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 第238章 直接晶体计算机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第238章 直接晶体计算机

作者:一只山竹榴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1:45:41 来源:小说旗

林婉如眉头紧锁,她是在场专家中少数几个真正了解国际计算机发展状况的人:";李科长,您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晶体管计算机目前还只存在于漂亮国的实验室里,甚至连他们都没有完整的工程样机!";

陈国安作为电子所的老所长,见多识广,此刻也忍不住插话:";李科长,您可能不太了解计算机领域的现状。在今天,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对于我们龙国来说,都还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啊!我们甚至连最基础的技术都没有完全掌握。";

他指了指墙上的设计图,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这张图纸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了无数的技术难点。每一个电子管的参数选择,每一条线路的布局,每一个逻辑单元的设计...都需要精密的计算和反复的调试。";

陈明远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讽刺:";李科长难道想让我们直接跨越第一代计算机,一步登天?恕我直言,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几乎所有人都用怀疑甚至带着敌意的眼光看着李长生。在他们看来,这个年轻人虽然在电子管和晶体管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显然对计算机领域一窍不通,说出的话简直不可理喻。

然而,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反对,李长生的表情依然平静如水,没有丝毫动摇。

";诸位,";他环视一周,目光中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我完全理解大家的顾虑。确实,从常规技术发展路径来看,先掌握电子管计算机,再逐步过渡到晶体管技术,是最稳妥的路线。";

他顿了顿,声音轻而有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龙国的电子工业基础薄弱,与漂亮国和毛熊相比,差距巨大。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他们的老路,我们永远只能是追赶者,永远落后一步。";

林婉如不得不承认李长生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她仍然摇摇头:";李科长,道理我们都懂,但技术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不是靠决心就能跨越的。从电子管到晶体管,这中间的技术鸿沟...";

";没有那么大。";李长生看着她,语气坚定,";有了我们已经掌握的晶体管制造技术,直接研制晶体管计算机,其实比仿制电子管计算机更简单,成功率更高。";

陈明远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荒谬!李长生,你知道计算机有多复杂吗?那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几个晶体管就能拼凑出来的!";

他激动地挥舞着双手,声音都变了调:";我们连最基础的逻辑单元设计都还在摸索阶段,存储器技术一片空白,指令系统没有任何经验...你凭什么说直接造晶体管计算机更简单?";

旁边的几位专家也纷纷点头附和,眼神中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是嘲讽。

李长生深吸一口气,走到会议室中央的黑板前,拿起了一支粉笔。

";那么,请允许我详细解释一下。";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接下来的一幕,永远铭刻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李长生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一个个精确的图形、公式和电路图迅速成形。他的手腕灵活而稳定,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或停顿。

";首先,是整体架构。";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结构图,与墙上的";东方-1";设计完全不同——更加紧凑,更加合理,线条流畅得仿佛一幅艺术品。

";传统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的是冯·诺依曼架构,我们可以保留这一基本框架,但将核心组件全部用晶体管代替。";

他的粉笔不停歇,一边画,一边讲解:

";计算机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适合用晶体管来替代电子管的地方。";

黑板上,李长生迅速画出了一个精密的晶体管逻辑电路图。

";这是一个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器电路,用晶体管实现。传统的电子管电路需要12个电子管才能完成一位二进制加法,而用晶体管,只需要4个。体积减小三分之二,功耗降低九成,速度提高五倍。";

陈明远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漏洞。这个电路设计堪称完美,甚至比毛熊的方案还要先进。

李长生继续讲解,粉笔不停地在黑板上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接下来是存储器。电子管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采用延迟线或磁鼓,速度慢,容量小,而且极不稳定。而我们可以采用磁芯存储器技术,配合晶体管读写电路...";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精巧的矩阵结构,每个交叉点都标注了详细的参数和电路连接方式。

";这种设计,存储容量能提高十倍,读写速度提高二十倍,同时体积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

林婉如的眼睛越睁越大,她是留过学的,知道磁芯存储器是漂亮国最尖端的技术,甚至在最新的计算机项目中才开始应用。李长生居然对这项技术如此熟悉,甚至能提出改进方案?

李长生没有停下,他的讲解继续深入:

";至于输入输出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改进的电传打字机方案,配合晶体管接口电路,大幅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黑板很快被填满了,李长生又转向第二块黑板,继续他的讲解:

";最关键的是指令系统和底层逻辑。传统电子管计算机的指令集庞杂而低效,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全新的精简指令集...";

他在黑板上列出了一系列指令代码和对应的功能描述,每一条都简洁明了,逻辑严密。

";这套指令集只有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却能完成更多功能,执行效率提高至少四倍。";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李长生的讲解深深震撼了。他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在场任何一位专家的水平,甚至超越了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水平。

李长生放下粉笔,转过身来面对着众人。三块黑板已经被他画满了精密的设计图和详细的技术参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晶体管计算机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