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740章 弘武改革

盛唐华章 第740章 弘武改革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6 04:27:45 来源:小说旗

大明宫,含象殿。

李泌兴奋的前来禀报,进门后一边施礼一边说道:“启奏陛下,大捷,大捷啊!”

“哦……何处获得了胜利?”

李瑛放下手里的笔墨,展颜问道。

李泌喜滋滋的道:“李晟从砀山突围后偷袭平阴,一举全歼叛将阿史那承庆所部一万人,敌军主将仅以身免。”

“啧啧……这小子不错啊,再磨炼几年定然能够成为我大唐的肱骨之臣。”

李瑛不吝赞美之词。

事实上,历史上的李晟确实成为了大唐帝国的中流砥柱,功劳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被封为西平郡王,官拜司徒兼中书令。

如今他仅以十六岁的年龄,便在军事上有如此卓越的表现,可见天赋异禀。

顿了一顿,李瑛又道:“如此一来,中原的战局暂时稳定了下来,倒是不用再担心仆固怀恩短时间内被史思明击败,那就耐心的等待郭子仪归京吧!”

“陛下对这位郭子仪寄予厚望,他真的能够力挽狂澜吗?”

李泌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郭子仪在安西的表现虽然还行,但也没有达到鹤立鸡群的程度。

李瑛没法解释太多,淡淡的道:“郭子仪先后历任朔方节度副使、安西副都护、安西节度使,资历远超仆固怀恩,而且还是汉人,最起码能镇住李晟这些心高气傲的家伙。”

“这倒是!”

李泌颔首赞同,“李晟跑去打平阴,又没有提前告诉仆固怀恩,看起来确实不怎么服他这个河南道行军大总管。”

李瑛捻着胡须道:“骄兵必败,更何况李晟年纪轻轻,必须敲打敲打他,免得他飘了,将来酿成大错。”

“陛下的意思是?”李泌似有所悟的请示。

“这次不要给他任何奖赏,还得修书告诫他必须遵守主帅的将令,不能随心所欲,战场绝非儿戏!”

李瑛想了想,沉声说道。

“臣明白。”

李泌遵旨而去。

随后,李瑛继续提笔勾勒地图,酝酿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变革。

李瑛深深相信,自己的这次变革,定然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铭记在史书之中。

次日早朝。

两百多名官员分列左右,一起举着笏板高呼万岁。

等各部官员禀报完毕之后,李瑛将自己酝酿的改革抛了出来。

“诸位爱卿,我大唐自建立以来便采取州县制度,从前的各郡全部改为州,导致各地缺少辨识度,远远没有秦汉时期的郡县制简洁明了。”

“陛下圣明!”

李瑛话音未落,李白就举着笏板跳出来强烈支持。

“从前的兰陵、常山、丹阳、邯郸都充满了地方特色,而如今的沂州、镇州、博州、贝州等地名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陛下若能改州为郡,必然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现在的大唐很多时候都是州名与郡名共用,只不过州名用于正式场合,郡名多用于民间谈论,因此满朝文武对改州为郡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纷纷表示赞成。

李瑛轻抚胡须道:“既然众爱卿都支持变革,那这段时间就由翰林院制定改名计划,只保留徐州、荆州、扬州这些历史悠久的州名,其他各州全部采用在民间普及更广的郡名。”

身为翰林院主官的李白欣然领命,举着笏板道:“翰林院谨遵圣谕。”

李瑛继续说道:“既然改州为郡,那么刺史这个官职不能再用了,往后统统改为太守。”

满朝文武自然不敢反对,纷纷高举笏板道:“圣人言之有理!”

李瑛接着道:“我们大唐有三百多个州,这些刺史从前要么是正四品,要么是从三品,改为太守后全部降低一级,上郡为正四品,下郡为从四品。”

打压地方官员的品级,等于变相提高了满朝文武的地位,自然是这些京官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听了李瑛的话,整个含元殿内的大臣几乎异口同声的称颂。

“陛下圣明!”

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并把太守降低级别,这些都是开胃菜,李瑛接下来宣布的才是改革的重点。

“汉朝时期,朝廷采用郡县制,天下设十三州,州下辖郡,郡下辖县,初设刺史,后改州牧。

及至东汉末年,诸侯并起,群雄割据,这些州牧俱都拥兵自重,终于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李瑛在龙椅上正襟端坐,用犀利的眼神扫了一遭脚下的文武百官,用洪亮威严的声音说道。

满朝文武都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甚至就连四位宰相都没有听到风声,当下俱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李瑛之所以没有与大臣们商量,因为他下定了改革的决心,任何人都别想阻挡他的改革。

作为一个穿越者,又当了将近两年的皇帝,李瑛深知大唐帝国有哪些弊端需要改革,更想借鉴后世王朝的优点,让大唐帝国在自己的手里再延续个几百年的国祚,奠定自己千古一帝的地位!

哪个敢站出来反对,不管是谁,李瑛都会毫不犹豫的摘下他的乌纱帽,甚至是脑袋!

“本朝自建立以来,采用道、州、县三级制,而道因为管辖范围广袤,名存实亡。百年以来,各地刺史直接向朝廷上书,导致朝廷政务冗繁。

故此,朕决定改道为省,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五个左右的省份,以省辖郡,管辖地方。

如此一来,各郡太守不用事无巨细都上禀朝廷,定可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李瑛抬手轻抚日渐浓密的胡须,字字珠玑的将改革行政区划的方案公之于众。

自魏晋时期,朝廷中枢就有了“省”这个称呼,到了隋唐更是出现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所以文武百官对“省”这个级别并没有什么抵触。

“不知陛下欲将天下如何划分?”

文武百官一直唯唯诺诺也不是个事,作为百官之首的张九龄作为代表发声询问。

既然皇帝不与几位宰相提前商量,那么你就把区划内容对大伙仔细说说,这总可以吧?

“吉小庆,把朕制作的舆图拿来。”李瑛扭头吩咐一声。

“喏。”

吉小庆答应一声,快步走下丹陛,挥手招呼在后殿待命的两名内侍道,“快把圣人亲手绘制的舆图拿来。”

片刻之后,两名身穿绯色宦官服的内侍快步走上丹陛,每人各执一侧,将这张长一丈半,高一丈的舆图展开在满朝文武眼前。

李瑛霍然起身,手持一支特制的竹竿,缓缓走到舆图前,高声道:

“这张舆图是朕花了半个月的功夫,一笔一划的亲手绘制,现在就让朕给你们讲解把全国划分为哪些省。”

百官同时作揖,举着笏板道:“臣等洗耳恭听!”

自唐朝往后,宋王朝曾经以“路”代“道”、而元朝又用行省代替了宋朝的路,及至明朝才正式确定了“省”这个行政级别,并最终沿用到清朝、民国,以及二十一世纪。

由此可见,“省”是最科学合理的划分,李瑛作为一个穿越者,身为一言九鼎的至尊,自然要把它提前推广到世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