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 第3111章 平安京攻防血战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3111章 平安京攻防血战

作者:沐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8 09:21:38 来源:小说旗

藤原信赖也认同这种看法,但从源义朝口中听到后才更放心。他问源义朝:“我们还有必要继续与平清盛谈判吗?”

他们现在有了钱,可以召集军队抗衡平清盛,也有了胆量,不必像之前那样担心打不过,只能谈判。

源义朝说道:“当然要继续谈,而且要慢慢谈,反正我们不急。再说,我们用钱招募雇佣军需要时间,军队训练也需要时间,只有通过谈判才能赢得时间。”

藤原信赖点点头,若非手臂被砍断,这些问题他本也能想到,但此刻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了思考能力。

……

随后几天。

平清盛派遣使臣与源义朝及藤原信赖展开谈判。

由于藤原信赖手臂尚未痊愈,谈判主要由源义朝负责。平清盛严格控制消息传播,因此并未察觉其妹妹已不在源义朝等人的控制之下,派出的使臣为解救人质而一再让步,只因平清盛极为疼爱这位妹妹,不愿她受到任何伤害。

与此同时,源义朝和藤原信赖开始大肆招兵买马,迅速招募了一万多人,其中大多是年轻武士和富家子弟。

这些人未曾被大宋征召去种地,留在了大和,却意外地被征召入伍,准备奔赴战场。城内招兵买马的消息通过平清盛安插的眼线传至城外,此类消息难以封锁,因需公开招募以充实兵力。

平清盛得知后,立即警觉起来。

对方一边谈判,一边扩充军力,而他的军队在人数上并无显着优势。其优势在于军队的战斗力,堪称大和国最精锐之师,因此曾重创源义朝和藤原信赖的守军。

若非对方依仗平安京高大的城墙,早已被击败。若继续放任对方招兵,一旦对方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战局可能逆转,对方凭借地形和数量双重优势,将难以应对。

于是,平清盛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两天内达成协议,否则将发动进攻,不再给予对方更多准备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源义朝和藤原信赖颇为担忧。

尽管他们高价招募,并获得城内富商提供的家丁和武士,但兵力仍未达预期。新征召的军队还需训练才能具备战斗力,否则将如一盘散沙。

在平清盛不给予必要准备时间的情况下,源义朝采取极端手段,亲自将后白河天皇及其子押至谈判现场,刀架天皇脖子上,对平清盛的使者威胁道:“看见了吗?天皇及你们大将军的妹妹皆在我们手中,若诚心谈判尚有转机,否则大家都将人头落地。”

谈判使者回报平清盛,平清盛深感事态严重,不能再拖延。若待敌人壮大,恐连谈判条件都将失去,届时后悔莫及。必须在敌人未强之前将其消灭。

次日,使臣未能与源义朝等达成停战协议,平清盛下令进攻,并向城头射箭,警告源义朝,若敢伤害天皇父子或其妹妹,将诛杀源义朝和藤原信赖全家及所有亲属,即灭九族。

相互威胁后,战斗再次爆发。

平清盛深知事态严峻,全力进攻,欲一举攻占平安京。

谈判期间,他亦未闲着,四处召集军队,城外招募更为便捷,因此扩充了数千兵力,并制造了大量投石机、云梯、箭塔、鹅车等攻城器械。此次战斗,平清盛军队攻击力大增,装备精良,兵源充足。若非源义朝等亦获兵源支持,城池恐一日即破。

当日,双方在城楼上下激战,皆投入全部兵力,喊杀声震天动地。

战斗至白热化时,眼见平清盛军队已有多人攻上城墙,城楼岌岌可危,源义朝下令将天皇及其嫔妃、皇室成员押上城楼,置于防守最艰难处,并大声通告:这些人皆是天皇及其亲属,敢放箭者,尽管放箭。

这一招果然狠毒,即便是平清盛下令不顾一切攻城,但那些士兵也不敢向天皇和他的亲属放箭,或者使用投石机攻击。

所以在这些位置上,原本攻得异常猛烈的平清盛的军队攻势大减,才使得源义朝他们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平清盛对此无可奈何,不过也不算没有收获,这一天的战争重创了源义朝的军队。

现在源义朝将他新招的几千人马也全部投入了城上的防守,死伤的也主要是这些人。

平清盛的军队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平清盛并不担心,因为他在城外,他有进一步增强兵源的机会,而平安京被封锁了,城里的人毕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双方拼消耗,到最后赢是他。

他更不怕兵源上的消耗,因为他可以获得补充,而城里的兵源将会越补越少。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平清盛开始摸索着一种新的进攻方式,就是不断的调整进攻的方向,并多点投入战斗,这样城墙上的源义朝就没办法用天皇兼顾到这么多地方。

只要是没有天皇的地方,就是平清盛的军队攻打最猛烈的地方,等到城上的人将天皇调整到这些最猛烈的地方时,而其他没有天皇的地方攻击力就会陡然增强。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在双方厮杀中不断的被重复,就看最后关头谁守不住。

平清盛所率军队的攻击力极为强悍,其战斗力也远超城上的守军。这主要是因为城上的守军大多是通过花钱新招募的兵士,源义朝和藤原信赖对此心知肚明。

他们的军队如同宝贵的财富,绝不能轻易浪费,必须谨慎使用。因此,他们将刚征召的新兵派往城墙,充当炮灰。

于是,在平安京攻防战中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奇特现象。按常理,守城一方凭借地理优势,从上至下更容易对攻城方造成伤亡。然而,在这场战斗中,情况却截然相反:守城方遭受了严重的伤亡,而攻城方伤亡相对较少。这自然是因为守城方主要由新征召的军队组成。

相比之下,攻城方则是平清盛精心训练的精兵,他们利用箭塔等攻城器械,从高处向城内射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地理优势不复存在,有时箭塔甚至比城墙还高,攻城方反而占据了一定优势,从而对城墙上的守军造成了巨大伤害。

经过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进攻,双方都已难以继续。尤其是平清盛一方,其征召的兵士仅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不擅长实战。而他的精锐部队在连续多日的进攻中损失惨重,令他心疼不已。他必须找到更有效的进攻手段,以突破平安京的城防,夺取城池。

与此同时,城内的人更为焦虑。

在平清盛暂停进攻、转入休整之际,他们并未懈怠,一方面组织民工上城墙运送守城物资,另一方面继续招募兵马。

然而,很快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城内已无可用之人,他们没有足够的后补兵力来守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