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异域使命 > 第97章 农耕交流

异域使命 第97章 农耕交流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9 20:53:28 来源:小说旗

在领略了突厥丰富多彩的文化与风情之后,大唐使团在袁从英的引领下,怀着对知识与交流的热忱,踏入了执失部的定居点。这片土地,宛如草原怀抱中的一颗绿宝石,与广袤无垠、充满野性的草原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农耕景象,好似一幅细腻的田园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那日,阳光宛如金色的薄纱,轻柔地洒落在这片土地上,给农田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盛装。田埂间,农作物郁郁葱葱,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的轻抚下,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远道而来的大唐使团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使团成员们沿着蜿蜒的田埂缓缓漫步,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探索的渴望,仔细观察着这片陌生却又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一位身形健硕、皮肤被岁月与阳光染成古铜色的突厥农民,脸上洋溢着质朴而憨厚的笑容,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热情洋溢地迎了上来。他身着简单而耐用的衣物,那衣物上残留着泥土的痕迹,散发着大地的气息,彰显着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羁绊,一看便是在田间辛勤劳作多年的行家里手。“欢迎大唐的贵客们大驾光临!”他的声音洪亮而热忱,尽管带着浓重的突厥口音,却如同草原上的劲风,充满力量与真诚。

萧嵩面带和善的微笑,亲切地回应道:“多谢老乡的热情相迎,我们早有耳闻,执失部的农耕独具特色,今日特来一探究竟,还望老乡不吝赐教。”

突厥农民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欣然点头,而后抬手轻轻指向农田,娓娓道来:“咱们这片土地,毗邻草原,气候条件与别处大不相同,因此在耕种方式上,自然也有一番独特的门道。”说罢,他微微蹲下身子,动作娴熟地轻轻拨开一株作物的叶片,继续说道:“就拿这耐旱的粟米来说吧,我们通常会选择在春雨初降之时进行播种。这个时候,土地刚刚被春雨滋润,还饱含着湿气,种子播下去,便能如同婴儿吮吸母乳一般,更好地汲取水分,从而顺利发芽。而且,我们播种时,会特意将种子播撒得稀疏一些。您瞧,这样每一株幼苗都能充分享受阳光的照耀,汲取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

使团中的一位年轻成员,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忍不住问道:“为何不把种子种得密集些呢?这样一来,收成岂不是会更多?”

突厥农民缓缓直起身,轻轻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耐心地解释道:“年轻人,你有所不知啊。草原上风大,若是种得过于密集,一旦狂风袭来,那些幼苗就容易相互挤压、倒伏。而且,它们还会彼此争夺养分,如此一来,反而不利于生长,收成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使团成员们纷纷点头,对这种因地制宜、充满智慧的种植方法表示由衷的赞赏。就在这时,萧嵩的目光被农田里一种从未见过的作物所吸引。只见它叶片宽大,犹如一把把绿色的蒲扇,茎干粗壮挺拔,仿佛是这片农田里的卫士。萧嵩快步走上前,带着一丝好奇与谦逊,向农民询问:“老乡,这是什么作物呀?模样看着实在是特别,我从未见过。”

农民眼中满是自豪,热情洋溢地介绍道:“这叫芜菁,在我们这儿可是常见的宝贝。它既能作为可口的蔬菜供人食用,又能当作饲料喂养牲口,用处可大着呢!这芜菁啊,特别能耐得住草原的严寒,生长速度也快,在这片土地上,它可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紧接着,他便兴致勃勃地讲解起芜菁的种植方法,从种子的挑选、施肥的技巧,到灌溉的最佳时机,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细致入微,毫无保留。

讲解完毕,农民热情地邀请使团成员:“要不,各位贵客也亲自体验一下播种的乐趣?”

萧嵩欣然应允,微笑着说道:“好啊,如此难得的机会,我们自然不能错过。正好也感受一下执失部的农耕之乐。”

于是,在农民的悉心指导下,使团成员们纷纷拿起种子,兴致勃勃地在田间开始播种。大家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农民的动作,轻轻将种子撒入松软的泥土中,随后再轻轻覆盖上一层薄如蝉翼的细土。尽管他们的动作稍显生疏,却充满了认真与专注,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份与土地亲密接触的喜悦之中。

播种间隙,一位使团成员突然想起大唐先进的灌溉技术,便兴致勃勃地向突厥农民介绍起来:“我们大唐有一种神奇的水车,它就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水利使者,能够轻松地将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的农田里,不仅节省人力,还十分高效。”

突厥农民听闻,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惊喜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说道:“真有如此神奇的物件?快给我们详细讲讲,这水车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使团成员见状,兴致愈发高涨,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生动地描述道:“这水车主要由一个巨大的轮子和许多竹筒构成。当水流经过时,便会带动轮子缓缓转动。随着轮子的转动,那些竹筒就会依次浸入水中,将水舀起。当竹筒转到高处时,水便会顺着竹筒倾泻而出,流进高处的水渠里。如此循环往复,便能轻松灌溉到更多的田地,大大减轻了灌溉的负担。”

突厥农民听得全神贯注,不住地点头,兴奋地说道:“这法子真是妙啊!要是我们这儿也能用上这水车,那远处那些难以灌溉的田地,就再也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了。”

这时,另一位使团成员也加入到交流之中,自豪地说道:“我们大唐还有改良后的农具,其中曲辕犁更是别具一格。它操作起来更加省力,耕地也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

突厥农民好奇地问道:“这曲辕犁与我们平日里使用的犁,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

使团成员耐心地解释道:“这曲辕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犁辕是弯曲的。相较于传统的直辕犁,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巧妙,它不仅轻便灵活,而且能够根据耕地的深浅需求,轻松进行调整。此外,它还能有效节省畜力,使得耕种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突厥农民若有所思,感慨地说道:“听你们这么一说,大唐的农耕技术果然先进非凡,我们确实得多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啊。”

萧嵩微笑着说道:“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彼此都能借鉴对方的长处,让双方的农耕技术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农耕之事,虽然各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所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众人一边劳作,一边热烈地交流着农耕经验。田间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那声音仿佛是一曲和谐的乐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空回荡,传递着友好与互助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