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 第260章 推广棉花种植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260章 推广棉花种植

作者:沐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2:48:14 来源:小说旗

刘益同样听不懂什么叫科研,一脸茫然的望着赵桓。

赵桓便给他把什么叫科研做了一番解释,刘益这才明白,兴奋的点头说道:

“官家能够有这样的高瞻远瞩,臣一定不辜负官家的期望,把科研寺这帮人带好,完成官家交办的任务,做出成果。”

“如此甚好,各方面的人才,不管是国子监的还是地方上的,三教九流都可以,不管是谁,只要他有这个本事,便把他招到科研寺来从事研究。

如果你不方便出面的,可以上折子告诉朕,朕来处理,总之在你麾下科研寺里的人要是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动手上的,要是各行业的顶尖的存在,能够完成科研任务的。

例如农耕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农,机械制造的工匠,善于配置火药的炼丹师,航海经验丰富的老船工,丝绵纺织工匠,布匹上色印染工匠等等,只要能够创新就可以,朕就不给你多做限制,由你去物色。”

“多谢官家对臣的信任。”

赵桓想起一件事,又说道:“你马上派一队人去海南岛,那里有棉花种植,而且有很多纺织棉花的工匠,他们对棉花纺织经验独到,去重金聘请一些棉纺工匠来,研究并改进棉纺机械,下一步朕要全面推广棉花种植,建立大型棉纺厂,当然也推广民间棉纺作坊,那时候就要用得着你们研制的棉纺机了。这是目前朕交给你们的第一项任务。”

在北宋末年,棉花还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广,只在海南岛、新疆等地有种植。

棉花种植不占用耕地,对土地和灌溉要求都不高,同时,棉花是北方御寒的重要经济作物,能让很多人不至于在严寒中冻死。

而棉花的纺织技术,这时候是海南岛最先进,因为那里在广泛种植棉花,纺织棉布。

直到宋末元初,黄道婆从海南岛引起棉花纺织技术,并且无偿传授给长江口附近百姓,由于技术进步,解决了棉芯脱籽等关键问题,在朝廷鼓励和支持下,棉花开始大规模种植。

赵桓要将这个进程提速一百年,现在就加速推广棉花种植,这是后世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将会解决百姓的御寒问题,也能给广大南迁百姓一种新的生活选择。

赵桓交给刘益的任务只是对棉纺机的改进。至于棉花推广种植,他准备交给司农卿黄渊璟。这是司农寺的事情。

刘益告辞离开,马上着手科研寺的筹建,并招集天下能人。

接着,赵桓召见了司农卿黄渊璟,把大规模引进棉花种植的事情交给了他,让他尽快将棉花种植推广到北方及长江流域。

为此,他传旨户部尚书梅执礼,让他们拨给司农寺一百万贯,专门用来推广棉花种植,并将此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

黄渊璟很激动,这是皇帝第一次交给他任务,而且是这么重要的任务,当即磕头表示赴汤蹈火也要完成使命。

黄渊璟退下之后。

这时,聂宇来了。

赵桓立刻吩咐传见。

聂宇是大理寺少卿,朝会等场合时常能跟皇帝见面,所以很熟。

赵桓说道:

“朕将原来的宗正寺与大宗正司合并,宗正寺更名为裁判司,专门用于民商事审判,要在县州路和中央建立四级专门的裁判机构,从低到高,实行两审终审,朕准备让你担任新的衙门裁判司寺卿。”

聂宇急忙起身,长揖一礼,说道:“臣听从官家差遣!”

“成立裁判司,并且自上而下要设立专门的衙门。朕会拨一千万贯用于修建裁判寺四级衙门。

这笔钱可能不够,朕会让工部先选重要的府州开始建设。一步步来,最终所有的州县都要有裁判寺衙门。

裁判寺是独立于当地的衙门之外,成为一个专门的审理民商事案件的机构,有点类似于提刑司。

但提刑司是审刑狱的,而你们裁判司是审理民商事案件的,需要起草两部法律,一部是《民商事诉讼法》,一部是《民商法》。”

赵桓准备把现代社会的民商事法律揉在一起,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一些条款规定进去,形成一个基础性的民商法通则,将来再进一步扩充和充实完善。

而诉讼法是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法律,能保证裁判的公正,程序就一定要严格,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

赵桓又接着说道:

“民商事诉讼要收费,要制定一个收费标准,按照争议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当然,要规定诉讼费的减免制度,对于穷苦百姓打官司的,要在诉讼费上进行减免,同时,裁判寺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民商事诉讼很专业,很多百姓不懂民商事法律,必须要专门的法律人士提供帮助,所以还要组建律师团队,百姓俗称的诉棍,专门替人打官司的。

但是一定要把这个思想纠正过来,替人打官司不可耻,而且要鼓励百姓通过诉讼来解决争端。

律师是帮助朝廷规范法治的重要力量,要尽快建立起律师队伍,当然要进行规范。

从开始就要规定相关的《律师法》加以调整,当然这个可以放在后面。

你先把《民商法》和《民商事诉讼法》这两部法律组织熟悉这方面法律制度的人起草,然后组织进行讨论,定稿后提交给朕审阅。

朕会告诉你一些重要条款,你记下来,写入法典之中,然后把充实完善,这样就不会闭门造车了。”

皇帝赵桓的这一番话信息量太大,聂宇都有些懵了,尤其是皇帝居然还要鼓励诉棍。

在古代打官司是朝廷特别不喜欢的事情,官司泛滥会败坏社会风气,会引导人重利轻义。

可是官家却鼓励人打官司,不仅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解决这些关系,而且还要让经过法律培训的人来帮他们当诉棍打官司,这就颠覆了他之前的认知了。

不过他不敢提出任何异议,他听得出皇帝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如果自己的思想跟不上皇帝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那么不换思想就换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