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474章 议立皇后

盛唐华章 第474章 议立皇后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李玄德,谁教你的?没完了!”

崔星彩勃然大怒,把孩子塞进沈珍珠的怀里,上前就要揪耳朵。

“哎……你这是作甚,先让孩子把话说完!”

李瑛抬手阻止了准备“棒下出孝子”的崔娘娘,“朕听听他想要什么赏赐?”

“谢父皇!”

李备得意的冲着母亲做了一个鬼脸,接着道:

“孩儿请父皇给我们兄弟封王,只有这样,你的皇帝才名正言顺啊!哪有人做皇帝半年了,还不给儿子们封王的?”

崔星彩吓得急忙跪在地上:“备儿年幼,请陛下宽恕他口无遮拦之罪!”

李瑛捻着胡须道:“五郎说的似乎有理,朕确实应该给几个儿子封王了,也给你们定下个封号,要不然不成体统。”

“父皇圣明!”

李备磕头谢恩,“请父皇册封孩儿为中山靖王。”

“哈哈……”

李瑛不由得笑出声来:“人家刘备的祖宗是中山王,死后追谥的‘靖’,所以才叫做中山靖王。

你一个小孩子家确定要用谥号?看来朕得找几个老师好好教导你们了。”

薛柔颔首赞同:“陛下言之有理,臣妾也觉得应该给几位姐妹定下封号了,要不然侍女们称呼这个为娘娘、那个为娘娘,确实有些不成体统。”

李瑛道:“待明日早朝,朕与诸位大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是夜,李瑛住在了正妻薛柔的房间,然后明天睡杜芳菲那里,争取来个雨露均沾。

公孙氏已经怀孕三个月,现在不能同房,而崔星彩伴驾已久,所以识趣的挂起了免战牌。

只是这座“天子行在”是由原来的朔方节度使衙门改建,条件简陋,不要说与长安的三大内不能相提并论,就算是跟太原的晋阳宫相比也是不如。

但李瑛对收复长安充满了信心,尤其武氏母子已经迁都洛阳,只要用兵得当,在今年秋天之前应该就能顺利重返京城。

次日清晨,辰时。

天子行在内举行已经暂停了将近两个月的早朝,五六十名七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紫色、绯色、绿色等各色官袍,手捧笏板,分列丹陛两侧。

左侧的官员由尚书令张九龄领衔,向下依次站着守侍中颜杲卿、上京尹东方睿、南霁云、雷万春、杜甫、王之涣、萧衡、吕奉仙等人。

右侧的官员则由中书令裴宽领衔,向下依次站着守兵部尚书李泌、将作大匠李让、中书侍郎萧隐之、工部侍郎宋钧、户部侍郎郑有为、崔颢、汪伦、包融、李颀、祖咏等人。

如果再加上派遣到外地的王忠嗣、颜真卿、杜希望、皇甫惟明、王维、李嗣业、张巡、高适等人,李瑛组建的朝廷已经颇具实力。

看着自己手下的大臣们济济一堂,李瑛心中豪情万丈,决心尽快攻克长安,还都京师。

在聆听了臣子们启奏的几件事情之后,李瑛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朕登基已经已经将近四个月,后宫的嫔妃们尚未钦定封号,称呼混乱,不成体统。故此,朕决定给她们册封名号,钦定身份。”

“陛下所言极是!”

满朝文武齐声支持,“确实该给诸位娘娘钦定封号了!”

给皇帝的嫔妃上封号的工作本来属于礼部,但灵州朝廷尚不健全,目前的礼部尚书也是由外州刺史暂时挂名,所以李瑛直接和满朝文武商量起来。

“臣建议陛下册立薛氏为皇后!”

张九龄德高望重,坦荡无私,当下直接提议册立皇后。

但李瑛现在还不想立后,推辞道:“朕去年登基之时说过,待到收复京师之后再册立皇后,现在还不到时机。”

张九龄又道:“暂时不立皇后也可,但陛下总是喜欢御驾亲征,为防不测,必须册立储君,以安军民之心。”

“嗯……这个。”

李瑛捏着下巴陷入了沉吟之中。

在自己做了四个月的皇帝之后,终于要直面册立太子的问题了。

不知何故,李瑛的心里对于册立太子并不是太积极,但却也知道张九龄说的乃是金玉良言。

有道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李瑛现在不会再轻易上战场,但万一遭到刺杀、投毒、暴病等紧急情况,嘎掉后又没有立下储君,那灵州朝廷怕是将会分崩离析……

“那张卿以为应该立谁为太子?”李瑛问道。

张九龄捧着笏板,一脸正气的道:“新平郡王年已十二,行事稳重,聪明睿智,而且又是嫡长子,臣建议陛下册立李俨为大唐储君。”

颜杲卿捧着笏板出列道:“臣附议!”

在场的其他文官几乎纷纷赞成:“臣等附议!”

裴宽最后总结道:“李琦尚无子嗣,李璘的儿子只有两岁,陛下册立了储君,就比他们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请速做决断!”

“既然诸位爱卿看法一致,那朕就册立长子李俨为大唐太子,由张卿与裴卿筹备册封仪式。”

李瑛不再迟疑,痛快答应册封长子李俨为太子。

然后,话题又重新回到给后宫的女人们钦定封号这件事上来。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商议,最终决定册封薛柔为贤妃。

其他四个女人只能低一个等级,崔星彩为昭仪、杜芳菲为昭容,并列九嫔之一。

而公孙氏因为还没有生下孩子,则又比崔、杜二人低了一个等级,册封为婕妤。

阿史那乌苏虽然没有怀孕,但贵为突厥公主,又在李瑛平定突厥的时候立下功劳,所以也被册封为正二品的婕妤。

给后宫的娘娘们定好了封号,接下来就是其他几位皇子。

又是半个时辰的商讨,最终决定册封二皇子李健为越王、五皇子李备为蜀王,六皇子李驭为郑王。

本来张九龄的建议是册封李备为韩王,但李瑛想着李玄德这个小家伙如此崇拜刘备,那就干脆成全他,于是没有同意张九龄的建议,而是册封李备为蜀王。

封王之事关系重大,并不是随便封的,尤其是亲王。

必须前任皇帝在世的时候没有册封过这个王爵,新皇帝才能做出册封,以保证王爵的唯一性。

就像秦王、齐王、吴王、楚王这些封号都在李渊、李世民时期进行过册封,除非王爵没有继嗣绝了后,才能重新使用这个王爵封号。

作为大唐帝国的第七任皇帝,留给李瑛的上等王爵已经不多,经过和大臣们的精挑细选,最后才确定了越、蜀、郑这三个封号。

至于被李琦抓起来的王祎母子三人,李瑛并没有进行册封。

并非忘了她们,而是第一不知道她们能否活到自己收复两京,第二则是为了保护他们。

否则,被武灵筠知道她们母子又是被册封为九嫔又是亲王,肯定会拿来做文章,十有**会多吃许多苦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