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669章 横扫关隘

盛唐华章 第669章 横扫关隘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08:31:25 来源:小说旗

连续的低温让黄河上的冰凌变成了厚厚的冰层,远远看去好似一条冰封的黄色巨龙。

夫蒙灵察亲自带着数十名随从,跳下河岸踏上了冰层。

他先是小心翼翼的踩了几脚,确认了脚下没有危险之后,方才拔出腰间的佩剑向脚下的冰层刺去。

“铛”

一声脆响,他的佩剑竟然断为两截。

“哈哈……真是天助我军啊!”

夫蒙灵察笑的合不拢嘴,“河面上的冰冻怕是足够一尺了。”

“让末将试试。”

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走到远处,抡起手里的铁锤一阵猛凿。

在冰面上出现了斑驳的裂纹之后,终于被他凿出了一个碗口面积的洞穴。

壮汉接着蹲下身子,用尺子做了测量,大笑着道:“将军,黄河上的结冰达到了一尺半,我军完全可以渡河了。”

“传我命令,全军渡河!”

夫蒙灵察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随后,两万河东军开始列队过河,用了半天的功夫顺利的从黄河北岸来到了黄河南岸。

此地距离西面的风陵渡有三十里的距离,镇守南岸的来曜对此毫无察觉。

“全军埋锅造饭,等天黑后突袭风陵渡叛军大营。”夫蒙灵察再次下达了指令。

等河东军吃饱喝足之后,天色很快黑了下来。

“人缄口、马摘铃,夜袭风陵渡!”

夫蒙灵察翻身下马,率部直扑风陵渡。

两万人马摸黑走了两个时辰,于深夜子时悄然摸到了驻扎在黄河南岸的风陵渡大营。

由于防御目标是黄河北岸的长安军,因此来曜军营寨的南面几乎一片空白,甚至连鹿角、拒马都不曾设置,被河东军轻而易举的杀到营外。

“杀啊!”

“冲啊!”

夫蒙灵察提刀当先,砍开栅栏,挥军猛攻。

河东军一边掩杀,一边放火,不多时洛阳军的大营便火光冲天,惨叫声此起彼伏。

镇守风陵渡的洛阳军被来瑱挑走了一万五千精锐,剩下的一万人除了老弱病残就是新军,再加上仓促遇袭,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顿时军心大乱,兵败如山倒。

一个时辰的鏖战下来,这支万余人的兵马逃的逃,降的降,甚至就连主将来曜都做了俘虏。

“夫蒙将军手下留情,还望念在同僚一场的份上,手下留情!”

来曜曾经担任过河东节度使,与夫蒙灵察也算是旧识,当下苦苦求饶。

夫蒙灵察也不为难他,亲自给他松绑:“大势已定,天命现在已经落到了圣人李瑛的身上,来将军若是识相,就应该弃暗投明。”

来曜惭愧的道:“我早有弃暗投明之心,奈何家眷被困在洛阳,再加上李隆基从长安来到洛阳重新主政,我只能为洛阳朝廷效力。”

“还望来将军为我诈开函谷关城门,将功赎罪,我定当上书圣人为你美言几句!”

夫蒙灵察提出了条件。

“我愿为夫蒙将军效力。”

来曜也知道再顽抗下去只会害了自己全家,洛阳朝廷的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当即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夫蒙灵察当即派遣使者寻找杜希望,向他禀报拿下风陵渡的喜讯,请他火速率部前来风陵渡过河,剑指洛阳。

使者走后,夫蒙灵察留下三千人拱卫风陵渡渡口,亲自率领其他人马连夜赶往函谷关。

风陵渡距离函谷关不过一百二十里,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夫蒙灵察所部于傍晚时分抵达了函谷关城下。

函谷关本是秦汉时候的关卡,到了三国时期因为潼关的崛起便逐渐废弃。

但这座关隘的城墙还在,关门也在,洛阳朝廷因为局势不利,便在李林甫的建议下重新启用函谷关,派遣一个名叫韩举功的武将镇守这座关隘。

天黑之后,夫蒙灵察率领将近两万人马抵达函谷关城外,命来曜上前叫门。

来曜催马向前,大声喊话:“我乃镇守风陵渡的左领军卫大将军来曜,有请你们韩将军答话。”

韩举功得到消息,急忙带领亲兵登上城墙,借着火把向城墙下看去,只见说话之人果然正是来曜。

“来将军不留在风陵渡镇守,这是要率部何往?”韩举功在城墙上拱手问道。

来曜在马上还礼道:“刚刚接到李钦将军的急报,河阳县城已经被杜希望攻破,叛军已经从孟津渡过了黄河杀奔洛阳。

京城危急,再固守风陵渡已经毫无作用,因此本将率部返回洛阳,拱卫京师。”

河阳县城位于黄河以北,有消息先传到风陵渡也说的过去,更何况来曜的职位要在韩举功之上,因此轻易取得了韩举功的信任。

“打开城门,放来将军的人马过关!”

片刻之后,函谷关的城门缓缓敞开,夫蒙灵察率部顺利的进入了函谷关。

“末将韩举功见过来将军!”

等来曜策马来到近前,韩举功笑容满面的拱手施礼。

“夫蒙灵察在此,抵抗者格杀勿论!”

夫蒙灵察从来曜背后策马出列,手里的长枪抵住了韩举功的咽喉。

韩举功惊的魂飞魄散,老老实实的举手投降:“来、来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来曜苦笑道:“风陵渡已经被攻破,我弃暗投明,归降长安朝廷了。”

“杀啊!”

“缴械不杀,降者免死!”

将近两万河东军鼓噪呐喊,迅速占领了函谷关的重要地点,呐喊着逼迫关内的叛军投降。

韩举功被控制后,函谷关的守军群龙无首,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是今年夏天参军入伍,很快就失去了抵抗力,纷纷缴械投降。

夫蒙灵察命人把韩举功关进牢狱,同时将这一万降兵监禁在关内,迅速控制函谷关各个要塞,只等杜希望率领的大军到来。

两天之后,杜希望率领六万大军越过风陵渡抵达了函谷关,一边筹备进攻洛阳的事宜,一边派人前往关中向朝廷报捷。

函谷关距离洛阳两百八十里,再往东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河东军可以直逼洛阳城下。

倒是潼关被叛军占据,使者需要绕道蒲板津才能与长安取得联系。

杜希望与夫蒙灵察商议一番,决定由杜希望留在函谷关收编投降的一万五千人马,由夫蒙灵察带着来曜提兵两万掉头前往潼关,争取拔掉这个卡在关中咽喉上的钉子。

就在这时候,有消息自潼关传来。

原来是潼关的斥候刺探到李隆基被围困在郑县,急忙返回潼关向辛云京禀报。

潼关城内只有八千守军,辛云京自知无力救出李隆基,遂即派遣使者赶往洛阳禀报,却没想到函谷关此刻已经被夫蒙灵察偷袭得手。

杜希望看完书信,让来曜吩咐使者回去告诉辛云京,洛阳朝廷已经获悉圣人被困的消息,因此派遣他率两万精兵前去救援。

使者还不知道来曜已经投降长安,当即上马返回了潼关。

夫蒙灵察随即率领两万精锐昼夜兼程赶往潼关,并于两日后兵临潼关城下。

辛云京不知有诈,看到来曜率大军抵达,急忙下令打开关门放大军通过。

“末将辛云京拜见大将军!”

等来曜进了潼关之后,被蒙在鼓里的辛云京也像韩举功一样叉手施礼,同样被躲在后面的夫蒙灵察用长枪抵住了咽喉。

“来将军,你这是要做什么?”辛云京脸色惨白的问道。

来曜拱手道:“长安的天子才是大唐正统,我已经弃暗投明,今日特来诈开潼关城门将功赎罪。”

“李隆基被围在郑县,函谷关也被我军拿下,杜希望率八万大军逼近洛阳,洛阳伪廷大势已去,你若是识时务就应当早点投降,将功赎罪!”

夫蒙灵察用冰冷的枪尖顶着辛云京的咽喉,把当前的局势向他分析了一遍,“倘若再负隅顽抗,只能是死路一条!”

辛云京一脸为难的道:“我父亲曾经是镇守长安的主帅,只怕圣人容不下我。”

“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圣人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只要你诚心悔过,将功赎罪,圣人定会宽恕你从前的罪行。”

夫蒙灵察收了长枪,谆谆善诱,“如今安禄山的叛军在江南肆虐,吐蕃人在陇右逞威,我大唐正是用人之时。只要辛将军诚心悔过,圣人定会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眼见大势已去,辛云京知道再顽抗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即单膝跪地施礼:“罪将原弃暗投明,为长安朝廷效力,还望夫蒙将军为末将美言几句。”

自从得知李隆基被困在郑县之后,潼关城内的守军就已经人心惶惶,斗志全无。

现在被两万长安军杀进了关城,辛云京带头投降,自然不会再有人想不开的负隅顽抗。

八千守军,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一个反抗的都没有。

作为唐朝的士兵投降唐朝,可谓毫无心理压力,李家的内讧而已,傻子才会为李隆基或者武氏母子殉节。

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关,夫蒙灵察一边整顿防务,一边派出使者赶往长安请示李瑛:自己到底是应该率兵前往郑县协助仆固怀恩围剿李隆基,还是向东协助杜希望攻打洛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