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455章 天子守国门

盛唐华章 第455章 天子守国门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次日天亮。

只睡了一个半时辰的李瑛早早起床,在吉小庆的伺候下意气风发的穿上龙袍。

伴随着一声悠扬的号角响起,李瑛率部离开阳曲县,踏上了前往太原的路途。

阳曲令率城内的百姓夹道欢送,一直把大唐皇帝送到城外十余里,方才挥手作别。

两千多人的队伍纵马疾驰,不消两个时辰便抵达了八十里之外的太原城。

“呵呵……大唐的龙兴之地,朕来了!”

在马上遥望巍峨雄壮的太原城,李瑛不禁豪情万丈,意气风发。

这座拥有三十万人口的大型都城绝非灵州可以相提并论,而如今,这座城池终于被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天色甫亮,杜希望就已经出榜安民,告诉太原的百姓李瑛才是正统皇帝,长安的李琦乃是僭越篡位,如今太原城也算是重归正统。

城内有两万兵马维持治安,并没有人趁火打劫,也无人敢作奸犯科,市井坊间秩序井然,一片太平。

太原郭氏、王氏两大家族的领袖率领其他十几户门阀,组成了百余人的乡贤代表,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候圣驾多时。

夹道欢迎的百姓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直从太原皇宫绵延到太原北城门,看规模足足有七八万人。

“吁……”

当抵达了迎接的百姓面前之时,李瑛勒马带缰,翻身下马。

杜希望带着安思顺、薛泰、李嗣业等数十名将校一起行军礼。

“臣等恭迎圣驾,请陛下入主太原!”

李瑛满面春风,笑道:“呵呵……辛苦诸位将军了,传朕旨意,从库房中支取铜币,向市井广购酒肉,让将士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欢度新年!”

“臣遵旨!”

杜希望抱拳领命。

周围的将士闻言俱都笑逐颜开,纷纷攥拳高呼“万岁!”

随后,王昌龄又带着郭、王两族以及其他门阀的代表来参拜圣人,齐刷刷的施礼。

“诸位乡贤不必多礼,朕乃是收复国都,一切律制照旧,不必担心变化!”

李瑛安抚了众门阀一番,接着对郭、王两族的领袖说道:“你们郭、王二族深明大义,协助我军破城,待安民完毕,必有赏赐!”

“多谢陛下,臣等不求赏赐,只愿大唐拨乱反正,国泰民安!”

两族的领袖不敢居功,连连谢恩。

“陛下,恳请设法搭救我的女儿!”

就在这时,一个五十岁的老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跪地恳求。

李瑛凝目看去,发现跪在地上的正是王祎的父亲王晖。

他原先在长安担任正五品的太史令,李隆基前几年为了打压自己这个太子,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免去了他的太史令,贬为庶民,逐出了长安。

虽然王祎拒绝出逃,主动留在长安的行为纯属找死,但她毕竟是太原王氏出身,当着她的族人李瑛也不便多说。

“岳丈放心,朕会设法搭救王氏!”

李瑛弯腰把王晖从地上搀扶起来,“你当年也是因为朕被罢了官,朕现在册封你为晋阳令,今天就可以叙职了!”

“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力报效。”

王晖感激不已,忍不住湿了眼眶。

今天自己也算是父凭女贵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此刻是死是活?

安抚完太原的门阀,李瑛骑在马上,意气风发的带着颜杲卿、李泌等臣子,在百姓的夹道欢呼声中进入太原城,并入驻皇宫。

这座皇宫不仅可以供皇帝与嫔妃暂住,甚至还有供随行官员办公的衙门。

李瑛立即在叫做龙兴殿的正殿召开会议,商讨是否把临时都城从灵州迁到太原?

从太原到长安一千三百里,灵州到长安一千四百里,两座城市辐射长安的距离几乎相同。

但太原城内有三十万居民,为大唐规模第三的城池,人口数量仅次于长安、洛阳,而灵州城内则只有四万多居民。

从居民规模上,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不过,李瑛目前的基本盘都在萧关以外,包括朔方、陇右、凉州、北庭、蒙古等地,在灵州更加便于调度各地的兵马。

从太原到灵州一千三百里路程,对塞外的辐射能力就远远不及灵州方便高效。

但坐镇太原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最大力度的辐射河北,阻滞幽州叛军南下。

两相比较,灵州和太原各有优劣,众人吵嚷了许久,始终无法统一意见。

颜杲卿、李白、王昌龄、杜希望等人支持迁都太原,而李泌、安思顺、杜甫、雷万春等人则主张继续把灵州作为临时陪都。

“报!”

就在这时,有来自灵州的使者拖着长长的腔调进入皇宫,大步流星的来到龙兴殿,单膝跪地禀报。

“启奏陛下,安西急报!”

李瑛双眉蹙起,沉声道:“报来!”

“安西大都护盖嘉运修书禀报到灵州:大食国出动了二十万军队正在向我西域逼近,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率领三万人马向西应敌,打算御敌于国门之外,预计双方将会于一个月之后在怛罗斯附近遭遇。”

“怛罗斯?”

李瑛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场大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战役爆发于十年之后,但现在因为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导致战役提前了十年。

这也很好理解,大唐现在正处在动荡之中,周边这些国家自然想要趁机来分一杯羹。

“可曾携带盖嘉运的书信?”李瑛正色问道。

“书信在此。”

使者恭恭敬敬的呈上。

李瑛拆开仔细的看了一遍,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高仙芝率领的三万人由两万唐军,八千葛逻禄人,另外加上三千拔汗那人组成。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轨迹发展的话,由于葛逻禄人临阵倒戈,高仙芝战败,损兵大半,最终仅率领五千人退回了安西,使得阿拉伯人占据了葱岭以西的许多疆域。

“你马上返回灵州,让张九龄给盖嘉运、高仙芝修书,告诉他们,谨防葛逻禄人反叛,而且不要轻敌,不要孤军深入,对大食的军队暂时以防御为主。”

李瑛郑重的叮嘱使者。

“臣定然一字不差的转达给张、裴二相。”

使者领命而去。

杜希望高兴的问道:“盖嘉运给陛下修书,岂不是承认了陛下的正统地位?”

李瑛捻须笑道:“这个盖嘉运倒也坦诚,他在书信中说了,目前不知道长安与灵州两个朝廷谁是正统,只好给两边各自修了一封书信禀报此事。

他说自己远在边疆,不能判断中枢是非,只能尽为臣之道,镇守边疆,不让异族犯我疆土。”

听了李瑛的话,众人纷纷称赞盖嘉运的做法,倒也算是忠义两全。

他选择不站队,继续履行安西大都护的职责,固守边疆,将来无论长安赢了还是灵州赢了,你都不能说他有错。

当然,如果皇帝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辈,怀恨盖嘉运没有帮助自己,那就另当别论了。

目前的局势错综复杂,不要说万里之外的安西都护府看不清局势,甚至就连长安城的一些官员都被蒙蔽了双眼,因此李瑛对盖嘉运的选择表示理解。

会议继续进行,但李瑛却已经打消了迁都太原的念头。

“大食远在万里之外,尚且能够闻风而动,趁着我大唐内乱之际兴兵发难,那么与我大唐积怨已深的吐蕃又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朕猜测,明年开春之后,吐蕃人必然会进犯陇右。

所以朕不能迁都太原,应当继续坐镇灵州指挥,正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虽说攘外必先安内,但朕决不允许藩邦异族踏入我大唐的土地一步。

纵然李琦、李璘之乱一时间难以平定,那也只是兄弟阋墙,还轮不到外人来蚕食我们汉人的江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