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轻舞红楼 > 第九章 牛刀小试

轻舞红楼 第九章 牛刀小试

作者:轻语霓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7 21:05:29 来源:小说旗

荣国府的大姑娘升为昭仪,让贾府的所有人都深有荣焉,整个府都喜气洋洋的,虽然不是一宫主位无法大肆庆祝,但贾府内部还是连摆了几天的酒席。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面黛玉的功劳被抹得一干二净,从没有人提起。黛玉仍是贾府下人口中那个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姑娘。

四月底宝玉生日,让贾府又更热闹了几分,几个世家听闻宝玉的玉太上皇都亲眼看过,都不约而同的帮宝玉这个小儿作起了生日,让贾府感到荣耀异常。

五月初,马上就到端阳节了,在上京端阳节又称女儿节,所以黛玉、迎春、探春、惜春这些小姑娘们就被盛装的打扮起来。贾府三位姑娘的衣着首饰都是相同的,黛玉因为刚到贾府的时候有孝在身,所以衣服都是单做的,后来出了孝,但定例却没改,依旧是自己单独的样子。但是黛玉对贾府给的那些花团锦簇的衣服都不是特别满意,因为是借住,少不得就将就了。

宋嬷嬷当然将这些看在眼里,在午后和黛玉一起用五色线作成端午索的时候,就随意的说起来:“姑娘可想和老奴学学怎么裁衣,以后也方便常给老爷做点儿针线,以表孺慕之思。”

果然黛玉的眼睛亮了起来:“可以吗?”那日黛玉见到宋嬷嬷的裁衣神功后,就深深的羡慕,正想着怎么和宋嬷嬷说学上一二呢。

“有何不可。”宋嬷嬷和蔼的说,有些从心里喜爱上黛玉这个小姑娘,明明是个侯府小姐,却活的如此小心,连和自己的嬷嬷学个东西都要如此谨慎:“只要是老奴会的,姑娘想学,老奴一定倾囊所授。”

“嬷嬷,紫鹃也是要学的!”紫鹃一边在一旁配线,一边道:“以后姑娘的衣服,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只是我的绣工有限,如果是宝二爷房里的晴雯,一定能做的十分出色。”虽说贾府不算是权贵之家,但是少爷小姐们的衣服已经很少用丫头们动手了,都是交给了绣娘。这些年,紫鹃等人也就帮黛玉做一些贴身的小衣,真正那些成衣却是少之又少。

“也不用劳烦宝二爷的丫头,慕青就是个中好手!”宋嬷嬷笑着:“老奴可是看过那慕青的绣活,真是活灵活现。”

慕青在窗外笑着:“嬷嬷又取笑我,我那里比的上初夏姐姐,当日大爷是想让初夏姐姐来服侍姑娘的,但是老爷说,大爷身边不能没有个稳妥的,这才选上了我。不过,给姑娘做衣服我可是愿意的很,初夏姐姐给了我好多图样,我正发愁无用武之地呢。”慕青也是个爽快的丫头,说着,就从自己的房间抱了厚厚的一叠册子来。黛玉随手翻了翻,就假意的瞪着慕青:“你这个丫头也是坏的,知道我那些日给子给父亲想花样都想破了头,有这好东西也不知道拿出来。”

慕青在一旁嘿嘿的笑着,并不说话。宋嬷嬷笑着:“姑娘应该罚她,主子有事儿非但不上心,还藏私,这可是大罪过,一定要狠狠的罚!”黛玉依旧笑着,慕青忙讨饶:“姑娘饶了我吧,只是大爷吩咐过,让咱们一切以姑娘的心愿为主,慕青的针线虽然还看的过去,但平日里见姑娘并不常动针线,怕姑娘不喜,才不敢说出来的。”

黛玉到没想到慕青会说这样的话,轻声问着:“哥哥还交代你什么了?”慕青摇头:“不曾特别的交代什么,只是说一切以姑娘为主。”黛玉自是不信慕青的这番说话,看向宋嬷嬷,宋嬷嬷笑着:“要说这慕青能选到姑娘身边可是过五关斩六将呢,大爷先是从家里出色的丫头们中挑了十人,又是考学问,又是考针线,还反复的考验过丫头们的品性,这才挑中了慕青。”

黛玉更是奇怪:“慕青还识字?”黛玉原以为慕青和林皓睿身边的小厮元青是兄妹,有了这层关系,才送到自己身边的。原来这中间还有如此故事。

宋嬷嬷笑着:“姑娘可是小瞧她了,她哪里是识字那么简单啊,一手丹青可是连老爷都赞叹呢。”黛玉拍手笑道:“可真是不得了了,哪天一定要给我画上一副看看。”

“姑娘让她画,还不如让她绣。这个丫头最善于绣书画作品,绣工又出色,与大家的绣法都不同,竟是自成一派。原来还有些稚嫩,自从大爷选中她,交给自己身边的初夏调教了几月,更是精致的不行。”宋嬷嬷推着慕青:“快去取一副绣作来,让姑娘看看。”慕青被宋嬷嬷夸的满脸通红,跑向自己的房间去了。宋嬷嬷稍微正色说:“姑娘不知,这元青慕青两兄妹,并不是府里的家生子,而是被大爷所救,据说家里也是钟鼎之家,只是被人陷害。两兄妹都有些看破事态,这才签了咱们家的死契,求个安稳!”

黛玉看着宋嬷嬷,一时间心里百转千回,这么长时间以来,她自是知道林皓睿对她的好,却没有想到自家哥哥用心到如此的地步,连给她的一个丫头都如此郑重。宋嬷嬷似是看明白黛玉的心事,笑着:“老爷知道大爷的这番举动之后,连笑了好几日,直道比自己想的还周到。”

紫鹃站在黛玉的身旁,看着黛玉脸上的神色,自是知道姑娘一定也是喜进心里了。不由得更加督促自己,自己没有一计之长,有的只是对姑娘的一片赤诚。

那慕青取来的绣活,自是让大家都惊讶不已。除了黛玉笑着说要拜师之外,紫鹃和雪雁都嚷嚷的要学一二分,一时间竟也热闹异常。几个人正说着闲话,门外周瑞家的笑道:“姑娘们说什么呢,这么热闹!”紫鹃和雪雁忙迎出了出来,将周瑞家的让进屋里。

黛玉道:“周姐姐怎么有空到这儿来。”

“林大爷给姑娘送了女儿节的节礼来,现在送礼的人正在老太太屋里呢,老太太让姑娘去瞧一瞧!”周瑞家的自是知道林黛玉不比自家姑娘那样好说话,忙说着来意。

“是吗?”黛玉有些好奇,哥哥是4月下旬才从上京出发的,按照路程这个时候还没到扬州呢,怎么能又送节礼来呢,正奇怪着,宝玉就快步的走了进来:“妹妹快去看吧,林表哥送了妹妹好大一艘龙舟啊,看的三妹妹他们都快愣住了。”

黛玉一听,也就随宝玉来到了贾母的正房。

原来,那林皓睿离开上京的时候,特意将元青留了下来,等到女儿节的时候,代自己给妹妹送上女儿节礼物。黛玉一进贾母的正厅,就看到厅内摆了一个半人高、五尺来宽的大龙舟,龙舟雕刻精美,就连船夫额头的汗珠都活灵活现。王熙凤、李纨、迎春等人都凑在前面观看,见黛玉进来,王熙凤首先笑了出来:“林妹妹快来,这林兄弟可真真是不得了了,难为他怎么找得到如此的能工巧匠,竟是把这个龙舟雕刻的跟真的一般无二。”

黛玉微笑着走进来,虽然想尽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年岁尚小,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黛玉微微弯腰看着那龙舟,见那龙舟象征着河流的底座是上好的紫檀木雕成,浪花翻涌、波浪清晰。而龙舟主体却是玉雕成的,黛玉对玉没有什么研究,不过也知道如果这是一块整玉的话,那这件摆设可真是价值不菲啊。

黛玉想到的问题,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自然是通透得很。好在这时元青给黛玉回话:“元青见过姑娘。这雕刻是大爷的一位至交好友所赠,大爷见雕刻的还算细致,所以就让小的给姑娘送来把玩。大爷还说,姑娘大方收着就好,这玉虽然看着还好,但是是由三十六块碎玉拼成,不值什么的。”

黛玉听后果然觉得好了些,在贾府住着,她还是不愿意太过于显贵。元青又道:“给姑娘们的礼物大爷也准备了,让小的交给姑娘,说小的眼笨嘴拙不懂那东西的优美之处,就请姑娘代劳送给各位姐姐妹妹们!”黛玉一歪头,看到大厅里还摆了一个大箱子,心里不由得埋怨,这元青,也不知道先把东西抬到自己屋子里去。

元青此时也正汗颜呢,谁知道贾府的下人把这箱子也抬来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了。黛玉见元青脸上有些尴尬的神色,微一转念,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就笑道:“难为你记得清楚,去后面见见慕青吧!”说着就让雪雁领着元青往自己住的五间上房去了。

黛玉见礼物已经抬到了这儿,就只好当着大家的面儿给打开了,林皓睿准备的倒是齐全,贾府上上下下的人都照顾到了,就连不过女儿节的宝玉也得了一方商朝的古砚。

等将那龙舟摆至黛玉房中时,宋嬷嬷也赞叹着林皓睿哪里得的这么好的东西。紫鹃在一旁笑着:“亏了年前姑娘搬了屋子,若仍住在原来的碧纱厨里,这样好的一样东西,恐怕还无地儿摆放呢!”黛玉笑而未语。宋嬷嬷则有些疑惑的看了紫鹃一眼,继而便心疼黛玉起来,笑道:“这样的话可不能再说了,要是让大爷听到,指不定怎么心疼姑娘呢。”

黛玉从龙舟上挪回视线,不解的看着宋嬷嬷。宋嬷嬷继续道:“姑娘不知,即使姑娘不在家,老爷和大爷也将姑娘的院落打点的妥妥帖帖,不管什么惊奇物件儿都一股脑的往里送,要是知道姑娘在贾府只住在小小的碧纱厨里,指不定怎么心疼呢。”

黛玉眼波微动:“什么小不小的,原是老太太心疼我,怕我一个人住不习惯才这么安排的。”说着又交代紫鹃雪雁:“可不许再说了,让父亲哥哥知道,还以为我在贾府受委屈了呢。”紫鹃和雪雁自是答应着,雪雁微微低头,心道,当然是受委屈了,听着是老太太心疼姑娘,就为这心疼二字,自家姑娘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呢。

五月中旬,宋嬷嬷终于开始了她的课程教学。辰时,宋嬷嬷会教黛玉一些管家之道,都是小事情,从黛玉自己小小的物品开始,怎样规整,怎样分类,怎样划分等级,怎样入册能一目了然。然后便是府里的姐妹、兄弟、长辈生辰时可送的礼物清单,每样礼物所代表的意思。平常节庆期间应送的礼物。当然黛玉的小家当很小,再加上黛玉亦是心思透彻的人,所以当这些讲的差不多的时候,宋嬷嬷就开始讲起了一些礼仪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后来就变成了各种故事、事迹的茶话会。

每日黛玉上课的时候,紫鹃和雪雁都会在一旁陪伴,长时间下来,两个丫头的气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每日末时,慕青会开始她的刺绣课程,虽然黛玉的针线很是精巧,但相对于慕青这样的刺绣大家来说,就相差很远了。所以黛玉很上心,从常用的齐针开始学,竟是一时着了迷。紫鹃和雪雁在一旁也学的认真,这部分课程是最热闹的时候,黛玉并几个丫头叽叽喳喳的,想法层数不穷,作品也越来越好,成就感就越来越强。

每日酉时宋嬷嬷会陪着黛玉散步一会儿,然后陪着黛玉练字,或是说一些当年林夫人的得意之作,或是林夫人喜爱读的书籍。黛玉知道,宋嬷嬷当时也是官家的小姐,是作为长公主的伴读和母亲一起进宫的,在文采上势必有过人之处。所以黛玉对宋嬷嬷的孺慕之情越来越深。

当然宋嬷嬷对黛玉的课程也不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也经常停停断断的,这都要以黛玉的身体状态而定。黛玉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夜里入睡的时间总是很短,又多思。天气微微一变,就会引起咳嗽的症状,咳嗽一严重就要卧床几日。贾府的吃食一般以油腻为主,对黛玉这样柔弱的脾胃,实在是不适应。虽然,宋嬷嬷不间断的用燕窝、人参什么的给黛玉进补,但效果始终不大。

这不由得让宋嬷嬷暗暗地焦心起来,给大爷的信中也不断的提及此事,林皓睿也无其他办法,只是给黛玉的日常东西势必少不了上等的血燕、人参等滋补品。

林皓睿和楚天佑早已经回到了扬州,两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去问那日和贵太妃冰释前嫌的事情,反正两个人也没看出慧净禅师有什么不同。由于两人今年要参加童试,所以就经常约在一起看书、写文章。

说起这童试来,楚天佑还真是想了多年了,几年前,学子堂的师傅就说,以天佑的聪慧参加童试是万无一失的,但不知道楚夫人是怎么想的,就是不同意楚天佑去考,好不容易今年松口了。本来两个人可以托关系开个证明直接参加今年8月的乡试,但是林如海却说,让两个人去考童试试一试,也感受一下考场的氛围,毕竟科考不仅考的是才学,还有临场的坚定。

有这样一位科考的前辈传授经验,两个人自然是一门心思专心的读起书来。学子堂也不去了,大明寺的功夫学习也暂停,只窝在林家或者是楚家,每日和四书五经为伴。

林如海还帮林皓睿请了一个师傅进行押题测试,本来,林皓睿只是到林家之后才和林如海系统的学习了一些知识,林如海一直认为参加科考有些操之过急,但是林皓睿一门心思陪楚天佑去探探路,林如海也就没有拦,反而将自己考试的心得传授了很多。

小三年过去了,他对林皓睿是越来越满意,在他看来,这个孩子品格坚毅,心细如尘,最重要的是善良。他总是想等自己百年之后,黛玉有这样的一个兄长照看,不管以后嫁的好与坏,在婆家总能硬气些。

林如海却不知道,林皓睿两世为人,吃过苦,也享过福,却在临终之时,心里空落异常,总是想不起来那一生有什么值得自己怀念的。所以重生以后,林皓睿告诉自己,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要认真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活的幸福,活的没有遗憾。所以,即使他这一世没有什么学习的经验,还是愿意和楚天佑一起面对考试的紧张,毕竟楚天佑,是他这两世以来,最心心相知的一个朋友。

好赖童试的科目还不是太难,一天考下来,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两个人嘻嘻哈哈的出了考场,又回到楚家大吃大喝了一顿,连想都没想就睡下了。气的林如海大半夜的还派人去楚家接人,怕林皓睿出意外,好几天没给林皓睿好脸色看。林皓睿却一丝沮丧也没有,还是一有时间就去林如海的书房找书看,甚至拉着脸黑的林如海一起分析朝廷的邸报。他知道,这是林如海真的从心里接受他了,如果总是客客气气的,他才要小心翼翼的。

不过,林如海的脸也没沉两天,童试结果出来了,楚天佑不出意外的高居榜首,林皓睿却大出所有人的意外,考到了第七名。林如海一连几天都心情大好,要知道,林皓睿可真正是临阵磨枪啊,比起五岁就在学子堂早出晚归的楚天佑来说,起步简直太晚了,所以可想而知这个结果让林如海有多欣喜了。

两个孩子到是颇有点淡定自若的意思,童试成绩出来,并没有磨刀霍霍的准备来年的乡试,而是结伴代自家的师傅去上京送佛经了。林如海和楚夫人倒是都不介意两个孩子多见见世面,就都没有说什么。林如海还一如既往的让林皓睿一到上京就去拜会贾府,顺便看望黛玉,并询问黛玉是否愿意在明后年就搬回家里来居住。

林皓睿高兴的领命而走,他知道,林如海这一决定,多少跟自己老在他面前嘟囔黛玉在京城饮食不习惯有点儿关系,不由得暗暗发笑。倒是楚夫人知道林皓睿要去贾府看望妹妹,让楚天佑给林皓睿带了几个简单的小方子,说对黛玉的症状能有些缓解。林皓睿看着那真真儿能称得上简单的方子,不由得更佩服起楚夫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