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626章 二圣临朝

盛唐华章 第626章 二圣临朝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李隆基虽然暂时掌握了洛阳大权,但武灵筠依旧拥有参加早朝的权力,被洛阳百姓称之为“二圣临朝”。

对于朝野间的这个说法,李隆基非常反感。

但初到洛阳,武灵筠的势力依旧盘根错节,李隆基自忖没有把握彻底把她逐出权力中枢,也只能暂时隐忍。

走到后殿的时候,夫妻恰好迎面碰了个正着,武灵筠诧异的问道:“圣人的脸色有些差,莫非生病了?”

李隆基掩饰道:“昨夜批阅奏折太晚了,夜间又没睡好,故此脸色有些不佳。”

“哦……原来如此。”

武灵筠嘴里敷衍着,心里却很是奇怪,洛阳朝廷的地盘只剩下不到二十个州了,有那么多奏折需要批阅吗?

“李三郎真是死性不改,这才来洛阳不过十来天,又开始找女人了?”

武灵筠在心里暗自嘀咕了一声,越看李隆基越像纵欲过度的样子,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不忘寻欢作乐……

李隆基夫妻并肩来到大殿,满朝文武已经聚齐,右边由右相李林甫领衔,左边由左相裴敦复领衔。

“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后千岁千千岁!”

洛阳朝廷经过礼部尚书王琚的策划,形成了群臣先参拜皇帝再参拜皇后的仪式,李隆基暂时无暇计较,便由着武氏的心腹乱来。

等将来灭了李瑛,收复长安,重掌大权之后,自己想怎么整顿朝纲就怎么整顿,王琚、邓文宪、裴元礼这些武氏的死党统统逐出朝廷……

但如果无法战胜李瑛,或者维持现在的局势,那自己怕是还要被抓回兴庆宫,所以现在就强调规矩有些为时过早。

一个六旬出头的武将出列施礼:“臣王倕承蒙圣人器重,特来为朝廷效力!”

洛阳朝廷现在能用的武将已经是凤毛麟角,王倕好歹曾经做过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比邓文宪要强出一些,所以李隆基便点名召他入朝。

王倕深感李隆基的器重,欣然从老家许州来到洛阳投奔,并获准参加今天的早朝。

李隆基抚着胡须笑道:“能得王卿重新入朝,何愁不能平定叛军?自即日起,朕册封爱卿为镇军大将军,统率洛阳城内的所有人马……”

“咳咳……是三万左神武军,右神武军依旧由邓文宪统率。”

也不知道李隆基是忘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唯恐邓文宪被夺了兵权,武灵筠急忙开口提醒。

“哦……对、对,皇后说得对,朕差点忘了!”

李隆基连忙改口,让王倕统率左神武军。

洛阳朝廷巴掌大的地方,各州刺史现在变成了土皇帝,只要不是天大的事情,基本上就自己做主决断,所以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可禀报的,重点还是在军事上。

“黄河的战事如何?”

李隆基目光落在兵部尚书徐峤的脸上,沉声问道。

“启奏陛下……”

徐峤捧着笏板出列,把战事大致的介绍了一番。

李钦、李晟父子果然了得,率领六万人马据守河阳,硬抗杜希望、夫蒙灵察的八万河东军,双方鏖战了一个月,河阳县城依旧稳如泰山。

“尤其是那少年李晟,今年不过十五岁,一杆铁枪使得出神入化,一手箭术堪称百步穿杨,河东军根本拿他没有办法……”

徐峤对少年李晟重点褒扬,不吝赞美之词。

“十五岁的少年?”

李隆基闻言双眼一亮,“这可是我大唐的少年天才,传朕旨意,擢升李晟为宣威将军,授新郑伯。”

“兵部遵旨!”

徐峤弯腰领命,接下来又介绍风陵渡方向的战事。

“长安又向风陵渡增兵两万,仆固怀恩率领的叛军已经多达八万,四倍于我军,守将来曜压力巨大,已经屡次修书请求支援。”

李隆基颔首道:“洛阳距离风陵渡不足三百里,那就调拨一支兵马增援来曜。”

“洛阳城内倒是还能抽出兵马,但却缺少大将。”徐峤如实禀奏。

王倕站出来投桃报李:“臣举荐原郑州兵马使卢登高,此人擅使一口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圣人可以派遣此人统兵支援风陵渡。”

“准奏,火速派遣卢登高提兵一万增援风陵渡!”

李隆基也不认识这个卢登高,但既然王倕举荐,那就起用试试。

徐峤接着介绍:“由于今年秋季雨水连绵,黄河两岸淤泥加宽了数里,这也导致了叛军渡河困难,这对我军来说是个好消息。”

李隆基抚须大笑:“此乃天助我军!”

顿了一顿,李隆基又问:“刘君雅已经出使长安五六天了,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回音?这厮不会是投敌了吧?”

李林甫对此持悲观态度:“可以派人赶往刘府一探究竟。”

李隆基立即派遣张宝善以赏赐物品为名,即刻赶往刘君雅府邸刺探一下动静。

半个时辰后,张宝善匆匆来报:“启奏圣人,刘府上下只剩一些婢女与家丁,刘俊雅的妻妾儿女已经不知所踪。”

“什么?”

李隆基气的差点当场吐血。

这家伙是开元十年的状元,自己对他信任有加,先后任命他为万年县尉、御史中丞、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位……

以四十岁出头的年龄官拜从三品的少府监,掌管着大唐的铸币、印染等行业,本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没想到竟然叛逃了,真是岂有此理!

李林甫叹息道:“怪不得刘贼毛遂自荐,原来早就有心叛逃,真是被他蒙蔽了双眼!”

“唉……是朕失察了!”

李隆基追悔莫及,懊恼不已。

裴巨卿出列劝慰道:“刘君雅一介书生,逃了就逃了吧,我洛阳朝廷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李隆基别无他法,郁闷的问道:“王忠嗣和安禄山两边什么情况?”

徐峤禀报道:“回圣人的话,使者去了幽州尚未回信,倒是安禄山那边愿意与我们合作。”

李隆基精神一振:“安禄山愿意向朕称臣了?”

徐峤道:“安禄山并未答应称臣,但愿意与我军协同作战。

为了制衡长安军,他已经派遣史思明向田神功发起进攻,其麾下大将安守忠、崔乾佑、安庆绪也统率十余万人马兵临长江,向江南节度使张九皋发起了进攻。”

李隆基郁闷的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安禄山嘴上说的好听,无非是趁机抢夺地盘。”

咳嗽了一声,接着问道:“安禄山有什么过人之处,他麾下的兵马为何扩充的如此之快?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拥兵三十多万?”

李林甫站出来解释道:“原因有二,其一我军拖住了李瑛的主力,从而让安禄山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一年的时间幽州叛军几乎没有与长安军主力发生过大规模战争。

也就是被王忠嗣跨海偷袭幽州,吃了一场败仗,被偷了老巢,俘虏了张守珪与李璘。

但臣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安禄山故意为之,现在来看,这厮才是幽州叛乱的主谋!

其二,安史乱军所到之处强行裹挟百姓从军,他们虽然以大唐军队自诩,但其军纪与作为更像叛军。”

徐峤补充道:“臣以为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河北军骁勇善战,骑术了得,安守忠、史思明、崔乾佑等人皆是悍将,所到之处,尽皆披靡!”

“唉……这么多精兵强将,可惜不能为朕所用!”

李隆基扼腕叹息,惆怅不已,“希望忠嗣莫要忘了朕的抚育之情,只要王忠嗣肯弃暗投明,何愁不能收复长安!”

一直没有开口的武灵筠点头道:“忠嗣小时候本宫也没少疼他,希望这孩子不是个忘恩负义之徒。

而且,咸宜亲自北上游说他去了,小时候两个人特别亲,也许她能说服王忠嗣倒戈。”

“但愿如此吧!”

李隆基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提起这个逆女就一肚子火。

原来李隆基来到洛阳之后,咸宜公主李果羞于与他见面,便自告奋勇的携带李隆基的手书北上幽州游说王忠嗣而去。

去年在华清宫的时候,咸宜公主先是当众大骂李隆基,后来又命令心腹禁军玷污杨玉环,根本没考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现在亲娘把李隆基迎接到洛阳,将皇位拱手相让,可谓螺旋镖打到了咸宜公主自己的脸上。

无奈之下,她只好灰溜溜的离开洛阳前往幽州,如果能说服王忠嗣“弃暗投明”也算是立下了功劳,到时候与李隆基的关系还能缓和一点……

“报……”

就在这时,在宫门值守的小黄门急匆匆的前来禀报,“启奏圣人,有细作从长安归来,说是有紧急情报面圣!”

“紧急情况?能有多紧急?”

李隆基眉头一皱,强作镇定:“把细作带到贞观殿来见朕。”

“遵旨!”

小黄门领命而去,一溜烟般又朝应天门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