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武道神州 > 两百五十七章 衍圣谷

武道神州 两百五十七章 衍圣谷

作者:玄心墨谷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7 18:16:40 来源:小说旗

李若虚进入衍圣谷,只见眼前鸟语花香。

鸟语花香?!

李若虚心中微微震惊。

不管是之前重阳金丹所在的洞天,还是广宗的黄巾太平道洞天,其中可都没有任何的动物的。

这衍圣谷真的就完全和外面的世界一样,基本上可以算做是一个小世界了吧。

带着微微的赞叹,李若虚看向手中的《太平经》。

《太平经》在李若虚手中微微颤动,发出乳白色的光芒,忽明忽暗,似乎是在指引方向,循着指引,李若虚朝着山谷深处走去。

走着走着,来到一座石壁之前,壁上刻画着夫子讲学之图。

李若虚看了片刻,突然一阵恍惚,回过神来却见自己端坐讲台之下,台上端坐着四位夫子,正在讲学。

左右看看,四周的儒生都是认真的听讲,专心致志。

“这位兄台,夫子们讲道,不可造次。”旁边的儒生见到李华东张西望,低声提醒到。

李若虚一愣,连忙应是,暂且认真听一听。

台上四位夫子开始是各自分别阐述自己的理念,到后来就变成你讲一句,我接一句,相互辩论。

李若虚聆听许久,不自觉的轻声自语:“成仁,取义,法制,心行。”

“这位学子新来,不妨谈谈有何感想?”坐于中央,辩论隐隐压着其他人的老者突然起身指着李若虚开口道。

李若虚微微一愣,这都能听到?起身恭敬行礼:“四位先生的境界高深莫测,不是在下这点微末道行能够置喙的。”

“无妨,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既来此处,何不畅所欲言?”老者抚须,轻笑着开口道。

其他三人也是眼角含笑望着李若虚。

身边的儒生也是开口道:“既然携经义来此,又何以敝竹自珍。”

李若虚扭头一看这人,却发觉与原启之颇有些神似,心中有了猜测。

低头一看,手中的《太平经》不知何时自动摊开。

意味不明的一笑,李若虚朝在坐所有人拱了拱手:“既然如此,在下就献丑了了。”

………………

“天下太平,天下大同。

实仁之至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讲台上的老者抚掌大笑,高声念出礼运大同篇。

眼神灼灼望向李若虚:“既有此经,当身体力行之,各自藏于此处蒙尘。”

李若虚微微苦笑:“非不愿,实不能也,力有不逮,心志不足。”

讲台上一正气浩然的儒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开口:“此经既然认同你,你却何以因前路之艰辛困苦而放弃此经?”

“臣妾做不到啊!”李若虚只想这么说。

难度太大,没有广大人民会聚的时代的浪潮,那你再怎么天降猛人,也不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达成天下大同,李若虚只能微微摇头:“此实非人力所能成也。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一身浩然正气道儒生正欲再度开口,却被高诵大同篇的老者阻止:“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天下大同,非是个人之力可以成就,还是应当依法治世,方可有说得。”讲台上一脸严正肃穆的威严壮年儒者开口道。

“知行不可与一,不可以成道也,我们却是强逼不得。”讲台上最后一位手执白木戒尺的青年也是微微摇头开口道。

“既然你已有决定,这卷《太平经》便由我们代为保管了,只是万不可忘了心中仁义。”最先开口的老者微笑着开口。

李若虚认真点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虽不能兼济天下,不敢忘仁义也。

力所能及,必不辞也,三尺之内,目之所及,皆可顾得?”

“好!好!好!”连道三声好字,老者伸手一指,李若虚眼前弥漫耀眼的迷蒙白光。

再回过神来,李若虚又回到了石壁之前,手中《太平经》却是没了踪影。

看向画壁,却见最靠近讲台之处,多了个身形模糊不清的儒生,正端坐听讲。

李若虚眼中闪过若有所思之色。

刚才究竟是黄粱一梦,还是自己的意识进入了石壁画面之中?

摇了摇头,李若虚神色微动,体内真气运行不息,一股浩然正气充塞天地,涌入体内,不知不觉之中神意开始与真气相合,真气中开始烙印下神识印记,发生质的蜕变。

李若虚耳边不知各处传来宏大只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感应到体内的真气神意变化,李若虚顾不得其他,立刻盘膝坐下,运转六虚长生功,在充盈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意助力下,加快自身真气神意之融合。

其实经过重阳金丹灌顶,世尊如来授法之后,李若虚已经是在先天境界走到圆满了,精、气、神皆是圆融无碍,就差一个契机,做到神、气、精,任意两者融合,就能够突破入归元境。

如今在衍圣谷听了先圣**,灵机一现,却是现出了突破的契机。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李若虚感应天地至高至大之气,心中不自觉的默念起《正气歌》最熟悉,也是唯一记得的几句。

心意触动,神识则有所感,神意真气融合速度猛然增快。

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六虚长生功法御天地,调集天地之正气,自身之心神合于浩然之意,两者如水乳交融,加之衍圣谷充盈无比的浩然正气,李若虚的精进飞快,省却了大量的时间。

寻常的武者突破归元境,都要闭关静修,尽可能避免外界对自己心神的搅扰,想要功行圆满,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可能要十几天到数个月的苦修。

而李若虚在衍圣谷之内,仅用了两个时辰,便将一身真气融入神意,突破的归元境。

真气中融入神意,不仅仅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气随意动,随心所欲

想让它有什么变化,就能让它变成什么样,完全可以作画写字,凝聚兵刃器具,只要花费足够的心神,都能够做到。

更重要的是真气的质量也有了质的提升,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之前先天境武者真气只是普通的生铁,那归元境融入神意的真气就是百炼精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