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与儿子一起长大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资助的借条(五)

与儿子一起长大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资助的借条(五)

作者:落花为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0:19 来源:小说旗

萧鱼一家,在赵家住了几天,准备回去,在回去之前,萧鱼又做了一件事。

“赵思源,我们要回去了,有件事要跟你说一下。”萧鱼对赵思源说道。

“萧伯伯什么事?”赵思源知道萧鱼比他父亲年长后,也改口叫萧鱼萧伯伯。

“关于资助你的事。”

“萧伯伯您说,我听着。”

“是这样,我准备一直支助你到大学毕业,每年给你一万元,不过你得写个借条。”萧鱼说道。

“写借条?”赵思源有些不解,其他人也不解,不知道萧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本来资助贫困生,是一件慈善的事,但萧鱼这样做,有点像在做生意,慈善的意味弱了不少,其实这是大家对萧鱼的误解。

“对,写借条。”萧鱼再次强调。

“为什么?”萧小鱼心直口快,他不理解父亲的行为,直接问了出来,萧鱼却没理他。

“萧大哥,这借条让我来替思源签,作为父亲,供他上学是我应尽的职责。”赵思源的父亲,要替儿子签借条。

“这事你别管,思源已经十六岁,他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的事,只能他自己承担。”萧鱼对赵思源的父亲说道。

“我签!”赵思源答应签借条,他想,只要能读完大学,找到好工作,还上萧鱼借给他的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小子,将来一定有出息。”萧鱼轻拍赵思源的后背说道。

然后,萧鱼拿出借条,借条的大意是萧鱼借给赵思源多少钱,供他上学,在他大学毕业后,赚到了钱,要如数奉还。

二人签好字,盖了手印,还真像那么回事。

签完借条,萧鱼一家与赵家人告别,上了车,踏上返家的路程。

车开出村后,萧小鱼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爸,您为什么一定要思源哥签借条?”

“你猜猜。”萧鱼故做神秘。

“猜不到。”萧小鱼说道。

“快说,别卖关子,我也想知道。”梅映雪催促。

“让他签借条,只是为了给他点压力,督促他努力学习。”萧鱼说道。

“这能督促他努力学习?”梅映雪表示怀疑。

“能不能,我也不敢说,但我这样做的目的,确实是为督促他努力学习。”萧鱼说道。

“应该能,他们家的条件不好,他想上学本就困难,现在有钱上学,他应该会好好学习。”萧小鱼的分析还算理性。

“我也是这样想的,签借条,是想告诉他,这钱不是白花的,今后是要还的。让他知道,花这个钱也不容易,他才不会乱花钱,才会想学成之后,怎么还上这个钱。”萧鱼说出签借条的真实想法。

“资助个学生,你还想那么远,你是不是把赵思源也当成了你儿子?”梅映雪问道。

“我把资助的每一个学生,都当成我儿子,我资助他们,是希望他们成才,不是告诉他们,只要卖卖惨就能予取予求。”

“爸,原来您让思源哥签借条,是想告诉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努力?”萧小鱼穷尽智慧,去猜测父亲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对他的成长大有好处。

“这是其中之一,只有让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才会努力去奋斗、拼搏,才会真正成才,才不违背我支助他的初衷。”萧鱼说道。

“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的目的?”萧小鱼问道。

“对,你接着猜。”

“你就不能不卖关子?”梅映雪报怨。

萧鱼不说话,只是报以一笑。

“我明白了,爸,您想的可真深远。”萧小鱼不得不佩服父亲,让赵思源签借条的睿智。

“你明白什么?说来听听。”

“你让思源哥签借条,他以后学有所成,找到好工作,还上钱是很容易的事。他还了钱,您又可以拿这些钱去支助别的学生,让这个爱心接力,传递下去。”

这小子还真不简单,他所猜的,正是萧鱼想的。

“你猜的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我解决他的燃眉之急,等他成才了,可以帮我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萧鱼说道。

“要是他还不上呢?”萧小鱼问道。

“这个借条的目的,本就只是督促他变得优秀,而不是一定要他还,他要真还不上,我也不会逼他。”萧鱼说道。

“我总结一下,爸,您让思源哥签借条的目的,不外三个。第一,让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二,希望被资助的学生成才,将爱心传递下去;第三,不想惯出被资助学生,只会伸手索取的坏毛病。”

“咦,你不错,领悟如此透彻。”梅映雪夸儿子,就算是她,也没猜到萧鱼的三个目的。

“其实还有一个目的。”萧鱼说道。

“让我猜猜。”萧小鱼主动提出要猜。

“好,你猜。”

“如果我没猜错的,爸,您最后一个目的,与孔子批评他学生差不多。”

“说来听听。”

“孔子是鲁国人,当时鲁国国君,下了一道旨意,只要鲁国的百姓,拿钱从别的国家赎回一个,在国外做奴隶的鲁国人,定有重赏。孔子有个弟子,家中十分有钱,从国外赎回不少奴隶,却从不去找国君领赏。孔子知道此事后,批评了他,说他只救人不领赏的行为,只是看上去高尚,实则愚蠢,坑害了不少鲁人。弟子不解,问孔子,说做人要品格高尚,是孔子教的,他现在救人不图回报,不正是品德高尚的表现,为什么不对。孔子告诉他,他救人是对的,不领赏不对,他家里有钱,不领赏钱,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他这种不领赏的行为,一旦被人歌颂,其余鲁人,在国外遇到为奴的同胞就不敢救了,拿钱救人,去领赏,怕被人嘲笑,不去领赏,又入不敷出,影响生计。这样的后果是,很多鲁人,见到同胞受难,也不敢出手相助,他们承担不起救助的后果。弟子听后十分惭愧,从此以后,救了人,都会大张旗鼓去找国君领赏。”

“领赏的智慧!老夫子,不愧是伟大的先哲。”萧鱼听完儿子的故事,一声感慨。

“您让思源哥签借条的智慧,也不输孔老夫子。”

“索取的智慧,很难被凡俗之人理解,你小子不简单,有子若此,我萧鱼此生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