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大国工业:你一个民营企业搞航母? > 第816章 二十年来不变样,该改了!

开什么玩笑!

每一个即将倒闭破产的国企,那都是有一大堆的内部问题的,欠外债一堆,欠职工的工资一大堆……自己脑子进水,才会去接手一个烂摊子!

先砸进去几亿,然后厂子刚刚喘口气,上面就会有人各种指手画脚,厂子里会有人觉得可以继续躺着伸手要钱……一旦要将工人大批量下岗,那就会有人来阻止,不能给社会带来问题!

这种烂摊子,秦川绝对不想入手!

如果真的想要,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到企业彻底破产倒闭,所有工人都下岗,那个时候,再来个收购,然后重新招收工人上岗,只要那些真正有技术的!

看着秦川一副生怕拿到烫手山芋的样子,黄河厂的人都是心情沉重。

原本还怕卖给来阳集团呢,现在不用怕了,人家压根都不想要,在人家眼里,黄河厂就是病入膏肓,随时都会倒闭破产,谁肯要!

黄河厂,历史悠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为了解决国家缺少重型卡车的现状,黄河厂的工人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黄河大会战,用四个半月的拼搏奋战,就打造了东方第一辆重型卡车!

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货车的出现,举国欢腾!

当然,它的问题也有很多:发动机用的是船用柴油机,重量大,转速低,扭矩小,油耗高,变速箱经常出故障,后桥经常漏油……但是,那毕竟也是曾经的辉煌。

现在,黄河厂居然堕落到被一个民企嫌弃的地步了!

“咳咳,黄河厂想要继续发展,那就得搞创新。”秦川也觉得刚刚的反应有些过了,看着在场众人备受打击的模样,决定缓和一下气氛,再给他们出点主意。

曾经的老黄河因为太过落后,早就停产了,现在的黄河厂,生产的就是斯太尔91系列,七八个车型,全部都来自七十年代末期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二十年来,没有任何进步,没有一项研发专利!

这种企业,哪怕没有包袱,也不可能适应市场竞争!

“这些年来,斯太尔重卡投放市场,你们有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看看市场有什么改进需求吗?”

周国栋等人有些羞愧。

这些年来,没啥改进的,还是老一套,至于市场调研……对于还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一套作风的企业来说,怎么可能去搞这种调研。

看到众人不说话,秦川开口:“斯太尔是从欧洲引进的,欧洲的情况,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个个都是弹丸之地,不需要长途开车,驾驶室以日间驾驶室为主,哪怕有卧铺,也非常小。”

周国栋等人点头。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斯太尔这种重卡,注定是要跑长途的,车上至少两个司机,一个开车,一个睡觉,那狭小的卧铺,让司机很是憋屈,所以,我建议,可以将斯太尔的驾驶室,向后延伸三十厘米,加宽卧铺,这样肯定会受到司机欢迎。”

苑利民赶紧拿出纸笔,开始记录。

或许他们对来阳集团的发展壮大不服气,但是他们心中清楚,来阳集团的秦总,眼界是很开阔的,绝非他们能比!

而且,这个改进难度不大,只要换模具就行,到了市场上,或许司机们就因为宽大的卧铺喜欢上了呢?

“当然,斯太尔也可以加高,搞一个上下双卧铺,上面的不用睡人,哪怕只放司机的被褥和衣服等生活用品,也是不错的。”

马书记在一旁满意地点头,秦总说的这些,他也能听懂,改动不大,效果不错。

秦总的眼光很厉害!

“舒适性解决了,下一个就是动力。”秦川开口:“斯太尔的wd615发动机引进了这么多年,也该改进提升了,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动力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七十年代,欧洲主流重型卡车的功率在两三百马力左右,斯太尔卡车也不例外,最早的wd615.00,是一款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只有200马力,后来的wd615.61,装上了涡轮增压器,功率提升到了260马力。

斯太尔是公路上的火车皮,经常拉着上百吨的货物,一旦遇到上坡,就得用最低档蜗牛爬,如果中途停车,还得退回到坡底重新起步。

这完全就是动力不足造成的。

看看后世,重卡动辄就是五百马力,在高速公路上嗖嗖地跑,一点也不比小轿车跑得慢。

所以,另一个重大改进项目,就是发动机。

听到秦川说发动机,在场的众人有些尴尬起来。

“秦总,我们自然知道发动机功率不足,但是,想要提升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多年来,咱们都是仿制为主的啊,有谁可以改进提升了?车壳子改改还可以,这发动机……

“wd615发动机的基础很好,只要改进喷油泵,增加供油量,改进涡轮增压器,鼓进去更多的空气,可以轻轻松松地提升到三百五十马力。”秦川说道。

后世,东方重卡一个主要的动力流派,就是wd615系列,原始排量9.726升,功率可以轻松提升到350马力,如果扩缸的话,四五百马力都不在话下。

现在不用着急,慢慢来,原始排量,将动力提升到三百五十马力,这样一来,老司机们肯定会对这种发动机满意的。

等等,你们干嘛用这种目光看着我?

“秦总,来阳集团技术先进,能否指导我们潍柴提升动力?”

秦川这才反应过来,黄河厂的发展,还有另一个大问题:发动机。

当年引进斯太尔技术,国内有三个主机厂,同时还有几个辅机厂,同样位于东山省的坊潍柴油机厂,就承担起来了wd615柴油机的生产工作,供给其他几个主机厂。

黄河厂和潍柴之间,也有很多恩恩怨怨,黄河厂认为,都是东山省,潍柴直接划拨给黄河厂,理所应当。

但是,潍柴不仅仅供应黄河厂,还供应其他两个厂,甚至还供应其他各个重型机械厂的机械设备!在之后数年内,潍柴发展得比黄河厂好。

然后……双方矛盾不断积累,尤其是黄河厂不断拿货又不给结账,最终爆发了严重冲突。

潍柴分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河厂没了发动机,跑去找杭发,经过阵痛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发动机企业。

现在,问话的就是潍柴的负责人,谭光。

去年,谭光在潍柴最困难的时候出任总经理,一年内,就把潍柴发展成了上市公司,通过股市筹集资金,发展壮大,他们也在积极地推动wd615发动机的改进,现在听到秦川的建议,当然很高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