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 第457章 我欲回太安

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 第457章 我欲回太安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0:15 来源:小说旗

第457章

翌日一早,林时便与鲁明则分兵两路,各自赶往各自的埋伏地点。

林时麾下的五千大军,带走了军中剩余的大部分火药。

两支军队扎入无边的雪原之中,便像是两滴水流进了大海,很快消失不见。

一日疾驰,林时最终带着大军来到了大河边上。

冬日的大河,已经完全上冻,河面上的冰层足有三尺余厚。

这么厚的冰层,即便是五千大军同时在河道上纵马狂奔,也不会对冰面造成任何伤害。

抵达大河畔的第一时间,大军刚刚扎下大营,林时便下达了取雪煮水,垒雪筑墙的命令。

此次,林时的主要任务,是伏击朝阴山方向逃窜的两万大军。

想要将两万大军完全拦下来,光凭他手下的五千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林时必须要借助地形的优势。

像是借助喇叭山把骑兵变成活靶子那样。

至于大河边的地形平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地形这玩意儿,放在平日里,林时或许没办法,但现在正是隆冬时节,他想制作出一个能拦住两万大军的地形,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至于怎么做,也很简单,足有尺余深的大雪,便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只需将雪花做成砖坯,垒成墙壁,再往雪墙上泼上冷水,不消片刻,雪墙就会变成冰墙。

阻拦两万大军的冰墙,未必要高,也未必要厚,但一定要够长。

所以林时定下的目标,是先垒一道十里长,五尺高,三尺厚的冰墙作为第一道防护。

然后在这道冰墙后面,再垒出数道冰墙作为补充。

当然,作为补充的冰墙,主要目的是用来阻碍敌军战马冲锋的速度,因此便没必要像第一道冰墙那么高,那么厚。

高三尺,厚一尺便可,只是长度仍是需要达到十里。

垒雪为墙这种事情,对于已经在边境上生活了数年的将士们来说,完全不具备挑战性。

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也足以达到泼水成冰的条件。

何况,这是五千人一起劳作。

十里长的冰墙,分到每人手里,也就是一米的距离。

因此,这个任务,不仅不难,反而成了行军途中,将士们唯一的乐趣。

无数的将士们说说笑笑,互相打着雪仗,完全没有半点大战将来的紧迫感。

林时将将士们松懈的样子看在眼里,也没有出声制止。

小黄河距离他驻军之地,足有两百多里的距离。

即便战马冲锋,也需要一天一夜。

何况,鲁明泽与夏靖合围过去,等到敌军发现打不过,准备跑,也需要很长时间。

等到敌军逃到此处,怎么说也需要三四日的时间。

连日急行军的将士们,能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放松心情,其实也不错。

不过,将士们玩闹归玩闹,却也没有谁敢拿正事开玩笑。

每人一米的冰墙,任务本来就不重,若是还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那就是真的该死了。

很快,第一道冰墙便矗立在大营西面,像是一条长龙一般,蜿蜒曲折。

将士们紧接着筑造第二道冰墙。

没了那么高的标准,将士筑造冰墙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不过下午时分,大营后方便多出整整七条十里长墙。

每条冰墙之间相隔的距离,也足有百米。

冰墙筑造完毕,大营也逐渐沉寂下来。

林时巡视了一圈大营,吃过晚饭之后,也陷入了沉寂。

第二日,得到消息的顾知洲派遣了一支队伍,给林时送来了上万枚震天雷。

第三日,林时麾下的大军正在操练,便发现敌军的斥候已经进入了梁军的侦察范围。

大营以东三十里的地方发现了敌军斥候的身影,这就意味着敌军距离战败逃窜已经不远了。

于是林时果断下令备战。

事实上,林时还是高估了铎弥部大军的战力。

不过傍晚时分,铎弥部驻扎在小黄河的两万大军,便已经战败溃逃。

然后,便是毫不意外的与林时在大河畔相遇。

前有伏兵,南方是五原府大本营,北边是紧随其后的鲁明则麾下五千大军,身后还有一万步卒尾随,这两万人,便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

尽管如此,这支军队还是在艰难求生。

密密麻麻的溃兵毫不犹豫的杀入了林时的军阵之中。

但他们的勇气,他们求生的**,都在看见了林时大营后面那一眼看不到头的冰墙之后,消散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绝望。

林时依仗冰墙与火药之利,拦住了这两万大军的去路。

鲁明泽麾下五千大军,便化作真正的杀神,开始了无限制的收割。

一夜鏖战,震天雷响了一夜,敌军的惨叫声与哀嚎声也持续了一夜。

直至次日天明,天地方才沉寂。

林时倚靠在一处冰墙后面,望着眼前的修罗场,眼中没有半点波动。

浑身浴血的鲁明泽,夏靖,王元新三人有说有笑的朝林时走来。

三人在林时跟前站定,为首的鲁明泽朝林时拱手笑道:“大帅,末将幸不辱命。”

林时微微颔首,目光在三人脸上扫过,淡淡道:“三位,辛苦了。”

“大帅言重,草原蛮子犯我家园,我等自当奋起杀敌,不敢言苦。”

三人忙道不敢,林时也没有多说,给了三人一个跟上的眼神,率先返回帅帐之中。

帅帐里,五原府特产的钢炭火红。

林时早早的命亲卫备好了酒肉,就放在炉子上面保温。

“一夜厮杀,都饿了吧,咱们边吃边说!”

三人对视一眼,也没和林时客气,围着炉子坐下,便开始大吃起来。

战争厮杀,最耗体力,许多将士厮杀之时,都是强撑着精神,战事一结束,便倒在了地上。

将领们虽然主要是指挥,不必亲临战场厮杀,但统筹全局,才是真正的脑力活。

此刻,他们也是真饿了。

林时提起筷子,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嚼着,含糊不清道:“如今三处战场,其中两处都已经结束,只剩下吴成那里,还在追着阴山脚下的敌人跑,但也是胜局已定的局势,所以接下来的小规模扫尾,我就不参加了,交给你们全权指挥。”

这话一出,三人的筷子顿时顿住。

鲁明则仰起头,眼中有一瞬间的迷茫:“大帅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该回太安城了。”

林时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内心所想,直言道:“草原上的战事打到现在,铎弥部剩下的四万人,已经对你们造不成什么威胁。但段从与姜望麾下的殿前司五千禁卫军,还在草原上狂奔,我需要回到太安城,引他们自辽东回国。”

三人面面相觑,神色都有些迟疑。

战争打到现在,的确是战局已定,但说一千道一万,铎弥部也还有四万大军摆在阴山。

何况,还有察罕儿部在后面捣鬼,万一察罕二部再度派遣大军南下,光凭他们几人,恐怕是打不出林时这么大胆的胜利啊。

林时将三人迟疑的目光尽收眼底,瞬间就明白了他们心底的想法。

他笑了笑,摇头道:“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你们也要明白,察罕儿部不是傻子,这场战争,本质上是铎弥部遭受大旱,物资紧缺,不足以过冬,更兼北魏从中挑拨,所以才有了这一场战争。”

三人不语,只是随着林时的讲述不住地点头。

林时继续说道:“现在,察汗儿部损失了四万大军,可以说他们的损失,远远大于从北魏手里得到的好处,除非北魏能给出更加诱惑的条件,否则察汗儿部大概率是不会继续出兵的。”

三人对视一眼,随即默契点头。

林时的说法,也的确是不无道理。

察汗儿部已经赔上了四万大军,理论上来说,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铎弥部,本身就受灾严重,现在又损失了两万大军,再加上本就缺少资源的部族又被段从和姜望劫掠了一番,已经是衰弱到了一定的境地。

除非,铎弥部愿意拼着灭族的风险,来寻大梁报仇。

但为了报仇,赌上整个部族,哪怕是傻子,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因此,草原上现在明面上是不会有任何威胁的。

想到此处,鲁明则试探着开口道:“那大帅返回太安之后,是打算第一时间东出潼关吗?”

林时微微颔首:“辽东还在北魏的控制之下,并且,太行山一带才是中原王朝与草原蛮族的真正战场所在,早日平灭北魏,我大梁也好及时布防,毕竟,往往中原大乱之时,皆是草原蛮族兵犯中原之时,不得不防啊。”

随着林时一番话说出口,三人也陷入了沉思。

良久,鲁明泽点头道:“如此,大帅可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

林时道:“接下来,你们还需驻守河套地区,如今的河套已经是我大梁不可或缺的粮食产区,其战略地位不亚于郢都,等到中原之地完成统一,河套便是我朝深入草原的桥头堡,所以等战事结束以后,我希望你们能继续扩大垦田规模,长则五年,短则三年,我朝一定会大规模西进北上,将我中原王朝大多数旧土收复。”

这话一出,三人顿时心中骇然,忍不住相视一眼。

他们没想到,如今大梁还未东出潼关,林时便已经开始谋划北上草原,西进西域之事。

这还是人吗?

迎上三人震惊的脸色,林时面露笑意,补充道:“我要说的就这么多,吃完这顿饭,休息一下,我便会返回五原府,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交给你们了。”

三人表情瞬间严肃,朝林时拱手道:“末将等人定然替大帅守好河套地区,静待他日大帅的将令。”

林时点点头,没有继续多言。

河套地区这六万人,经过这一场战事之后,基本上已经完全融入大梁。

等到姬玲珑将军府制度推广开来,这六万人,便会成为大梁将来鲸吞草原,西进西域的主力部队。

如今,林时提前开始着手布置,倒也合情合理。

一顿饭吃完,三人忙着去清理战损,缴获,林时则是倒头就睡。

这一场大梁与草原蒙庭之间的局部战事,林时看似赢得干脆利落。

但在战争未开始之前,林时与顾知洲无数个日夜的商讨战略战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费精神的事情。

现在战事结束,他也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一觉睡了个天昏地暗,林时醒来时,时间已经来到次日清晨。

今日的雪小了些,林时没有惊动营中大军,带上数百名亲卫,便出了大营,渡过黄河,直奔五原城而去。

五原城内,上到官府,下到百姓,都在忙碌不休。

此次林时的缴获太多,许多牛羊还在路上便被直接冻死。

官府便直接将这些冻死的牛羊集结起来,分给了因为林时的坚壁清野政策而失去家园的百姓们。

也因此,导致整个五原城内外,到处都弥漫着肉香味。

顾知洲得知林时只带着几百个亲卫便赶回五原城的消息之后,顿时大吃了一惊。

赶忙带着五原府一众官员出迎。

但此刻的林时,实在没时间和他们客套,进城之后,便拉着顾知洲一头扎进房间里。

顾知洲有些茫然:“大帅,您怎么回来了,战事结束了吗?”

林时摇摇头,淡淡道:“些许扫尾工作,我已经交给了鲁明则与王元新等人去办,我急着回城,是要告诉你,我准备先回太安了。”

“回太安?”

顾知洲惊得原地起跳:“现在,您要回太安?”

林时点点头:“此战,铎弥部与察汗儿部,都算得上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应是分不出兵力继续觊觎河套地区,我准备返回太安城,率大军东进,先将北魏灭掉。”

顾知洲瞠目结束,一张老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先把北魏灭掉,这是什么话?

灭北魏,竟然被说得像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北魏现在已经这么没有牌面了吗?

林时抬手虚按,示意顾知洲稍安勿躁。

顾知洲回神,心知林时肯定有重要的事情交代,脸色当即严肃起来。

林时沉吟一瞬,将他和夏靖,王元新等人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

核心便是要告诉顾知洲,如今河套地区的危机已解,接下来,河套地区便要做好在三五年内支撑起北伐草原或是西进西域的主力的准备。

当然,还有一些隐晦的事情,那是不能和夏靖等人说的,只能告诉顾知洲。

比方说,征兵,扩大兵员规模,甚至从外地招揽人口。

如今的五原府,是真正的地广人稀之地,千里沃野,却仅仅只有不到死十万人口,这还是加上了那六万降兵和他们家眷的人数。

就这么点人手,是绝对种不完河套之地的土地的。

也无法支撑起林时口中的进攻草原与西域的桥头堡地位。

所以顾知洲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持续扩大土地规模,提高粮食产量,并且不惜一切手段,从内地也好,从周边小国也好,招揽人口来五原府落户。

听着林时的计划,顾知洲一张老脸也不可避免的变得凝重起来。

对于林时的能力,他最清楚不过。

林时既然作此谋划,那就说明他心里甚至可能已经有了北进草原西进西域的详细计划,只等着中原事毕,便开始着手针对周边蛮族。

而这,也意味着林时不会留给他太多时间。

依照他以往的经验来看,当林时说出长则五年,短则三年这句话时,基本上能留给他的时间,便只剩下两年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三年。

而他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河套地区打造成一个能够供应十万乃至于十数万大军的粮食基地和大本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个挑战,甚至很可能比他完善屯兵垦田之策还要难。

当然,他能取得的回报,也将是无比丰厚的。

做完这件事情,他的国公之位,也该到手了。

甚至一跃跻身朝堂顶尖,封阁拜相也是有可能的。

若是真的拜相,那他一手与林时交好,一手握着谋划草原与西域之功,一定会成为大梁立国以来,权势最甚的宰相。

想到此处,顾知洲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没有男人不爱权势,哪怕是他顾知洲已经天命之年,如今更是已经封侯,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也绝不会抗拒有生之年再进一步的可能。

出将入相,死谥文正,是每一个读书人穷奇一生的最高追求。

而现在,他似乎看到了那种可能。

他激动道:“敢问大帅,是否下官不管用何种手段招揽人口,朝廷都不会追究?”

“当然,只要是在规则之内。”

林时点点头,给他划出了一个界限。

法律之外,皆无不可,不管是他骗也好,是哄也好,甚至是抢也好,林时要的,只是结果。

他绝不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他已经带着大军深入草原,深入西域,却因补给跟不上,只得无奈退兵这样的情况出现。

他要的,是麾下大军所到之处,皆能所向披靡,一战而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