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与儿子一起长大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重走长征路(十三)

与儿子一起长大 第一百七十二章 重走长征路(十三)

作者:落花为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0:19 来源:小说旗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革命的摇篮,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多少有志青年,放下家庭,放下学业和事业,奔赴延,加入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

只是世异时移,今时已不同往日,延安已不再是有志青年趋之若鹜的圣地,现在只是一个革命老区。

因为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的终点站,是孕育无数优秀革命儿女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开始。

延安是萧鱼一家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站,参观完延安的革命胜地后,他们将回转家乡,结束旅程。

萧鱼一家到了延安,首先去的是宝塔山。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爸,红军初到延安之时,是怎样的景象?”登上宝塔,萧小鱼问道。

“初到延安之时,延安还很萧条,那时陕北红军不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又遭受重创,整体实力受损,四面强敌环视,情况不容乐观。在当时,党中央和主席,准确判断敌情,主动出击,打了几次大胜仗,打出了红军的血性和威风,才在延安站住脚,扎下根,也才有了后来的大好革命局面。”

“主席那首名垂千古的《沁园春.雪》好像就是写于这一时期。”萧小鱼说道。

“《沁园春.雪》据说是写在长征后。”萧鱼说道。

“这首词气势磅礴,大气冠绝古今,就算是与豪放词宗苏东坡相比,也不遑多让。”梅映雪对这一首词,也倍加推崇。

“尤其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萧小鱼对这一句映像最深。

“你们能背整首词吗?”萧鱼问道。

“能。”母子二人齐声答道。

“我们一起将这首词背一遍。”萧鱼提议。

“站在宝塔上,背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到是别有一翻风味。”萧小鱼也很兴奋。

“唯一遗憾的是,来的是夏天,看不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梅映雪四十多岁,还保留着少女的浪漫。

“大家一起来。”萧鱼说道。

“好。”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此词太妙,难尽窥其中意境。”背完词萧小鱼说道。

“那是因为我辈皆是凡人,达不到主席的境界。”萧鱼的评价很中肯。

“我只是被词中的美景所吸引。”梅映雪说的直白。

“在当时,红军刚长征胜利不久,元气还未恢复,主席就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可真算得上是极具预见性和洞察力。”萧小鱼感慨。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老人家的确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逐倭奴,平天下,都在谈笑之间。”萧鱼对主席的评价很高。

平天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萧鱼却说主席平天下,只在谈笑之间,虽然主席有举重若轻的豪情和实力,但谈笑之间平天下,的确有一些夸张。

“可惜没有天下给我平。”萧小鱼一脸遗憾。

“谁说没有,兴国、强国任重道远,你想做风流人物,还需加倍努力。”萧鱼说道。

“这责无旁贷,生是中华儿男,自然应该肩负起兴国、强国的重任。”萧小鱼说道。

“这次长征之行,有何感想?”萧鱼问道,旅行要结束,他想考察一下儿子有什么收获。

“加深了我对古人伟大更深刻的认识。”萧小鱼说道。

“哦,说来听听。”

“我们的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伟大辩证思想。而历史也在一次次验证这句话的正确性,长征再次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这不像是你这个年龄的人,能说出的话。”萧鱼很诧异,儿子的思想高度,不但超过了同龄人,还超过很多饱经风霜的成年人。

“我说的不对吗?”萧小鱼以为父亲不同意自己的观点。

“很对,只是我们想到,你的思想高度,已达到如此境界。”萧鱼夸道。

“您不希望我早熟?”萧小鱼问道。

“我希望你思想早熟,不希望你身体早熟。”萧鱼这是在给儿子打预防针。

儿子很快离开自己身边,去外地求学,他不能陪在儿子身边,教育儿子,所以他希望儿子,在学校不要因为年少冲动,做下错事。

“爸,您是不是担心我和知秋?”萧小鱼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嗯,你们离家远,**不离十会在一个学校,又正值青春易冲动的时候,说我不担心,那是假话。”萧鱼说道。

“放心吧!这一次长征之行,别的我没学到,但学到了责任和担当,我不会犯生活作风错误的。”萧小鱼笑着说道。

“生活作风错误,不愧是家里的高材生,用词很恰当。”梅映雪笑着说道。

“学业为重,别误了学业,中国梦的实现,还有待你们这批年轻人的努力。”萧鱼说道。

“嗯,我们会努力的。”

一家人离开宝塔山,踏上归途,结束了这次长征之旅,萧小鱼也在这次旅行中成长成熟,变得更有责任,有担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