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909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盛唐华章 第909章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7 19:09:33 来源:小说旗

听了张九龄的话,李瑛安抚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生病这种事强求不来。张相只需宽心,好生养病,定能好转。”

张九龄凄然一笑:“病来如山倒,我大年三十还小酌了半斤白酒,谁知道初一就浑身无力,头脑昏沉,大概是寿限将至。”

站在旁边的张济插话道:“自从六叔阵亡之后,家父便伤心不已,夜间睡眠不佳,白天食欲不振,积劳成疾,以至如此!”

李瑛在床榻边上坐了,拍着张九龄的手背道:“张相啊,人都有一死,或者轻于鸿毛,或者重于泰山。

令弟为国捐躯,大唐朝廷将会铭记他的功劳,你也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切勿过度悲伤。”

张九龄感慨道:“臣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六郎之死固然让我悲伤,但此番病情绝非悲伤所至,怕是大限之期已到……”

见张九龄说的动情,李瑛不禁有些感触。

或许就像张九龄说的那样,他的寿命可能真的走到了尽头,自己的穿越也只是让他延长了一年的生命而已。

张九龄用苍老发烫的手掌握着李瑛的手,诚挚的道:“陛下能来探视老臣,我张九龄死亦瞑目,只是临死之前有些肺腑之言想要告知于陛下……”

李瑛难过的道:“朕来晚了,朕本以为爱卿只是感染了风寒,没想到你竟然病的如此厉害,朕早就应该来看你。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只要能满足你,定然答应!”

“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重用贤能,平定叛乱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老臣以为陛下要想成为比肩太宗的明君,尚需要提拔一位甚至多位贤相。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陛下固然英明神武,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能够选拔三五良相,当可使得圣人对国家的治理如同猛虎添翼,事半功倍。”

张九龄握着李瑛的手掌,发自肺腑的说道,“譬如太宗手下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贤相,先帝手下有姚崇、宋璟。

陛下要想成为千古一帝,也应该提拔重用一位有能力、有德操、有格局的宰相担任左膀右臂,方能重兴大唐,再现盛世。”

李瑛有些遗憾的道:“张相便是这样的贤相啊,朕盼望着你能早日病愈,下床辅佐朕中兴大唐,创造盛世。”

“呵呵……”

张九龄发出一声爽朗的笑声,“陛下能如此夸赞老臣,张九龄心中感激不已。

只不过臣人品固然还算正直,但能力却不足以与以上这些贤相相提并论,这点自知之明老臣还是有的。”

“张卿你谦虚了。”

李瑛笑着恭维了张九龄一句。

但实事求是的说,张九龄这番话也不算谦虚,他的节操固然高尚,但论治国的能力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还有一定的差距。

“除了张卿之外,朕手下现在还有三位宰相,爱卿认为他们将来能否成为房、杜那样的贤相?”李瑛非常认真的求教。

“咳咳……”

张九龄咳嗽了一声,接过张达递来的瓷碗喝了一口热水润润嗓子,继续侃侃而谈。

“臣以为这三人都难成为房、杜一样的宰相,甚至想要比肩姚、宋也非易事。

颜杲卿性格刚正不阿,格局远大,能力出众,又在盛年,倒是个不错的副相。

但因为性格太直,不懂得圆滑退避,将来若与皇权发生冲突,恐其很难左右逢源,圆满解决。”

李瑛听得频频颔首,面色凝重。

这番话可谓张九龄的肺腑之言,若不是他病入膏肓,肯定不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同事。

自李瑛入主长安至今,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君臣之间一直齐心协力,尚未爆发矛盾。

但这可能跟天下尚未太平有关,西边有吐蕃,东边有叛军,百万大军不是缺粮就是缺钱,满朝文武必须绷起神经来应对,根本没有时间来内耗。

但等将来天下太平了,满朝文武还能这样对皇帝的命令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吗?

恐怕很难!

就在李瑛推出大唐宝钞的时候,就曾经遭到许多官员的暗中抵触,只不过在刘晏的出色表现之下被迅速化解。

但随着天下承平,矛盾不断积累,天知道什么时候大臣们会就会对皇权产生不满情绪。

以李隆基之强硬,也曾经因为废黜自己这位太子引起张九龄的强烈抵触,甚至不惜以罢相离京为代价,也不肯屈服服软。

在整个大唐的历史中,相权绝不是对皇权唯唯诺诺,任凭宰割。

等自己将来废黜李俨这个太子的时候,会不会也有一个张九龄一样的宰相站出来抵制自己?

李瑛想到这里深表忧虑,更加感激张九龄的这番肺腑之言。

想要做一个盛世明君,手下确实需要一个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有能力、有格局,还能为皇帝着想,处事中庸的贤相。

在这一点上,颜杲卿确实不太符合。

他的能力虽然很出色,对大唐也忠心耿耿,人品也刚正不阿,但因为太过正直了,就缺少一些圆滑,若是让他成为首相,恐怕等将来天下太平了大概率会与自己产生冲突。

武则天在位期间更换了六十多个宰相,李隆基在位先后起用了三十多个宰相,之所以如此频繁更换,就是为了寻找一个既听话又有能力,能够平衡相权和皇权的人。

武则天穷其一生没有找到,李隆基找到了,那就是李林甫。

可能对于大唐来说,李林甫是个奸臣,但对于李隆基来说,却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宰相。

世人可以骂李林甫坏,但却不能骂李林甫菜,能在性格多疑的李隆基手下担任十九年宰相,李林甫绝非庸才。

纵观整个唐朝历史上,在能力与情商上胜过李林甫的宰相不超过两只手,只可惜心术不正,终究成了奸臣的代表。

张九龄继续说道:“故此,臣以为颜杲卿只能作为副相,决不可为正。”

“张相的话,朕记在心里了!”

李瑛颔首应允。

在大唐王朝,虽然被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之后就可以被称之为宰相,但只有中书令才是真正的首相,掌管门下省的侍中可以视为“副相”。

“至于李适之,此人性格倒是圆滑,能够左右逢源,团结同僚,也不会轻易得罪人。

但正因为不敢轻易得罪人,所以他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该强硬的时候不能强硬,害怕得罪门阀,担心自己树敌。

他这种性格也不适合担任首相,不能帮助陛下中兴大唐,也就只能做个辅相。”

张九龄端起瓷碗喝了几口,滋润下干涸的喉咙。

站在床边的张拯、张济、张达三兄弟脸色几乎都绿了。

老爹你这样评价几个当朝宰相,不怕得罪同僚吗?

万一你隔了屁,我们兄弟将来这仕途怎么走?

“父亲,太医嘱咐你少说话多休息,还是不要再说了。”

张拯实在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张九龄摸了摸花白的胡须,笑道:“阿耶一直在等圣人到来,尔等怎能让我闭嘴?”

李瑛双眸微动,抬起眼帘吩咐站在身边的吉小庆,以及远处的吕奉仙道:“你们都下去吧,朕单独与张相说话。”

“喏!”

吉小庆与吕奉仙会意,一起施礼退出了房间。

张九龄挥了挥手,撵着三个儿子离开:“你们都出去吧,让老夫爽利的与陛下说说心里话……”

“是!”

张拯三兄弟对视了一眼,只能无奈的退出了房间,只留下君臣二人继续探讨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