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784章 大将筹边今日还

盛唐华章 第784章 大将筹边今日还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11:25:52 来源:小说旗

第784章 大将筹边今日还

长安城的盛夏,蝉鸣如沸。

朱雀大街两侧槐荫匝地,金碧辉煌的宫阙在烈日下泛着耀目的白光。

曲江池畔芙蓉初绽,画舫中飘出琵琶之声,与市井酒肆里胡商叫卖冰镇西瓜的吆喝声交织成一片。

一支百余骑的队伍自西方而来,马上的骑士俱都风尘仆仆,胯下坐骑点缀着许多西域独有的装饰。

为首武将年约四旬出头,生的身高六尺有余,阔面重颐,浓眉大眼,颌下飘荡着一缕美髯,入眼便知是忠臣良将,仅凭气度就能让人折服。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安西节度使任上被调回京城听用的郭子仪。

“长安,我回来了!”

郭子仪放缓马速,抬头仰望金光门上的牌匾。

此去安西一别五载,自己终于又回来了,而金光门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众人策马进城,穿梭在繁华的市井之中。

一名随从忍不住感慨:“听说长安内乱打了一年多,我还以为满目疮痍呢,谁知道竟然比从前更加繁华,真是出乎预料啊!”

郭子仪的府邸位于亲仁坊,是一座拥有四百多间房屋的豪华府邸。

他的父亲历任渭州、吉州、绥州等州刺史,后来还做过兵部侍郎,颇有家底。

郭子仪承蒙父荫,十八岁的时候就官拜左骁卫中郎将,历任河东节度副使、陇右节度副使、北庭副都护等边塞重职,因此才有足够的积蓄在繁华的长安置办家产。

郭子仪的使者已经提前到家报信,此刻阖家上下一百多口人俱都站在门前翘首期盼,等着家主归来。

到了亲仁坊门口,郭子仪吩咐随行的将士前往兵部报道,并在驿馆下榻,等自己领了新差使之后,再带着他们出征。

“我等随时听候节帅召唤!”

百余名随行将校依依不舍的辞别郭子仪,策马赶往兵部。

郭子仪仅仅带着十余名家将穿过牌坊,进入了阔别五年的亲仁坊。

长安城乃天子脚下,天街上的达官贵人如同过江之鲫,因此百姓们对郭子仪的排场也就见怪不怪。

但对于亲仁坊来说,出了一个当朝三品,那可算的上大人物,说是蓬荜生辉也毫不为过。

许多昔日的街坊认出了郭子仪,俱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哎呀……这不是郭节帅吗,你这是调回京城来了?”

一个五旬出头的士人拦住马匹,拱手施礼。

郭子仪急忙下马还礼:“呵呵……刘兄别来无恙,我是郭子仪,一别五年,你依旧风采如旧啊!”

“我整日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倒是节帅在边疆风吹日晒,看起来有些晒黑了。”

刘先生无限感慨,“节帅这是回来探亲啊,还是朝廷另有任命?”

郭子仪笑道:“朝廷另有任命,我这还没进宫呢!”

“择个日子,愚兄在家中设宴,节帅可一定要赏光啊!”刘先生热情的邀请。

“好好好,一定光临!”

郭子仪敷衍几句,心中也没当真。

“哎呦……这不是郭节帅啊?多年不见啦!”

“呀,郭将军,这是回京公干?”

进了亲仁坊之后,寒暄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郭子仪干脆牵着缰绳步行,以免让人觉得自己摆谱,目中无人。

走了大概二里路之后,郭子仪便远远看到阖府上下正聚集在门口等候自己,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跟人说话的时候也变得有些敷衍。

郭子仪今年四十三岁,家里有妻妾五人,四子六女。

三年之前,郭子仪从北庭副都护任上调往安西担任节度使,仅带了一个在北庭新纳的陈姓妾室随行。

可惜这个陈夫人到了安西后水土不服,于去年因病辞世,因此郭子仪便再也没有纳妾,而是孤身一人待在安西,转战各地。

“阿耶!”

看到父亲归来,十八岁的长子郭曜、十四岁的次子郭旰等子女纷纷抢着上前磕头施礼。

“好好好……孩子们都快起来。”

郭子仪从袖子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给儿女每人发了一个见面礼。

“几年不见,曜儿的个头竟然长得比为父都高了,是时候跟随我上阵磨练一番了。”

郭子仪摸着长子的脑袋,一脸欣慰。

郭曜拱手道:“孩儿谨遵父亲吩咐!”

郭子仪的正妻王夫人笑着上前:“大郎今年已经十八岁了,都做父亲了,还能不长个头?”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

郭子仪拍着额头憨笑,感慨不已。

“在安西天天打仗,我都把这事忘了。

我离开长安的时候大郎只有十三岁,归来的时候却已经十八岁了,真是光阴似箭啊!”

接着话锋一转:“对了,儿媳是哪家的女子?”

王夫人笑着道:“阿郎你真是不记事了,妾身不是在书信中提到过,是我族兄家里的二娘。”

王夫人说着话招呼自己的儿媳来参见公公。

“儿媳给公公磕头了!”

十七岁的王氏跪在地上,郑重的给郭子仪磕了个头。

郭子仪急忙弯腰把儿媳扶起,一脸窘迫的道:“唉呀……我忘了准备见面礼,这可如何是好?”

王夫人笑道:“妾身早就给阿郎准备好了,还有孙儿与孙女的。”

马上有侍女端来一些见面礼,由郭子仪转手送给了儿媳。

王氏又向公公介绍了两岁的儿子与一岁的女儿,让两个小家伙给祖父磕头。

“拜见爷爷。”

两个小屁孩穿着开裆裤,趴在地上认真的给祖父磕头。

“哈哈……好好,快让爷爷抱抱!”

郭子仪高兴的抱起两个孙子辈,亲昵的逗弄了片刻。

等郭曜一家子见完礼,作为妾室的几个夫人这才纷纷施礼,拜见当家的:“妾身见过阿郎。”

郭子仪笑着一一执手寒暄:“为夫不在家的时候,有劳诸位夫人侍奉双亲了。”

众妾室纷纷道:“此乃分内之事,都是姐姐以身作则,管理的好。”

接下来,王夫人又向丈夫介绍了两个新女婿,都是郭子仪在外的这几年,她给女儿操办的婚事。

这年头交通不便,倘若大户人家的儿女到了婚配年龄,而丈夫在千里之外做官,正妻就当家做主给儿女操办婚事,最多就是给丈夫写一封书信报喜。

更何况从安西到长安一万多里路程,郭子仪更不可能为了儿女的婚事从安西跑回长安,也不能让儿女耽误了过日子。

两个新女婿给岳父磕了头,领了红包退到一旁。

接下来就是郭子仪的几个兄弟上前寒暄,郭子琇、郭子云等一大帮人,俱都亲热的执手寒暄。

郭子仪花了半个时辰的功夫这才与家眷寒暄完毕,走进了阔别五年的家门。

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年已七十多岁,早就于五六年前致仕还乡,返回老家华州郑县居住

郭子仪走到萧关的时候便派遣家将提前赶到长安,向家人告知自己返京的日期,因此王夫人便派人把老爷子从郑县老家请了过来与儿子相见。

王夫人深知,皇帝把丈夫从安西召回绝不是让他回来赋闲,很可能用不了几天就会再让他出征,这风烛残年的父亲与儿子见面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

因此,能让他们见一面就见一面吧!

白发苍苍的郭家老爷子此刻正在客厅里稳坐泰山,并没有像后辈那样到门外迎接。

郭子仪大步流星的走进客厅,面对着正襟端坐的老父亲纳头便拜,忍不住声音哽咽。

“父亲在上,不孝子郭子仪给你磕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