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 > 第223章 兵分三路,袭杀晋王!

秦王李恂之死,引得神京百姓狂欢不止。

百姓们争相去取李恂的油脂,甚至烧焦了的灰烬,想要带回去祭奠已去的亡灵死者。

至于李恂的金玉骨架,则是被郑均派人收殓了起来。

此物,可是大不相同。

实际上,李恂的血肉也很有作用,毕竟是元丹武圣的血肉,让妖魔吃了都能修为精进,而郑均如今财大气粗,直接烧了了事,也已经算是极为铺张浪费了。

毕竟就算是把李恂的血肉切成臊子当花肥来用,也能培育出几株灵气充沛的仙草灵药。

不过对郑均而言,这些东西实在是九牛一毛,不如用来让神京百姓知晓,汉王的仁德。

之前的郑均,并不觉得这些行为有什么用。

毕竟高武世界,就算是皇帝是个暴君,只要有法相修为,谁还能动摇他的江山?

但现在,郑均知道了。

凝聚‘天下主’法相,需要万民之力。

若是没有得到万民崇信,可能会凝聚法相失败。

当然,凝聚完法相之后,就可以随便了。

修筑‘社稷坛’是一次性的,只需要凝聚的时候用一下,其余时间近乎可以说是无用之举。

譬如大周朝神武皇帝分封子孙后代,皇族穷奢极欲,想干嘛就干嘛,全天下都在供给神武皇帝一人。

博州还好,因为是处于云州后方,算是有些收敛。

今州、彭州乃至江州、嘉州等地,士绅与官员勾结,百姓过得那叫一个水深火热,就算有百姓暴起,想要反抗不公,但也会被大修行者镇压,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而那金玉骨架,则是李恂一身修为凝聚所在,虽然比较恶心,但也不失为炼器材料,交予炼器大师来炼制,说不准能成就一件法宝。

人骨固然魔气凌然,但郑均并不排斥此等情况。

只要不滥杀,对自己有利,魔道手段亦可用之。

“虽然我能够通过预支手段来进行提前获取法相,但预支之后,也是要还的……”

郑均在心中暗忖:“所以,还是要尽可能保持神京百姓的民心,倒也还不错,到时候预支的时候,能够直接免除一个偿还要求。”

景隆皇帝如今已经迁至了这神京城内,整日醉生梦死,郑均也不想理他。

毕竟只是个牌坊而已,傀儡皇帝有什么说的?

只不过这位景隆皇帝的临时居所,并非是在皇城之中。

皇城,则是被郑均当之无愧的占了。

景隆皇帝,被迁到了东宫之中。

没什么说的。

毕竟景隆皇帝认了丞相、汉王为亚父,所以景隆皇帝入住东宫、丞相入主皇城,没问题。

这一切,合乎周礼。

当然,有人反对也无效。

有本事将郑均从皇城赶出去。

而整个皇宫,原本被李恂大肆破坏一番的建筑,也在这六七日间全然修复,没有丝毫破绽,看着依旧是那么金碧辉煌。

之所以六七日便能修缮结束,全然是因为城中通窍武者所致。

通窍武者亲自出手,用来大兴土木,以自己磅礴的真元来辅助宫阁修缮,自然是速度极快。

尤其是以周桐为首的神京降将,更是尽心竭力,生怕皇城的某一部分没修缮好,引得丞相震怒。

他们这七名神京降将也很清楚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

自从他们开了城门,迎李恂入城之后,他们的身份已经从‘国之栋梁’变成了‘佞臣幸进’,更不要说后面他还给郑均开门了。

那在世人眼里,更是奸臣中的奸臣、佞幸中的佞幸了。

而他们二开城门的举动,也注定了他们不会在新朝身居高位。

所以,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好好给丞相服务便是,等日后家族传承,或许便能出了个贤明子孙,带动一个好名声,帮他们洗白。

奸佞之后,未尝不会出忠臣;忠臣之后,未尝不会出奸佞。

不过对于郑均而言,这并非什么大事。

如今,郑均端坐在皇城的寝宫之中,双眸闪烁霍光,正在吞服妖丹,参悟‘燎原百裂’。

李恂走的匆忙,虽然卷走了不少皇城里的好东西,然后又在镐都一口气全送给了晋王,但皇城中毕竟是大周八百年积累所在,就算李恂拿走了大半,但还有不少东西遗留。

其中,尤其是以妖丹为最。

其中,甚至有四颗元丹境妖王的妖丹!

这四颗妖丹,皆有名有姓。

第一枚乃是赤髯龙王妖丹所在,其盘踞胶东海域,吞食过往商船,劫掠沿海,致胶东郡‘鱼盐断绝,饿殍千里’,四百余年前水师剿龙不力,反而大败,引得神武皇帝震怒,神武皇帝亲自出手,镇杀此龙。

第二枚乃是冥蛛王的妖丹,其潜伏巴蜀深山之中,以蛛丝寄生山民制造‘活尸瘟疫’,欲献祭巴蜀百万生灵冲击大圣之境,凝聚‘瘟劫煞’法相,七百年前被神武皇帝洞察,亲赴巴蜀之地,斩杀了这头

第三枚乃是天狼妖王的妖丹,乃是西狄供奉的一尊妖王,三百年前南下,被数名元丹大将联手诛杀,妖丹进奉皇室。

最后一枚,则是一头白鹤妖王的内丹,此妖丹也是留存在这里最古老的一枚妖丹,已经有九百余年了,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此妖丹乃是当年神武皇帝攻克神京,灭亡虞朝皇室之时,斩杀的虞朝镇国灵兽。

这四枚妖丹,内蕴诸多灵气,虽然最近的一枚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但这四枚妖丹的灵气,也不容小觑。

而郑均如今得了这么多的妖丹,自然也不会就此放任不管,而是打算吃个痛快,全都消化。

一枚新鲜的鹿妖王妖丹,能够让郑均从半步元丹踏入元丹武圣之境,如今这四枚老妖丹,自然也能让郑均更加精进,元丹凝聚的更胜一筹。

至少,能够彻底巩固元丹,彻底完善‘造形’的境界。

元丹境有三重境界,分别为造形、造气、造化。

这三者,其实威势相差无几。

造形,则是元丹的形状,完成造形之后,就代表着元丹彻底饱满。

而造气,则是开始正式炼化天地之气。

而造化,则是元丹圆满的迹象,抵达这一层境界的武者,便可称之为元丹巅峰,可以尝试凝聚法相之境。

通常情况下,元丹巅峰与初入元丹的武圣相比,还是元丹巅峰更胜一筹,但这并非是境界带来的差距。

这三者的差距,细小无比。

而元丹巅峰之所以会比初入元丹更强,自然是因为元丹巅峰的武者已经进入元丹数百年的时间,他们对天地的掌控熟练度,对神通运转的能力比寻常元丹更强,这两者自然是会有所不同了。

但如果一尊初入元丹的武者同样对天地的掌控程度、神通强悍,那么同样可以与元丹巅峰的武圣打个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

归根结底,到了武圣这个层次,境界的精进,只是凝聚法相的过程而已。

“这四枚妖丹,若是一起服用,至少要近大半年的炼化时间啊。”

郑均眉头紧皱,对于郑均而言,吞服这四枚元丹境的妖丹,消耗的时间太过于冗长了。

自己如今,可是大敌当前。

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给自己闭关。

除非自己能够坐失这天赐良机。

而就在郑均结束了一次的修行之后,一名太监瞧准了时机,当即疾步来到郑均殿下,下拜道:“丞相,平南、平东二位将军有军报传来,请您过目。”

“哦?”

郑均闻言,当即点了点头,伸出手来,真元涌动,瞬间就将这军报给吸到了手中。

而那太监登时一怔。

按照先前的传统,是由他这个太监来念给皇帝听呐。

丞相怎么……

太监心中一凛,但也不敢多言,只是匍匐在金碧辉煌的地板上,静候佳音。

而郑均望着这两封的军报,不由露出了一抹微笑来。

平南将军,自然便是徐世茂了。

郑均先前出征之时,点了徐世茂为平南将军,率十万郡兵南下,攻打洛水关、断虹关、南平关此三雄关,如今已有军报传回。

洛水关、南平关皆为秦王旧部,听闻秦王已死,郑均大获全胜后,也没有给秦王报仇的心思,便不战而降。

唯独断虹关,宁死不降。

徐世茂便将满腔的怒火放在了攻打断虹关身上,不过十余日,便拿下了此等雄关。

当然,除了徐世茂熟读兵法、善于用兵的原因,自然是还有断虹关孤立无援、物资不足导致士兵无心恋战的情况,但归根结底,能够用十余日便摆平了洛水关、断虹关、南平关三关,也是大功一件。

而平东将军单雄义,只攻打一处宣庸关,也传来捷报,只是试探性的攻了两次,宣庸关便降了。

而平北将军许厚那边,倒是有些坎坷,如今倒是没有军报传回来。

不过难度不一样,郑均也可以理解。

铁壁关、云啸关,据可靠消息,一家降了晋王,另一家则是降了赵王,此二者背后都有强力支持,许厚一时半刻拿不下此二关,也实属正常。

‘只不过如此一来,就有些忙活了啊。’

郑均呼出一口气,同时在心中暗道:“先前赵王碍于秦王名声,怕是不肯主动针对我,如今秦王已死,晋王归来,赵王怕是也蠢蠢欲动了起来……不过先前从李恂那里得到的消息,晋王似乎还并没有抵达关中,尚且在西归的路上。”

“若是能够在西归路上将这晋王截住斩杀,或许能让关中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入囊中。”

郑均在心中暗忖。

这确实是个方法。

关中人只是不欢迎秦王李恂,恰逢此刻来了个晋王李伸,所以他们才会拥立李伸。

若是李伸死了,那么关中应该也就无计可施了。

关中厌弃李恂,并没有选择自己,也是有原因的。

那神武皇帝毕竟是关中出身,对于关中的豪族们而言,李家确实是‘父老乡亲’,神武皇帝的子嗣,也自然是他们拥立的第一目标。

秦王暴戾,那么就换一个晋王便是了。

郑均?

博州山沟沟里出来的皂吏罢了,除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地步,不然他们是绝对不会选择郑均的。

郑均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毕竟关中豪族,都是周朝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是更偏向于李姓诸侯王了。

而关中的平民百姓,他们对统治者则是漠不关心。

关中虽是大周的发家之地,但这和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该被压榨,还是被压榨了。

对他们而言,谁当这个皇帝也不耽误他们明天过什么样的日子。

“呼~”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轻声冷笑道:“既如此,我便杀得你们认得这些主君胆战心惊,把你们这些豪族杀个干干净净,便能入主了!”

一念至此,郑均当即起身,从修行的状态中退出,张口便道:“传诏。”

“诺。”

在地上跪着的太监当即俯首,而左右随侍也纷纷竖耳倾听,准备拟诏。

下诏,乃是皇帝的象征。

郑均虽然还没有称帝,但在场之人也自然不会有一个不长眼的蹦出来大骂郑均欺君罔上、目无君父。

毕竟,他可是当今景隆皇帝的亚父。

郑均道:“诏各部骑兵入京,以独孤愿、独孤景、魏权为副将,随寡人出蓝谷关,袭向陇州!”

“诏天下兵马,兵分三路,以徐世茂为征北都督,一路统帅,统御沧刀军、各路郡兵共计十五万,自蓝谷关出,攻渭川郡、终南郡;以单雄义为二路统帅,统骁果军、各路郡兵共十万,攻萧陇郡、岐丰郡;以许厚为三路统帅,猛攻铁壁关,自铁壁关出,伐金锁郡!”

郑均要再冒一次险。

三军齐出,而自己则是率领自己麾下所有骑兵,约两万骑,行至陇州,伏杀晋王!

陇州不大,唯有五郡。

曾经与关中乃是一处之地,后来被分成了单独的州,将两个大郡拆成了五个小郡,以此立州。

陇州的通窍武者不多,但是有一尊元丹武圣坐镇,便是赵家老祖赵炜!

此人乃是儒生出身,家境贫寒,成年后开始游学,先游齐地诸侯王子门下,却被儒生们排挤,后来到燕、赵二王领地,皆不受重视,神武六百七十三年,他受岳国公举荐,神武皇帝并不任用。

后,其主动将《平戎策》递到皇宫,才被召见,由此被神武皇帝拜为郎中,此后一年之内得到四次升迁,由此显赫。

因为其官职显赫,也得了修行的便利。

但却未曾想,这位儒生出身的老祖,竟也是个修行方面的天才,不过短短二百年,便修行到了元丹武圣之境,被封为陇右郡公,坐镇陇州,从此为人低调不显。

直至前不久,郑均一纸诏书,封他为庆王,希望能够引得此人关注。

不过此人倒是没有任何消息,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端是有些不明所以。

与他同样的,还有凉州的凉州牧李诨。

出现这种情况,郑均倒也是可以理解。

无非是坐观成败罢了。

毕竟郑均虽然拿下了秦王,拿下了神京。

在关中、直隶这块大周王朝的核心地带,还是有赵王、晋王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的。

“诺!”

而得了郑均的命令之后,朝堂震动,纷纷前去下诏,准备诏令攻取天下。

“等一下。”

就在此时,郑均忽然道:“让周桐、白睿渊、邬立、庞福生、庄康、章振、刘苏等七将随寡人一同出征,令梁寻即刻调往,任博州康乐郡郡守,叫颜存真回来,任‘洛水关’守将。”

周桐等七将,皆是通窍武者,乃是神京开城门之人。

方才郑钧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若是让他们留在神京,保不齐什么时候给神京卖了。

还是都带走吧。

毕竟都是通窍武者,只要自己处于上风,他们便会尽心竭力,若是相持不下,有自己在,他们也不敢乱动。

处于下风……那也不用他们了,郑均自己就败了。

他们不在神京,更重要。

而梁寻,则是当日向秦王李恂斩出一刀的那个通窍将领,关中豪族梁氏出身。

关中豪族现在集体排斥秦王,这梁寻若是留在这里,还真指不定会怎么样。

所以郑均干脆眼不见为净,让他去博州康乐当郡守。

他就算是想作妖,康乐郡和神京之间,整整隔着一个岚州,他也是鞭长莫及。

至于颜存真,可以调往洛水当守将,扼住最重要的一个关隘,防备南方平州、楚州等地。

“诺!”

听到了郑均的吩咐之后,那太监立马去传诏。

在诏书传递之后,郑均也是呼出一口气来。

不多时,自己的家眷也会迁到这神京城来,随着自己入主后宫。

是时候拥有一个子嗣了。

如此,方能定人心。

不然的话,跟着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团们,也是会心中不安。

毕竟如今严格来说,郑均的继承人是姐姐怀中的婴儿,尚未临盆,不过也快了。

虽然与姐姐、姐夫一家关系不错,但郑均不想当郭威,将位置传给外甥。

不过比郭威强,柴荣是郭威皇后的侄子,自己这个起码还是有点关系……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继续坐了回去,闭上眼睛,随口给自己塞了两枚通窍境的妖丹,开始继续修行了起来。

“……”

五日后,神京西郊校场。

秋日的晨雾尚未散尽,两万铁骑已列阵如林。

鲜卑突骑的狼头纛旗与中原骑兵的赤底汉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马喷吐的白气连成一片,仿佛给军阵蒙上层层纱帐。

郑均高踞点将台,蟒袍外罩着件玄色轻甲,腰间龙渊刀未出鞘,却引得周遭空气微微扭曲。

元丹武圣,不怒自威!

他目光扫过台下众将:独孤愿、独孤景这叔侄二人甲胄染霜,魏权按刀而立,周桐等七名降将则神色各异地站在队列末端。

“禀丞相!”

独孤愿上前抱拳,铁甲铿锵:“鲜卑突骑九千四千三百二十三骑、中原骑兵六千零四百八十三众,皆已整备完毕!每人配十五日干粮,箭矢六十支,另有两千辅骑兵携益血丸而来!”

郑均微微颔首。

这些鲜卑骑兵虽被中原士卒蔑称‘蛮子’,但骑射之精确实冠绝诸军。

而鲜卑突骑,也确实是郑均军中骑兵主要组成部分。

也没办法……

岚州、博州,都不产马。

肃州、云州的马匹居多,自己这边满打满算甚至都没有郑均预料的两万骑,算上辅骑也才一万八千余骑。

也算可以了。

“魏权。”

郑均突然开口:“你率三千骑为前锋,沿白玉河疾驰至寒鸦渡。若遇晋王探马,一个不留。”

“末将领命!”

魏权眼中凶光乍现。

见此情况,郑均当即点头,接着便道:“晋王昔受先帝之重托,持节镇西域,统十万虎贲,守万里河山!然其竟私调三军,擅离边陲,致使玉门失险,阳关洞开。胡骑长驱,掠我生民;羌笛呜咽,泣我孤城!”

“今奉陛下诏书,西伐不臣晋逆,封候拜将,就在今朝!”

郑均的声音裹着真元,声势浩大,令得这数万骑兵尽数可闻,士兵们涨红着脸,似乎已经想象得到厮杀常场面了。

他们为的,自然不是什么狗屁西域了。

西域丢了就丢了,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为的,是封候拜将!

只有打仗,才能让他们实现阶级跃迁,先前攻打神京,本以为是一场大战,结果如此轻松,自然使得他们憋屈至极!

“伐晋逆,伐晋逆!”

“……”

士卒齐声高呼,声势震天。

旋即,郑均一声令下,全军出动,骑兵行进!

而郑均也在其中,这次倒是没乘撵驾而来,随着一同骑乘。

而就在郑均出城不久,马蹄声突然从远处传来。

只见于慎策马而来,行至郑均面前,对郑均道:“丞相,急报!陈指挥使的陇州密谍发来鹞鹰传书,晋王昨夜宿营金城郡!”

“到金城郡了?”

郑均见此,不由有些惊讶,点了点头后,却见于慎继续道:“丞相,还有另一件要事。”

“嗯?”

郑均道:“何事?”

于慎立马奉上一封密信:“请您亲自过目。”

郑均见此,倒是也眉头一皱,接过密信,定睛一看,登时感到有些错愕。

上面只写了一件事情。

永昌皇帝,如闪电般归来!

已率三万水师登陆胶东郡,神兵天降般的击溃了猝不及防的胶东巨寇秦存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