布鞋,一身清爽的背着自己的斜挎包去找村里剩下的人聊天去了。

这个时候还待在村里面的人,基本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他们或坐在村口聊天纳鞋底,或坐在家里织布,又或者在家里的自留地里忙活。

都是一边干活一边带孩子,老人们都在五六十岁左右,七八十岁的都很少见。

这个年代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六十岁,能活到七十岁以上都算是长寿的人了。

曾尛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停下来,从挎包里掏出糖果分给孩子们,能吃糖的就分糖,不能吃糖的分点小点心啥的,大家看她这么大方,感激的同时对她的印象也非常好。

基本上她问什么,他们知道的都会说。

“大娘,你们家几口人啊?一年到头能挣多少工分,分多少粮食啊!能不能吃饱啊?”

就像这样的问题,大家倒是没有想要瞒着的意思,对她基本上都能保证知无不言。

“我们家八口人,五个壮劳力,折腾一年马马虎虎能填饱肚子吧,就是吃的不好,要不是有自留地的菜,估计连菜我们都买不起,”

“那咱这边主要种什么啊?”

“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基本上啥都种,但是由于咱们这边山区,产量不是很高,天气不好的话,都得饿肚子,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有人可能会问了,什么是工分,其实工分就是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时所产生的劳动报酬。

生产队每天都有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

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

她记得最开始的时候,男劳力每天就六七个工分,女劳力四五个工分,老幼病残一般也就一二工分。

若是遇上丰收年景,效益好的生产队工分单价能值四五分钱,效益差的生产队三四分钱甚至二三分钱。

当然,那是生产队最穷最苦的时候的工分价格,六五年之后会稍稍好了那么点儿。

有的地方壮劳力是十工分,但是这里穷,所以她刚刚问了,男劳力每天最多七个工分而已,远达不到十个。

工分是每一个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是泪水。

集体生存的环境下,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子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

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应开支均包含在这其中。

绝大部分的家庭那时由于老小多,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为了工分,社员吃不饱甚至饿着肚皮干活是常事。

生产队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天气安排社员不同的活计,故又称“排工”。

譬如春季要踏车、拉田、沤田,夏季要铲草、洒药、罱泥,秋季要收割、放场、挑渣,冬季要挑桶泥、拔棉花杆子、豁二道坝。

平时,生产队长还要安排年幼的放牛放羊,年长的养猪养鸭,收割季节看场,灌溉时看风车,有时还要根据需要组织社员到农场割草,到湖趟渣等等。

所以像刚刚那位大娘家里的壮劳力多,挣得工分就多,那么勉强能糊饱肚子是有可能的。

可如果家里面老少妇孺多,壮劳力少的话,想要吃饱肚子,恐怕会难很难。

尤其这个年代的公社,到年底发的都是粮食,想要钱的话,就得拿粮食去扣。

直到后来出现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饿死人的情况后,才被允许社员饲养家禽,但每家每户都有定量的,比如鸡鸭鹅的数量不能超过六只或者十只,猪最多只能养两头等等。

老百姓有了这些副业,年底交出应该交的任务斤称后,剩下的才能自己卖钱,这才手里有了余钱。(以上为虚构杜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