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 > 第75章 老天的玩笑

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 第75章 老天的玩笑

作者:韩师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8 05:03:34 来源:小说旗

没错,赵恒真的打算做生意了,他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不过回头一想,觉得自己动作不能太大,免得二皇兄对他有意见。

但漕帮这些家伙,他也不能不敲他们一笔。

于是,他派人将付刚手上闲置的二百人,一同召集到楚州,在楚州的河面上修建一个码头,要能容纳停泊上百条船的那种。

楚州是水运的交通要道,不仅南北大运河经过,东西江水的支流也从这里穿行,赵恒在此修建这样一个码头。

不只是为了停靠船舶,同时也代表官方在此地的经营,安全有保障,配货的手续也会便捷许多。

“哼!这分明是跟我们漕帮抢饭碗。”

楚州分舵的议事堂里,刘一辉的亲信拍案而起说道。

其余知晓此内幕的人,知道这事是因刘一辉处理不当导致,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别嚷嚷了,这件事总舵还不知情,你说楚王会缺这点银子,跟我们漕帮作对吗?”

漕帮可不似盐帮,势力较为分散,他们分布在整个大周的水域要道及码头,朝廷对他们多少也有礼让。

不过赵恒做的这件事,楚州漕帮的人还不能上报,毕竟是刘一辉处理不当在先!

……

这一年也特别怪异,降水量又少了许多,大周的百姓颇为担忧,前年刚经历干旱,去年又是蝗灾,好不容易有点盼头,老天降雨又少了。

这种事一旦出现,首先着急的是朝廷,其次才是百姓。

因为百姓清楚,他们着急也无用,老天爷就爱这般捉弄人。

“不会吧,难道又要干旱?其他地方有无反馈?”赵生对这类事情颇为敏感,他也不愿看到百姓流离失所,可他也无可奈何。

就在众人绝望之时,老天就像开玩笑似的,一连下了五天的大雨。

而且降雨量极大,要不是赵生在修建栾城水利分渠时做得好,说不定栾城会出现水涝。

但这场雨终归不太友好,刚刚看到希望的稻麦,被积水长时间浸泡,即便没有全部被淹没,也会影响庄稼的产量。

尤其是石岗村,土地依照赵生的规划耕种,大雨过后,造成大量泥土流失,尤其是被几天雨水冲刷后的土地,追肥后的土壤肥力衰竭。

说不难受那是假的,毕竟这些土地倾注了赵生的心血,他做这些不只是为自己,更多的是不愿看到百姓因天灾而绝望。

石岗村的老居民为赵生的努力被天灾无情摧毁而心痛,后来的居民只是觉得东家投资失败,而担心自己会被解雇。

通过郡王府外情报网传来的反馈,这次大雨相较于干旱,范围较为局部,降雨面积不过六成,受灾地区约有三成。

本就积贫积弱的大周朝,即便只是三成,也让皇帝急得团团转。

而且这三成地区就在上京附近。

“父皇,目前来看三成还算好的,不过当下国库粮食空缺,依儿臣之见,不得不向富足户借些粮食,来年再归还。”

赵伟此时和众大臣在垂拱殿商议此事,前年和去年分别向富裕的农商户借过粮食,结果今年已是第三年,不仅未兑现归还日期,还要厚着脸皮去借。

这换谁都拉不下这张脸啊!

“陛下,此刻不早做打算,日后等灾民闹事,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韦荣这时也站出来,侧面表示支持赵伟的话,同时也说明了此事若不处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连续两年借粮,这归还之日遥遥无期,谁还会借给朝廷?”

皇帝赵珩槺内心焦急万分,可朝堂大臣不给力,自己的国库也无多余粮食,这让他急得不行。

其实此时,南方越州和越州隔壁的西山粮食倒是充裕,可这些时日西山忙着打仗,越州忙着应付朝廷。

赵宏并非不顾及自己的父亲,而是担忧他的那些兄长们。

定州是出名的粮食低产区,能自保已算不错,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博陵崔家,或许这时他们还能拿出一些粮食。

赵珩槺做皇帝最大的缺陷就是,身边围绕的都是文臣武将,对地方的建设以及民生问题,毫不关注。

所以他派出的暗卫都是监督他人,只要地方官员安分就行,其他方面他极少了解,除非是地方官在奏折中提及。

古代地方官员,上书奏折极有技巧,正常渠道呈上的奏折,往往报喜不报忧,有困难先找上级主管,绝不敢越级汇报。

要么就是找熟人转奏,这样的折子也不能直接到皇帝手中,必须经中书省审批,除非是借某人送礼等夹带私信。

正因如此,朝廷中直言进谏的大臣极少,即便有也是旁敲侧击,最后提醒正确还要来一句“皇上圣明。”

既然皇帝不圣明了怎么办?众人此时默不作声,韦荣觉得机会来了。

“陛下,臣认为没有粮食可以借助外臣之力,向有粮的人家购买,或者也可以认捐。”

众人一听韦荣这话,感觉话里有话,不然怎么都听不懂?

“这外臣购买和认捐是何意?”皇帝也懵了,这韦荣到底什么意思?

“陛下,这外臣去买,就是找一些有钱的大臣买粮食,再借给朝廷,当然也可以捐给朝廷。”

如此一说,赵珩槺明白了,就是有些官位低的,想借此提升官位,通过捐粮便可。

同理,有些人家有钱却不舍得拿出,到时想办法打压一下。

乍一听,这话里似乎别有深意,至于是什么意思,就看皇帝想如何处理,这意图就会显现出来。

经这么一提醒,崔家的官员最为清楚,当下粮食最充裕的地区,就在他们崔家的地盘,而且直接指向博陵的崔家。

因为清河崔氏的粮食要保障燕州,一般情况下不会在这些地方征调粮食。

户部的崔秉忠心中闪过一丝怨恨,他想起盐市的事,因支持了赵恒的做法,让韦氏有所动摇,看样子他们此举,是打算空手套白狼啊!

崔秉忠也不傻,有些事看得明白,但是他就不能说,有些话能在朝堂上能讲,他就得矜持一下,他要看看谁先当那出头的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