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742章 河东领袖

盛唐华章 第742章 河东领袖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7:38:31 来源:小说旗

张九龄德高望重,在满朝文武中年龄仅次于李祎与萧嵩,随着他的出列,一片喧哗的含元殿顿时安静下来。

李瑛还以为张九龄对自己的裁决不满意,诧异的道:“不知道张卿有何意见,莫非以为朕的裁决不公?”

“非也、非也!”

张九龄有些伛偻的身子微微向前倾斜,连连摆手。

“臣以为陛下的判罚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轻不重,既惩罚了李琚、萧隐之,又让那些作奸犯科之徒看到陛下惩治**的决心。”

“那么请问张卿有什么本要启奏?”

原来张九龄并不是对自己的判罚不满,李瑛这才放下心来,和颜悦色的问道。

张九龄举着笏板,花白的胡须微微抖动,开口说道:“臣乃是为裴耀卿求情,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原来张卿是为裴耀卿说情啊!”

李瑛捻着胡须,双眸转动,陷入了思考之中。

自从去年腊月攻破洛阳之后,被抓回长安的叛庭骨干有裴敦复、徐峤、裴巨卿、邓文宪、武信、裴耀卿,以及被锦衣卫从山贼窝里弄回来的裴元礼。

如果说武灵筠是武氏集团的一号战犯,李林甫是二号战犯,杨洄是三号战犯,那么王琚、裴敦复、徐峤、裴巨卿、邓文宪、裴元礼、武信都是前十名的战犯。

这些人里面,除了王琚在洛阳被攻破的时候悬梁自尽,其他人都必须处以极刑。

就算皇帝以慈悲为怀,也不能赦免造反的核心骨干,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遗憾的是,李林甫目前逃到了徐州,在安禄山手下继续与朝廷作对,杨洄则躲在吐蕃军中再也不肯返回大唐。

所以,李瑛暂时还没有急着处死裴敦复、徐峤这些人,一来是希望等着抓住李林甫、杨洄之后将他们一同处死。

二来,被李瑛判处极刑的除了这些“战犯”之外,还有武灵筠的族人、杨洄的族人,以及李林甫的三族,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没有一千也有三四百人。

去年诛杀张守珪全家的时候杀的东市刑场血流成河,固然震慑了百姓与那些图谋不轨之人,但难免也会给世人留下皇帝嗜杀的印象。

所以,李瑛并没有急着大开杀戒,而是打算缓个一年半载,让刑场上的血渍干涸一段时间再杀。

相比于裴敦复、徐峤、王琚这些武氏集团的骨干,裴耀卿无疑是最冤枉的那个,因为他并不是武氏集团的成员。

而且在武氏政变之后,裴耀卿也没有为武氏母子出过力,只是担任了一个“光禄大夫”的闲职,在洛阳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当然,裴耀卿作为前任宰相也没有像李祎、萧嵩、贺知章、严挺之那样旗帜鲜明的反对武氏,也没有像裴宽那样机敏的逃离长安,而是选择忍辱负重的混日子。

本来混日子也没有什么大错,如今在长安朝廷担任要职的官员一大把都曾经在武氏手下混过日子,就像少府监刘君雅、工部尚书韦坚、京兆尹韦陟、将作大匠李让都曾经在武氏手下厮混过。

裴耀卿唯一做错的地方在于李隆基复辟之后,马上跳出来表忠诚,被李隆基任命为宰相,还跟随御驾出征长安,直接在郑县做了俘虏。

这就是裴耀卿被关进大牢的最主要原因,站错队了,并不是站错了武灵筠,而是站错了李隆基。

裴耀卿比张九龄年轻七八岁,但却拜相更早,不到五十岁就被任命为门下省侍中。

裴耀卿性格忠厚豁达,不像张九龄这么强硬,容易得罪人,因此他的人缘很是不错,在朝中几乎没有政敌。

即使李林甫得势之后,也只是针对张九龄进行报复,而没有攻讦性格忠厚的裴耀卿,在张九龄被贬往荆州担任大都督长史之后,裴耀卿依旧在长安担任尚书右仆射之位。

裴耀卿在担任宰相的时候与张九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部分政事都以张九龄为主,他在后面打辅助,这也是今天张九龄为他求情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张九龄吃不准李瑛会如何处置裴耀卿,毕竟他的罪名被定性为“谋反”,很难为他洗脱罪行,所以张九龄一直在等待机会。

李瑛今天从轻发落李琚与萧隐之,被满朝文武称赞“圣明、仁慈、宽宏”,张九龄便看准机会站出来为裴耀卿求情。

与裴耀卿关系交好的人不止是张九龄,萧嵩、裴宽、李适之这些前朝重臣都与他私交甚笃,反而是韦坚、韦陟这些中层官员倒是生疏一些。

看到张九龄第一个站出来替裴耀卿求情,萧嵩、裴宽、李适之等人纷纷跟上。

“张相所言极是,裴耀卿虽然跟随李隆基与朝廷为敌,但他乃是尽得为臣之道,而且没有看清局势。

还望圣人看在裴耀卿没有屈服于武氏的份上,从轻发落,免其一死,世人定当赞颂陛下的仁慈宽宏。”

看到四位大佬一起替裴耀卿求情,曾经受过裴耀卿恩惠的官员也都纷纷站出来,举着笏板替裴耀卿求情。

裴耀卿乃是河东裴氏的领袖,也是裴巨卿的兄长,两人还有个弟弟叫做裴幼卿,李隆基时期在洛阳担任县令,洛阳城破后不知所踪。

河东裴氏作为足以抗衡京兆韦杜的大门阀,除了裴耀卿兄弟之外,在李隆基时期还有担任户部尚书的裴宽、担任光禄卿的裴敦复,以及职位不高但能量不低的裴元礼,另外还有裴行俭的儿子龙武大将军裴庆远等人,可谓实力强劲。

在武氏篡权之后,裴敦复被委任为门下省侍中,裴巨卿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两人皆列宰相之位。

如果再加上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裴元礼,在武氏执政长安时期,六位当朝宰相竟然有三位出自河东裴氏。

这让京兆韦、杜被压的抬不起头来,这也是后来京兆韦、杜极力支持李瑛,暗中反对武氏的重要原因。

只可惜武氏政权存在不到一年半就被李瑛翦灭,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否则,若是被武氏母子统一了天下,拥有三位宰相的河东裴氏还不知道有多么飞黄腾达!

时过境迁,长安城现在换了新皇帝,裴耀卿、裴巨卿、裴敦复、裴元礼全部成了阶下囚,河东裴氏只剩下裴宽一颗独苗,风头马上就被京兆韦、杜盖过。

如果出于平衡世家门阀的需要,李瑛也不能杀掉裴耀卿。

而且,裴敦复、裴巨卿、裴元礼都是武氏政权的核心战犯,肯定逃不过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不能杀掉罪行微乎其微的裴耀卿。

在沉吟了片刻之后,李瑛马上想明白了利害关系,当即借坡下驴,同意了张九龄等人的恳求。

“既然诸位爱卿都替裴耀卿求情,朕也认为他的罪行相对轻微,那就即刻释放裴耀卿出狱,回家反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听到皇帝的金口玉言,张九龄忍不住眼眶湿润,当即带头谢恩,与其他为裴耀卿求情的同僚作揖谢恩,高呼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