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340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

盛唐华章 第340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儿子确实有要紧事情禀报。”

张宝善从袖子里拿出十王宅的登记簿,翻到记载着诸葛恭的这一页,弯着腰向高力士禀报。

“傍晚时分,徐有贞来向儿子禀报,说诸葛恭回来了。

而且他在登记的时候撒了谎,徐有贞明明在十月初三这天见过诸葛恭,但诸葛恭却谎称是九月二十八离开的十王宅。

此其一也。

诸葛恭登记的回家理由是奔丧,自称父亲去世,可从琅琊到长安一个来回超过四千多里路,没有二十多天根本回不来。

此其二也。

有此两点,足以断定诸葛恭干了见不得光的勾当,请义父下令把诸葛恭抓起来,严加审讯,定然有所收获!”

刚刚在床榻上卧倒,准备入睡的高力士突然爬了起来,一巴掌拍在床头,怒斥道:“张宝善,你管得越来越宽了!”

“啊……”

张宝善吓了一跳,急忙跪倒在地:“义父息怒,不知儿子犯了何错,惹得你大发雷霆?”

高力士在床榻上盘膝而坐,沉声问道:“你说,前几天圣人是怎么叮嘱你的?”

张宝善回忆道:“圣人让我督促徐有贞,加强对唐王府的监视,盯紧唐王的妻妾儿女,不得让她们擅离长安,并严密监控进出人员。”

“诸葛恭就算十月初三以后离开的十王宅,又有什么过错?

也许他在外地纳了妻妾,不方便明说,故此撒谎,非要说的明明白白么?

你在长安城内养了几房妻妾,你敢说对为父坦白交代了?

也许他父亲不在琅琊居住,搬到了相对比较近的地方居住也不一定,为何你要刨根问底?”

高力士越说越怒,从床榻上跳下来回踱步:“宝善啊,你要记住一句话,得饶人处且饶人!

唐王乃是大唐前任储君,天策上将,你对他的心腹如此刁难,万一惹怒了他,引发了他与圣人之间的矛盾,你能担待的起么?”

张宝善不服气,辩解道:“义父,孩儿猜测唐王功高震主,圣人很可能会打压唐王,甚至剥夺他的兵权。再说,这是圣人的意思,儿子若是不执行,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唉……圣人糊涂啊!”

高力士叹息一声,一脸忧愁。

“唐王殿下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现在又立下盖世大功,朝野间一片支持。圣人本应该奖赏褒扬,但现在却打压抑制,只恐会引起巨大的非议。

为父自从八岁那年就认识了圣人,不到二十岁就开始侍奉圣人,至今已有三十余载。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圣人酿成大错,以免将来追悔莫及。

为父这些日子定会循序渐进的劝谏圣人,让唐王殿下继续执掌兵权,为大唐开疆拓土,平定藩邦。

所以啊,你最好不要得罪唐王,也告诉徐有贞,收敛下他的爪牙,不要小人得志!”

张宝善这才明白,原来高力士不打算彻底执行李隆基的命令,当即只能磕头认错。

“多谢义父教导,孩儿知错了!”

高力士弯腰把他从地上搀扶起来,语重心长的教导道:“宝善啊,你执行圣人的口谕,确实没有错,义父可能态度有点严厉了!

但义父希望你能谨记在心,咱们做宦官的应该明白是非曲直,知道大是大非。

天子做得对,我们以命辅佐。

天子做错了,我们谆谆善诱,旁敲侧击,劝天子改变决定,亡羊补牢。

这样才会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宦官,而不是无论天子说什么,我们都无条件执行。

若如此行事,百年之后,提起我们的名字,老百姓都会咬牙切齿的骂一句‘奸宦’,与那祸国殃民的十常侍有什么区别?”

“孩儿谨记义父教诲!”

张宝善嘴上认错,心中却不以为然。

我们做太监的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不就是应该毫无底线的为皇帝卖命,获得皇帝的信任青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嘛?

义父你现在做到了,就连当朝丞相都对你忌惮三分,你却又说什么青史留名!

我们是宦官啊,我们是太监,我们是内侍,名垂青史、万古流芳那是大臣们做的事情,干我们没卵子的内侍何事?

就算你做的再好,再明白是非曲直,再懂得大是大非,若干年之后,谁会记得一个没卵子的太监?

高力士抬起胳膊揉捏了下太阳穴,挥手道:“你退下吧,为父有些累了!诸葛恭的登记,便当做没有看到。”

“喏!”

张宝善弯腰告退,郁闷的离开了高力士的寝殿。

“唉……”

张宝善走后,高力士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作为李隆基最信任的人,要免除李瑛天策上将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瞒着他。

深知李隆基为人的高力士并没有吃惊,他深知以皇帝对权力的迷恋,是绝对不允许一个威望可以挑战自己的人存在,哪怕是他的儿子也不行!

所以,高力士是支持李隆基免除李瑛兵权的,但却并不支持把李瑛禁足于十王宅。

高力士的意思是先集中全力解决武灵筠,等皇后倒台,李琦的太子也就没了依凭,那样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把李琦的太子废黜。

然后,再奖赏李瑛灭亡突厥之功,重新册立为太子,就可以不动声色的免去他的天策上将职位,这就相当于官场上常用的“明升暗降”。

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李瑛的强烈不满,也不会让李隆基失去民心。

更重要的是,在李隆基所有的儿子之中,李瑛无疑是最好的储君。

无论是按照立长还是立贤的标准,都没有人能够超过李瑛。

等下去个十几年之后,李隆基就可以放心的把帝位传给这个储君,保证大唐盛世的延续。

最近这些日子,高力士在心中反复揣摩,权衡利弊,在听了张宝善的话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明天要力谏圣人,让他折衷对待唐王,不可逼迫太急,以免酿成大错。

次日早朝。

高力士无精打采的站在皇帝旁边,听着大臣们的上奏。

并没有什么特别劲爆的消息,基本上就是工部在禀报因为天冷导致哪些工程暂停了,户部禀报哪几个县的赋税没有按时缴纳,刑部则上报了一桩影响恶劣的豪绅纵奴殴打百姓致死的案件。

一个时辰之后,李隆基宣布退朝,高力士像以往那样尾随着返回南熏殿。

南熏殿里火炉熊熊,温暖如春。

近来心情不错的李隆基在床椅上端坐,笑问心事重重的高力士:“力士啊,你今儿个心不在焉的,莫非有什么心事?”

高力士抱着拂尘作揖道:“不敢欺瞒圣人,老奴却是有心事困扰。这些日子来让我寝食难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李隆基端起蜂蜜茶呷了一口,说道:“那就说来让朕听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