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320章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

盛唐华章 第320章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听了李隆基这番话,李林甫这才知道里面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当即义愤填膺的落井下石。

“哎呀……李瑛这是欺君罔上啊,圣人应当即刻降诏,免去李瑛的天策上将职位,召还京师,治他的欺君之罪!

为人子而骗父,为人臣而欺君,李瑛简直是不忠不孝,圣人必须予以严惩!

不仅要免去他的天策上将之位,还要褫夺他的唐王爵位,贬为庶民,以正朝纲。”

“唉……可是二郎的功劳也大啊!”

李隆基烦躁的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自古以来,功劳最大莫过于灭国。

突厥人自从隋朝时期就为中原心腹大患,虽然被李靖平定,但如今又死灰复燃。

其鼎盛时期甚至向东染指到渤海岸边,控弦二十万,屡次犯我边疆,杀我百姓。

如今二郎一举荡平突厥,功高盖世,按理来说,朕应该准许他的所有奏请,还要加以封赏。

况且,他当时患病也是经过太医汤济世诊断,亦有可能这一年下来正在逐渐好转,抑或是还不到病发的时候。朕指责他欺君乃是推测,并无确凿证据。

二郎击破突厥,杀敌七万,俘虏六万,攻陷突厥牙帐,一战灭国,战功卓着。

满朝文武心服口服,全国百姓交口称赞,奉若神明,朝中支持者人多势众。

朕若免去他的天策上将也就罢了,倘若再褫夺唐王封号,只恐引起天下人不满。”

李林甫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李隆基怀疑李瑛诈病欺君只是个借口,只是猜测。

真正的原因就是功高震主,李瑛扶摇直上的声望让李隆基这个皇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不管李瑛是真病还是假病,他都要进行打压,以确保他的绝对统治地位。

毕竟李隆基今年才五十三岁,精神矍铄,龙精虎猛,看样子再活个二十年毫无问题。

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鼾睡,对于权力如此痴迷的李隆基怎么可能继续放任李瑛壮大?

李林甫拱手道:“有没有可能是李瑛买通了汤济世,故意诈病欺骗圣人,从而攫取兵权?”

“嗯……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李隆基捻着胡须,默认了李林甫的猜测。

李林甫又道:“那臣就命大理寺的人提审汤济世,酷刑之下,一定能让汤济世如实招供。”

“不可。”

李隆基伸手阻止了李林甫。

“你这样做容易打草惊蛇!

二郎现在身为天策上将,手里掌握着接近二十万精兵,万一被他知道了朕要对付他,怕是会引起兵变,决不可轻举妄动。”

李林甫弓着身子道:“若是李瑛胆敢举兵,那就证实了他的欺君之举早有预谋。足以说明他诈病就是为了攫取兵权,早有不臣之心,可令全国将士共讨之!”

“唉!”

李隆基发出一声郁闷的叹息。

武灵筠一党尚未搞定,现在李瑛又强势崛起,这可真是葫芦还没按下就浮起了瓢。

更让李隆基难受的是,李林甫之所以能够爬上宰相之位,武灵筠的枕头风起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不排除李林甫是武灵筠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挑起自己和李瑛的矛盾,从而让武灵筠渔翁得利。

想到这里,李隆基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再看向李林甫的时候,就觉得他像个奸臣。

“人心叵测,李林甫所说的话也不能全听……”

李隆基背负双手,眉头紧锁。

但不管李林甫是不是武灵筠的人,李瑛现在确实成了心腹大患,声望如日中天,朝野一片称赞,万民膜拜。

这让李隆基在他的身上隐隐看到了李世民的身影,排行老二的都不好惹啊,万一哪天来个玄武门之变,自己怕是就要变成太上皇……

所以呢,武灵筠一党必须设法铲除,李瑛这个天策上将也要予以打压,绝不能再让他继续壮大势力。

思忖良久,李隆基沉声说道:“二郎在奏折中说了,已经从蒙州启程返京,预计半月左右即可归来。

朕打算等他进京之后免去天策上将之职,重新禁足于十王宅。

至于褫夺王爵,贬为庶民,这样的惩罚太重了,天下人会骂朕鸟尽弓藏,嫉贤妒能。”

虽然这次不能将李瑛彻底踩死,但如果能夺去他的兵权,将他禁足于十王宅,就变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这对于李林甫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

当即拱手弯腰:“臣中书令李林甫坚决支持圣人的决定!圣人能够赦免李瑛的欺君之罪,以及目无朝廷之举,已经是宽宏大量,犹如尧舜之德。”

李隆基又道:“等革去二郎的兵权之后,章仇兼琼、杜希望、李嗣业、程千里,甚至是皇甫惟明这些人都不能重用了,必须全部降职调离,以免唐王收买军心,拥兵自重。”

“陛下英明!”

李林甫心中暗喜,压抑了许久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

李隆基最后又道:“李林甫啊,你我君臣今日所言,决不可向外人泄露一个字。”

“臣明白!”

李林甫施礼告退。

“且慢!”

李隆基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右相,你以为当今太子如何?是否能够胜任储君之职?”

“嘶……圣人这是在试探我的立场啊!”

李林甫闻言倒吸一口冷气,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在心中剖析起了李隆基这番话的意图。

在李林甫看来,李隆基和武灵筠的这场斗争其实属于一场家庭伦理大戏。

起源就是李隆基要霸占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作为李琩亲娘的武惠妃自然不答应,于是夫妻二人的矛盾就日渐尖锐起来。

随着矛盾的加深,李琩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无缘无故的在家中暴毙。

虽然最后在李隆基夫妻的联合掩饰下,李琩最终以突发疾病的原因下葬,但朝中大臣几乎都知道李琩是被毒死的。

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毒死李琩的元凶究竟是李隆基还是武灵筠?

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却都有嫌疑害死李琩这个亲王,说起来也是一种讽刺。

但不管是谁毒死了李琩,武灵筠无疑都是李琩之死的最大获益者,不仅自己被册立为皇后,甚至就连次子李琦也被册立为太子。

李隆基被武灵筠拿捏的服服体贴,这让本来怀疑武灵筠的人开始怀疑李隆基。

如果皇帝不是被武惠妃抓住了把柄,因何对武氏的条件有求必应?

所以,今年的刺杀案也是李隆基夫妻矛盾的延续。

李隆基找替身冒充自己去洛阳,为的就是让武氏一党谋刺自己,然后黄雀在后将武氏一网打尽。

没想到武灵筠那边也不遑多让,谋刺失败后使用了一招丢车保帅,舍弃了武忠这颗棋子。

在这场尔虞我诈的较量中,夫妻打了个平手,或者说是李隆基小胜一筹,用一颗替身兑掉了武忠这颗棋子。

但最终李隆基并没有坐实武灵筠的谋反罪名,无法将皇后党一网打尽,这对夫妻再次陷入了胶着态势。

李林甫在官场浮沉三十多年,一眼就能明白李隆基投鼠忌器不敢直接废了武氏母子,就是被抓住了致命的把柄。

不管是李隆基贪图杨玉环鸩杀了李琩,还是武灵筠鸩杀了李琩栽赃李隆基,他霸占儿媳害死儿子的嫌疑最大。

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诛杀武氏母子,那千载骂名就彻底洗不掉了。

所以,李隆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给武灵筠栽赃上谋反的罪名。

这样一来,武灵筠说的一切就失去了公信力,就成了谋反不不成的诬陷。

李林甫非常乐意看到李隆基和武灵筠的博弈,采取装糊涂做骑墙派的策略,既不帮武皇后也不帮皇帝,谁赢了算谁!

正常来说,皇帝的家事不会询问大臣,而是会征求高力士这些内侍的意见。

毕竟臣子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属于公职,按照后世的称谓就像是同事,无论是君还是臣都是为了国家在做事,只是角色不同。

李隆基可以告诉高力士自己想搞杨玉环,你帮朕把她弄到手,却绝对不敢对李林甫这样说。

但李林甫没想到李隆基今天竟然直接试探自己,看来这是在权衡自己的立场,如果回答的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被李隆基摒弃,甚至被当做武氏的党羽予以打击。

“臣以为,太子尚且年幼,还无法判断未来能否成为明君,但若是照着圣人的才能,尚有巨大差距。”

李林甫思忖片刻之后,给出了慎重的回答。

非但丝毫不敢替李琦说话,甚至还恭维了李隆基一番。

李隆基对李林甫这个答案还算满意,捻着胡须又问:

“若有一天,皇后酿下大错被废,二十一郎太子之位不保,右相以为何人能够继任大唐储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