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649章 昏君,大昏君!

盛唐华章 第649章 昏君,大昏君!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含元殿。

晁衡走进这座熟悉的大殿之时,里面只有御史大夫裴宽、侍中颜杲卿、工部尚书韦坚等寥寥十几个官员抵达,大部分都还在赶来大明宫的路上。

“见过裴相!”

晁衡与裴宽、韦坚等人一一打了招呼,然后站在了韦坚的身旁。

“韦尚书啊,下官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为何把早朝延后了一个半时辰?这会不会被民间指责怠政甚至是懒惰?”

晁衡与韦坚过去曾经同在一个衙门共事过,还算熟悉,当下压低声音问道。

大唐王朝的谏官不在少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太宗时期的魏征。

换句话说,批评皇帝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晁衡也不用藏着掖着,更何况他说的已经足够委婉,只是质疑还没有到批评的地步。

韦坚闻言大笑:“哈哈……晁祭酒离开长安五年了,你不知道改在辰时早朝的好处,这也不怪你,慢慢你就知道了!”

“哦……听韦尚书的意思竟然也支持把早朝的时间改在辰时?”晁衡皱眉问道。

韦坚道:“陛下刚刚改革的时候,有很多官员表示反对,我韦坚也算其中一个,认为早点举行完早朝,大伙儿好回衙门办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将早朝的时间改到辰时一个月之后,诸位同僚便改变了之前的看法,纷纷支持陛下这个决定。”

“辰时举行早朝,等散朝的时候怕是已经午时了,还能做什么事情?”晁衡对此完全不理解。

“傍晚迟一点回府不就可以了?”

韦坚给出了答案:“改到辰时举行早朝,诸位同僚不用再凌晨四更就起床,可以安心睡个安稳觉;睡眠充足,有益于身心健康。

早晨吃饱喝足,精神十足的来参加早朝,简直是神清气爽,耳聪目明。

而且,上了年纪的老臣感染风寒的几率大大降低,住宅距离大明宫较远的同僚也不用三更天就起床摸黑奔波。

总而言之,时辰是一样的,早起了就得早睡,晚起也可以晚睡,还能更加有益身心,提高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

晁衡捻着胡须,固执的道:“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我等肩负重任,应该废寝忘食,早起晚睡才对。”

“呵呵……晁祭酒先体验一段日子再说!”

韦坚捋着胡须笑道,“圣人还说了,等着收复长安、平定安禄山之后,将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宵禁,让百姓可以自由的安排夜生活,繁荣经济。”

“呃……圣人还要取消宵禁?”

晁衡几乎快要受不了李瑛的政策了,只能强忍着心头的不满,更加坚定除掉李瑛的决心。

这个皇帝一无是处,除了僭越篡位、无父无君、任人唯亲、冷酷无情、疏于朝政之外,现在又加了一个标新立异……

不对,应该是倒行逆施!

就在晁衡与韦坚说话的时候,前来参加早朝的文武百官越来越多,有晁衡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到了辰时,诸葛恭抱着拂尘走在前面,高喊一声:“圣人驾到!”

满朝文武分列两旁,右边由中书令张九龄领衔,左边则由侍中颜杲卿打头,齐刷刷的举着笏板高呼万岁。

“吾皇万岁!”

担任国子祭酒的晁衡按照职位站在少府监刘君雅的身后,举着笏板滥竽充数的跟着高呼万岁。

李瑛扫了脚下的文武百官一眼:“诸位爱卿平身。”

等文武百官站直了身体,李瑛才发现晁衡的身影,开口问道:“晁卿啊,朕不是准了你十天的假期么,为何这么着急来参加朝会?”

晁衡来参加早朝的主要目的就是探探李瑛的近况,盼望着他赶紧嗝屁,好给洛阳的李隆基报信。

现在看来,李瑛龙行虎步,精神抖擞,说明凤凰还没有找到出手的机会,毒杀李瑛的时日只能再继续往后推迟。

“臣正当壮年,休息这几日已经足够了。承蒙圣人器重,臣岂敢再继续懒惰怠政,自当庶竭驽钝,报效朝廷!”

晁衡夹枪带棒的来了一顿,看似在表忠心,实则在讽刺李瑛推迟早朝太懒。

但李瑛并没有听出晁衡的弦外之音,夸赞道:“难得晁祭酒如此敬业,朕心甚慰,既然你不愿意再继续休假,那就到国子监赴任去吧!”

接下来,早朝正式开始。

首先由户部尚书李适之禀奏,由于天气寒冷,南方普降雨夹雪,道路结冰,可能冬季的赋税会延迟半个月到二十天才能送到长安。

接下来是军器监宋钧出来禀报:“启奏陛下,工部在银州挖掘到的优质煤炭已经运抵长安,军器监的工匠将之投入冶炼后,大幅度提高了兵器的韧性。”

李瑛抚须称赞:“工部做得好,希望韦卿能够继续招募挖煤工,提高开采规模,争取一年能够挖掘出几百万石煤炭。”

李白又站出来禀报:“经过臣与各州刺史的严格管束,各地士绅私自砍伐树木的行为已经大幅减少。臣计划督促关中各州县于明年开春后在各地种植树苗一千万株,逐步改善生态,减少黄河沿岸的水土流失。”

“不学无术啊,专门搞歪门邪道!”

晁衡又在心里给李瑛贴上了一个标签。

各地烽火连天,这李瑛不去考虑怎么打仗,竟然命令大臣又是挖煤又是种树的,简直是正事不干!

等其他几个部门禀报完成,最后轮到了兵部尚书李泌出列。

相比于其他部门,兵部每次的报告都繁琐冗长,因此李泌总是选择等其他部门禀报完了之后再站出来。

“兵部昨夜收到急报,安庆绪的前锋部队已经渡过长江,江南节度使张九皋根据陛下的旨意,放弃江宁县城,退守溧阳。”

“在山南道方面,史思明率六万人马进攻田神功,两军于庐州爆发恶战,我军据城死守,力挫史思明前锋部队,毙敌万余人。”

“史思明出师不利,已经撤退至慎县,似乎在向徐州的安禄山求援。”

李瑛清了清嗓子,高声道:“田神功干的好,传朕旨意,升田神功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赏赐宁阳候爵位,并暂行山南道行军大总管之职,统领山南道的所有府兵,阻击安史叛军进入山南道。”

李泌举着笏板领命:“臣遵旨!”

“报!”

就在这时,守卫宫门的小黄门气喘吁吁的来到含元殿门外,抱着拂尘道:“有来自剑南的急报,使者正在丹凤门外等候召见。”

“召使者觐见!”

李瑛皱眉下令,不知道有什么紧急情况?

片刻之后,来自剑南的使者来到金銮殿跪地禀报:“启奏陛下,门下侍郎徐献策在成都劝降不成,遭到益州大都督长史李公甫杀害,并将头颅送到了李光弼将军的军中。”

“李林甫全家都该死!”

李瑛气的拍案而起,“李光弼的先锋部队现在到了哪里?”

使者答道:“目前应该已经到了绵竹关,比吐蕃人快了大概五百里左右。但李将军率领的前锋部队只有五千人,轻装简行,李公甫已经关闭绵竹关,阻挡我军进入成都,其叛国投敌之心昭然若揭!”

李瑛冷声道:“传朕旨意,等攻破了成都,将李公甫全家满门抄斩,老幼不留!”

接下来又宣布了对徐献策的追封:“命李光弼将徐献策的首级送到汉中,由汉中刺史萧华用香木制作身躯收殓入棺,再派人送回长安。

徐献策为国奔波,不幸蒙难,举国同悲。

自即日起追谥徐献策为太子少保,追封为曲沃县公,由其子承袭爵位。”

群臣齐声追追悼:“徐县公千古,请圣人节哀!”

“唉!”

李瑛摇摇头起身,“待徐献策遗躯返回长安下葬之时,辍朝三日,以表追思!”

随后,在诸葛恭的“退朝”声中,今天的早朝就此结束。

对于李瑛来说,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可谓喜忧参半。

随着吐蕃人大举进攻陇右和巴蜀,以及安史叛军渡过长江,进入兵力空虚的江南道,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渡过黄河,攻克洛阳,方能抽调兵力平定安史叛军,击退吐蕃,保卫巴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