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799章 大唐宝钞

盛唐华章 第799章 大唐宝钞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11:25:52 来源:小说旗

第799章 大唐宝钞

时值七月下旬,关中地区的夜晚已经有了露珠。

大唐朝廷正在含元殿举行早朝。

李瑛身穿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居中端坐,诸葛恭与吉小庆各自抱着拂尘,分列左右。

作为大唐储君的李俨获准参加早朝,每天都站在丹陛的一侧学习治国之道,听取大臣们的禀奏。

李瑛以慈父的胸怀不仅同意李俨参加早朝,而且还在东宫给他配了一个班子,派去了孟浩然、祖咏、李颀、宇文斌、马千乘等三十多名文武官员去辅佐他,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东宫小朝廷。

东宫逢五、十举行议会,地点设置在东宫“丽正殿”,所有东宫下属官员都需要前去参加,其他时候则需要前往大明宫参加早朝。

“启奏陛下,经过少府监与户部的联合制作,耗时两月有余,终于印发出了第一批「大唐宝钞」,总计一百万贯。”

被任命为财政大臣的刘晏从袖子里掏出印刷精美的纸币,双手呈交给大唐皇帝。

吉小庆急忙跑下丹陛,双手从刘晏手里接过一整套钱币,转身回来呈给皇帝。

“嗯……看起来不错嘛!”

李瑛笑逐颜开的接过这些钱币,仔细打量了起来。

这些纸币的设计灵感是由李瑛提供,借鉴了他穿越前的知识,把纸币加厚,正面和反面都印刷了精美的图案,不同的面值采用不同的颜色。

五钱的整体色调采用褐色、十钱的色调采用绿色、一百钱的色调采用粉红色,五百钱的色调采用土黄色。

拿在手里,李瑛仿佛看到了前世的“百元大钞”,那时候自己穷的叮当响,而现在却拥有了印钱的权力。

当然,这个年代的印刷技术肯定和后世没法相比。

但经过少府监、礼部专业人才两个多月的打磨,看起来依然非常精致,并且采用皇帝的建议增加了防伪钢印。

可以这么说,民间那些奸商要想仿造这种纸钞的难度绝对远超铸造铜钱,没有三两年的研究,想要伪造出来可谓难如登天!

“不错,比朕想象的要好了许多!”

李瑛把纸钞还给了刘晏,“防伪技术还需要继续提高,朕建议每三年左右进行一次回收改版,以防有不法之徒仿造。”

“臣也是这么想的!”

刘晏把纸钞收起来,表示自己的想法与圣人不谋而合。

李瑛继续道:“今天是七月二十五,从八月初一开始,这套纸钞便投入使用,朕给它取名为「大唐宝钞」”

户部尚书裴宽与少府监刘君雅一起出列领旨:“户部(少府监)谨遵圣谕!”

李瑛用威严的目光扫了满朝文武一眼:“自从下月开始,全国所有官员的俸金全部采用一半纸钞一半铜币的方式发放,任何人不得提出异议。”

“臣等谨遵圣谕!”

虽然有很多官员并不想领到纸钞,但在改革的洪流中也无法抗拒,只能跟随着大流乖乖顺从。

“启奏父皇!”

等满朝文武的声音落下之后,太子李俨站了出来。

“太子有何启奏?”

李瑛上下打量了李俨一眼,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这竖子难不成想要反对自己的纸钞政策?

若真如此,那可纯属自己找不自在!

“儿臣请求把我所有的俸钱全部换成纸钞,孩儿身为大唐储君,应该以身作则。”

李俨用清脆的声音给了父亲一个出乎预料的答案。

“哦……原来如此,朕还以为你要反对大唐宝钞呢!”

李瑛闻言欣慰不已,捋着胡须道对在场的太常卿李琬、大理卿李琰、国子祭酒李瑶四人说道。

“既然太子以身作则,你们这些亲王也应该效仿,下个月所有的宗室成员不再发放铜币,全部改成宝钞。”

“臣遵旨!”

三名亲王俱都面无表情的领命,犹如老僧入定,让人猜不透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李瑛解释道:“诸位爱卿也不要以为这宝钞无法推广,为了配合它的发行,朕与四位宰相,以及户部、国子监制定了严密的计划。

假以时日,大唐宝钞必然能够取代沉重的铜钱,成为我们大唐的主流货币。

刘晏啊,你向满朝文武介绍一下咱们的宝钞推广计划!”

“臣遵旨。”

财政大臣刘晏再次出列,捧着笏板对满朝文武侃侃而谈。

“其一,朝廷给全国官吏发放的俸钱采用宝钞与铜钱相结合,半钞半币,要求全国官员积极使用宝钞。

其二,要求全国各地盐商向官府采购食盐之时,必须使用宝钞支付货款;若使用铜币或者金银采购,那就增加两成的采购价格。

其三,如果各地百姓使用宝钞缴纳赋税,各地官府必须给其减免一成的税金。

其四,朝廷将会在全国各地逐步开设国营钱庄,接受百姓存储,并在异地提取,这样出门做生意的时候就不用携带沉重的金银铜钱跋山涉水。

下官相信,在这四条政策的配合下,大唐宝钞一定会逐步取代铜币,成为大唐的主流货币。”

听了刘晏的介绍,那些在心里犯嘀咕的官员稍稍定下神来,看来这种宝钞多少还会有点价值,不会迅速成为废纸。

要不然,皇帝老子拿废纸给全国官员发俸钱,实在太糊弄人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正所谓“柿子要捡软的捏”,陛下为何不给百万官兵用纸币发军饷?

明摆着官吏们好欺负,不怕官差抗议呗!

关于改革货币的朝议暂时结束,工部尚书韦坚又出列禀报。

“启奏陛下,汛期已过,在工部的积极应对之下,全国各地大小江河安然无恙,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洪灾。

并且,我们工部已经选了十几个绝佳场所,计划于八月底修建水库,造福百姓。”

“好好好……韦卿干的不错,还望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李瑛勉励了韦坚一番,“防洪乃是关系着百姓生死的大计,片刻容不得马虎。”

“臣定当谨记陛下教诲,朝乾夕惕。”

韦坚作揖领命,正气浩然。

就在李瑛准备宣布散朝之际,忽然有守卫宫门的内侍飞奔来报。

“启奏陛下,有来自济南的使者送来八百里加急奏折!”

“哦……呈上来!”

李瑛眉毛一挑,命令吉小庆去把奏折接过来。

片刻之后,奏折送到了大唐皇帝的手中。

他迅速拆开信封,从里面抽出因为潮湿而发黄的信笺,迅速阅读了起来,看完之后不由得仰天大笑。

“哈哈……郭子仪果然没有让朕失望,他于六月底率部抵达济南城下,仅仅用了二十多天便拿下了济南城,成功切断了黄河两岸叛军之间的联系!”

李瑛把郭子仪的奏折交给中书令张九龄,让各部长官自己阅读内容,一起分享这场大捷。

济南之战历时半月,全歼守军三万余人,守将蔡希德横剑自刎,两万五千叛军全部做了俘虏。

加上泰山、临邑两场伏击战,总共歼灭、俘虏叛军五万余人,消灭了八分之一的燕军力量,对安史集团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

“传朕旨意,擢升郭子仪为山东兵马大都督,授开府仪同三司,赐爵太康县公,统率山东境内所有兵马。

自行择机南下,会同仆固怀恩合围徐州,争取早日歼灭叛军主力,平定这场叛乱,让大唐重归太平!”

李瑛端坐在龙椅之上,高声下达了对郭子仪的封赏。

他要让天下所有的将领看到,只要你能立下功劳,朝廷绝对不会吝啬封赏。

同时,为了树立郭子仪的绝对权威,李瑛又传旨让国丈杜希望率领三万将士穿过河南,前往荆州、武陵一带剿灭盘踞在那里的李琦、苏庆节势力,让这一支疥癣之疾不再骚扰地方。

这一年来没有收拾苏庆节是因为没有腾出手来,现在这翁婿两个等着乖乖的授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