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 第843章 不得出港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843章 不得出港

作者:沐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22:48:14 来源:小说旗

听到吴乞买这么说,鸟羽也觉得是这个道理,算一算大和更占便宜,而且只要大宋朝没有入侵之前,这协议处于高度保密,不让大宋知道那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个保底的协议,以防万一是最好不过的。

但是假如大宋对大和动兵,入侵大和国,那时候协议公开也就无所谓了,因为双方已经处于交战状态,如果那时候有金国在背后撑腰支持,大和国也有底气叫板大宋。

于是鸟羽上皇当即点头说道:“此话有理,既然这样,那咱们就签这样一个共同防御协议吧。”

完颜宗翰在一旁提醒道:“要不要回去跟关白藤原忠通商议一下?”

他们也都知道,在大和国这位鸟羽上皇说的话藤原家如果不点头那就不作数。

鸟羽上皇很尴尬,也很气愤,自己堂堂的上皇居然要听一个宰相的,简直是笑话。

可也无可奈何,于是陪笑解释说道:“没关系的,藤原忠通来之前已经跟我说过了,由我全权决定,他都会赞同。

再说这件事对大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没有理由反对的,签订协议之后我会拿回去让他补充签署,然后最终协议会给大金国送来。”

吴乞买和完颜宗翰都点头赞同。

当下吴乞买叫来了他的知制诰宇文虚中,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由他起草双方的协议。

宇文虚中是个笔杆子,又深得吴乞买的信任,当即便按照双方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共同防御协议,因为写的非常完美,双方几乎没有修改,并在上面签字盖章,达成了协议。

办成这件事,鸟羽上皇十分的兴奋,他一颗心已经放在了肚子里面了。

他觉得这件事有些滑稽,在几年前金国入侵大和国的时候,他抱紧了大宋的腿,由大宋帮着全歼了金国的入侵军队。

可是世事无常,只过了几年就颠倒过来了,现在他又要跟金国结盟来对付大宋。

“反正是你逼我的,你要乖乖的把两千万石粮食交给我,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还做的这么绝,把我们软禁,撤走所有的货商,以为我就怕了你了?有你后悔的时候。”

鸟羽上皇在肚子里一个劲冲着大宋叫嚣着。

签署完协议,吴乞买又叮嘱鸟羽上皇回去之后,要立刻将粮食送来。

鸟羽上皇提出运力不够,一千万担粮食,如果一次全部运到金国的话,可能需要金国协助才行,金国立刻将能收集到的船只全都集中起来前往大和国运粮。

鸟羽上皇秘密离开了金国,返回了大和国,将这件事向藤原忠通说了。

藤原忠通非常高兴,大为赞赏,认为这是最好不过的,这种秘密协议反正也不公开,还可以作为一张王牌保存着,随时准备对付大宋。

根据双方的购粮协议,藤原忠通和鸟羽上皇立刻下令,将皇家太平仓最后的仓储的粮食全都拿出来,并派出官员前往大和的六十六个令制国将这件事进行了通报。

大和国分为五畿七道,六十六个令制国和两个岛,这是大和国的行政区划。

名义上这些只是大和中央政权下属的行政区,相当于州县,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个的割据势力。

在每个割据势力里面,又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庄园,这些庄园也有高度的自治权,所以整个大和其实有上百个拥有独立军队和统治权的小国。

这些令制国的最高掌权者称为守护。

由于金国开出来的价非常高,甚至比当初大宋开出的价都要高出一些,所以让这些令制国的守护没有不心动的。

但是这一次他们却高度统一,都同意出售粮食给金国,主要是金国开出的价太让人诱惑了。

于是粮食纷纷送到了海港,装上了一艘艘的海船,为了保护这次送粮行动,大和国和金朝都派出了他们仅有的水师,共计两万人担任警戒。

并小心的避开关东和虾夷地以及对马岛的宋军的视线,尽可能秘密进行,就生怕大宋朝的皇家海军进行拦截。

不过他们想多了,毕竟金国上京和大和都距离大宋京城开封太远了。完全靠陆地快马加鞭以及海上的快船传递消息。

宇文虚中虽然第一时间把消息传了出去,快马加鞭送到了开封京城。

而皇帝赵桓拿到消息时,宇文虚中透露的双方交易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他根本来不及下令驻关东及虾夷地的皇家海军进行拦截。

而没有他的圣旨,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虾夷地皇家海军提督韩彦亮是不可能擅作主张出击进攻的,对于金国还有可能,但其中涉及到大和国,他就不敢擅作主张了。

因为现在宋朝跟大和表面上还是同盟关系,双方虽然翻过脸,但并没有撕毁协议,更没有兵戎相见,假如他出兵,万一皇帝不是这意思,那岂不是弄巧成拙惹了大麻烦。

上一次虽然他出兵大和海,抓了大和出售粮食给金国的现行,但那次是皇帝的圣旨,要求他这么做的,而这次他没有拿到圣旨,当然不敢胡乱出兵。

而现在皇帝赵桓拿到密保,但时间迫在眉睫,再下旨让他们拦截根本来不及了,太远,等到消息送到交易早完成了。

赵桓很是有些无奈,看来将来自己征战世界,无线电问题迟早要解决。

实际上无线电并不是太难发明的,基本原理赵桓知道,不过电的出现,将让这个时代突飞猛进。对于这样的东西,赵桓是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因为他的最大的仰仗是对历史的预知,假如把电报甚至其他的电器甚至蒸汽机车弄出来了,那会让整个历史跑步进入现代。

那后面七八百年的历史轨迹将会一片混乱,他也就会失去他预知未来的能力,会得不偿失。

因此暂时把着手发明电报这种事按了下来,以后再说吧。

来不及就只能错失这次好机会,看来有必要给远方的军队以更多的决策权。

的确,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其实,就算事先知道这次大和与金国的交易,赵桓也不会让他的虾夷舰队和对马岛海军干涉。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下密旨要求虾夷和对马岛的皇家海军所有船舶在这个月内都停在海港之内,不准出海。

因为,他根据大和的史料知道,这期间,将会有一场大和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发生。

只是史料具体时间记载不一,他也不能确定准确时间。所以为了安全,他要求所以军舰在此期间都不准出海。

大和国和金国在整个交易中都非常谨慎,一直派人盯着关东和虾夷地,以及对马岛宋军的动向。

好在这些地方宋军都在海港中,并没有出来,这才放心开始交易。

双方依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大量的金银装了无数艘船,开始运往大和,而大和满载的一千万担粮食的无数海船也启程前往大和海域。

双方将在海面上完成交易,然后各自带着自己的东西返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