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宋时行 > 第289章 奇袭牟驼岗

宋时行 第289章 奇袭牟驼岗

作者:庚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6:47: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柔福帝姬的命运是否会改变?

玉尹并不知道!

但是把王燕哥留在柔福帝姬身边,至少能多一份保障。再不济,玉尹也可以通过王燕哥来掌握柔福帝姬的行动。只要柔福帝姬不入金营,那历史上凄惨的命运,说不定便可以发生改变。玉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若非王燕哥的横空出世,他甚至有可能让燕奴去保护柔福帝姬。当然了,这些事情,不足为外人道。

正月十七日,种师道抵达开封城下。

身为领枢密院事,种师道抵达之后,也就顺理成章接手了开封防务。

在仔细询问了开封战事的过程后,种师道忍不住道:“伯纪却是太谨慎了,御敌城外固然是好,可虏贼兵临城下,却会对官家造成冲击,这议和也就顺理成章。

若那玉尹在郭桥镇大捷时,伯纪能出兵相助,局势便不会如此被动。

伯纪是老成谋国之法,虽一番忠义之心,却独独忽视了官家的感受,实在是不应该啊。”

幸好,李纲不在这里,否则的话,必有一番争执。

张叔夜也连连摇头,不过出于和李纲的交情,他还是忍不住为李纲辩驳了两句。

“种相公说得不错,不过也忽视了当时情况。

那玉小乙不停军令,擅自行动,李尚书便是得了消息,恐怕也难以给予支持……毕竟这敌我势态并不明朗,自家倒是觉着,李尚书坚守开封,也是上上之策。”

种师道已年75岁,早就过了那种和人争执的年纪。

此次,他是带病前来,一路奔波,到了开封之后更没有片刻歇息,早已经疲惫了。

张叔夜说完,他便一摆手笑道:“我并非是责怪伯纪。只是觉着此事他做得有些谨慎,并无指责之意。玉小乙虽说是擅自行动,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倒也情有可原。伯纪当时既然能下决心帮那玉小乙补了军令,若能再出兵支援一回,说不得能趁机夺回封丘,便可以御敌在开封府之外,官家自然也就没了太多顾虑。”

张叔夜这一回。倒是没有再为李纲说话。

他也知道。种师道并非是指责,而是感叹坐失良机,以至于局势糜烂到如今地步。

官家的心思!

李纲是一个直臣。却非良相。

他为人耿直,可这辈子,怕就要栽在这耿直之上。

有宋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打仗打赢了,是士大夫的荣誉,可若是输了,便是皇帝无能。

这也是历代皇帝,不愿意轻启战端的一个原因。再加上有宋以来重文轻武,对于武事多少也就有些抵触。若换在后世的说法,老赵皇帝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打仗,劳民伤财。而且很容易助长武将骄横之气。

若是赔款议和,出钱的便是士大夫和那些百姓,而且背负骂名的,也是那些士大夫,与皇帝没有牵连。如此形式之下,老赵皇帝们自然不愿意和对手死拼,以维护他们的脸面。

开封一战。成就了李纲的名声。

外面说起来,便说是李纲主持大局,击退虏贼,但与赵桓没有半点关系。

若说赵桓没有忌惮?那是不太可能……偏偏李纲又是个强项令,道德虽好。却太耿直,不晓得变通。你主持大局这么久。可曾有过一回,去突出赵桓的重要性?

倒是三番五次阻止赵桓离开,让赵桓颜面无光。

相反,耿南仲那些人虽然没有主持大局,却时时刻刻突出了赵桓的重要性。

说到底,耿南仲这些人知道赵桓的心思,懂得迎合;而李纲就算知道,也不屑为之。

这也就是赵桓对他生出不满的主要原因。

可笑,李纲却不自知……

种师道久历宦海,可说是历经三朝。

若不懂得揣摩官家心思,也不可能做到如今的位子。只看他在西北时,童贯曾坚持主张,种师道只是辩驳两句,便不再劝说。到童贯兵败,他又出面收拾残局,上疏对策,恳请徽宗皇帝做出决定。对于老赵皇帝们的心思,他是再了解不过。

他有些后悔,若是早一日回来,说不定可以缓和这局面。

李纲终究是书生意气太重,哪怕他守住了开封,却注定此人日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会任何人说。

种师道初至开封,对如今开封城内的情况不太了解。

加之各方援军抵达,也需要他来出面协调,所以也不会随随便便做出决断来……

在仔细研究了开封之战的过程后,种师道对玉尹,产生了浓厚兴趣。

“张相公是否发现,这玉小乙对战局,可是敏锐的紧啊。”

张叔夜点头道:“是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此子在郭桥镇的行动,颇有神来之笔。而且他在牟驼岗就任,似乎早就预料到虏贼会打来开封,提早开始转移粮草,才使得虏贼抵达之后,未能占得任何便宜。此后朝阳门之战,更显出猛将之姿。

能够救援厢军大营,还带着一干残兵败将挡住数倍于己的虏贼,端地是不容小觑……

说来,犬子倒是占了他的便宜。若无小乙死战朝阳门,伯奋断无可能将虏贼击溃。他方才也与我提起此事,言那玉小乙堪称我大宋死士,能称得上是国之栋梁。”

张叔夜言语之间,颇有赞赏之意。

种师道笑了笑,“此人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

前年虏贼使团前来,便是他率先揭露虏贼要割让三镇的事情,最终使太上道君改变了主意。他那大宋时代周刊,我也觉得很好。早在之前,他在文章中便提出郭药师那三姓家奴不可重用,却无人相信。而且大宋时代周刊,也是最早对虏贼做出评价,并言宋金之间,早晚必有一场恶战……这个人虽出身市井,确有忠义之心。而且眼光不差。张相公,我有意把他要来枢密院,做个记室你看如何?”

枢密院记室,类似于后世秘书处的性质。

不过在职责上,又有一些参谋的权力。玉尹身无功名,能入枢密院,本就是一个不小的奖励。

张叔夜却忍不住笑了,“种相公怕是说的晚了。”

“哦?”

“我刚从伯奋那里得知。官家已敕令玉小乙为太子诸率府率。从兵部调出。

若早一日说,倒是不难办理。可现在……玉小乙已经领了敕令,并从太子那边接过了率印。种相公这时候再去讨要。只怕要去找太子说,我看这难度可是不小。”

种师道闻听,白眉一蹙。

“那我便去找太子要人。”

“难!”

张叔夜叹了口气。“种相公可知道,玉小乙为何会被敕令除太子诸率府率吗?”

“这个……”

“伯奋在宫中倒是有几个熟人,恰好便有在那紫宸殿当值的。

据说那日圣人带着太子到紫宸殿,言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玉小乙,何不把他调去做诸率府率?你也知道,圣人那性子贤淑,从不干预政事。可若是她开了口,官家便不会反对。太子也说,枢密院兵部待玉小乙不公。与其留在兵部受气,倒不如做他的诸率府率。

官家本有些犹豫,还是圣人道:玉小乙是个忠臣,既然被排斥,留下来也非善事,倒不如去太子身边做事……结果,官家便同意了此事。今日敕令玉小乙除诸率府率。”

“排斥?”

种师道才抵达开封,自然不可能清楚玉尹的遭遇。

哪怕玉尹再被他看重,可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马使,能入得他法眼便不错。

张叔夜道:“种相公莫非不知。玉小乙在驰援郭桥镇的时候,于广济河渡口斩杀封丘县令汪梃。此事虽说被官家压下来。可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李尚书当时在郑望之的劝说下,扣下了本属于玉小乙的七百兵马。以至于朝阳门之战时,玉小乙手中兵力甚至不足千人。此事不知怎地被官家知晓,对伯纪也颇为不满。”

种师道那两道白眉,几乎扭在了一起。

他倒是不清楚这件事,以至于听了张叔夜讲述之后,也觉得李纲做的有些过分了。

“那伯纪……”

“伯纪尚不知此事,估计他便是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也难怪,有宋以来,武将地位日益降低。

莫说是玉尹,便是那大名鼎鼎的狄青,也曾被欧阳修等人羞辱,却不敢有半分不满。

玉尹说到底,终究不算是正经读书人,更没有功名在身。

而在李纲看来,玉尹杀了汪梃,便是大逆不道,给他些教训,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他却没有想到,这么一件在以往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却给他带来了巨大麻烦。

官家是如何知晓?

种师道只要略一猜想,便能猜出一个大概。

可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此事,听张叔夜说完之后,也只能连连摇头,发出一声叹息。

却可惜了,那玉小乙……

不管种师道是如何看重玉尹,但说到底,而今的玉尹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种师道身为领枢密院是,自然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投注在一个小人物的身上。毕竟,当务之急要解决的,还是开封城外的完颜宗望。

官家既然不愿意再打下去,种师道自然也不可能与李纲那样,硬顶着和赵桓作对。

李梲已返回开封,并呈报了与完颜宗望的和谈结果。

赵桓授权李梲,可以向女真增加岁币300-500万两,犒军费用也是300-500万两。

另外,赵桓命李梲私下里向完颜宗望行贿黄金一万两,以期能完颜宗望同意。

可是结果,完颜宗望却提出了犒军费用五千万两,绢采各一百万匹,牛马各万匹的条件。同时,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要求以亲王和宰相做人质,才可以同意退兵。

乍听这要求,许多人会以为大宋是处于劣势。

可实际上,真正处于劣势的却是女真人。偏偏完颜宗望的狮子大开口。居然还要被堂而皇之的拿出来商议。

赵桓而今正在和耿南仲等人商议此事,不过这消息,却已经传到种师道耳中。

种师道乍听之下,哭笑不得。

若依着他的想法,定然会二话不说,起兵相争。

你完颜宗望不过四五万人,可我大宋确有二十多万人;你完颜宗望已成了孤军,甚至连粮草都成了问题。居然还要提出这般非分要求。实在是太过嚣张。可是看如今的状况。赵桓既然在商议此事,说不定便有可能,同意完颜宗望的要求。

种师道也有他的原则。

我可以迎合皇帝的心思。甚至我可以同意你增加岁币,但三镇绝不可以割让出去。

早在徽宗皇帝在位时,女真人便打过三镇的主意。

不过那一次。由于各种原因,朝廷没有同意女真人的要求。可这一次,若赵桓急于求和,说不得真有可能答应下来。这样的话,种师道是万万不能够接受……

“嵇仲,完颜宗望敢这般嚣张,也是看准了官家不愿再战的心思。

其他事情,我都可以忍,唯有三镇。绝不能割让。可是朝阳门一战,对官家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我担心官家害怕虏贼再战,会同意完颜宗望的这个要求。若真如此,只怕虏贼气焰更炽,而我大宋北疆,再无门户可守……实我大宋之难啊。”

嵇仲,便是张叔夜的字。

他点点头。也非常赞成种师道的说法。

“种公所言,我自知之。

然则这件事怕非我等可以做主。若官家一力割让,你我也很难阻止……这件事,种公可有解决之道?”

种师道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片刻后他沉声道:“嵇仲。当务之急,是要官家恢复信心。不再畏惧虏贼。我们需要一场大胜,一场实实在在,能令官家振奋的大胜,方能消除此前朝阳门之战所产生的影响。你以为,可否偷袭牟驼岗呢?”

“偷袭金营?”

张叔夜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若能成功,想来官家对虏贼的畏惧,便可以减少许多。”

他沉吟片刻,又抬起头道:“只是此战必须要胜,而且还要使官家知晓,否则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如这样,你我便即刻入宫,与官家商量此事,如何?”

既然是偷袭,这关键便在于一个奇、一个快。

种师道白眉紧蹙,有些犹豫不定。

按照他的想法,这件事不能告诉赵桓,趁着完颜宗望还在等候消息的时候,连夜出兵偷袭,打他个措手不及之后,再与赵桓知晓。可他也知道,若真个背着赵桓行事,说不得会弄巧成拙。打赢了,赵桓会认为自己拥兵自重,产生怀疑;若打输了,赵桓也会对他产生不满。最终的结果,反而有可能让赵桓下定决心。

种师道并非眷恋这官位,但是却不愿在这个时候,与赵桓产生矛盾。

他再三思量,最终同意了张叔夜的主意,“既然嵇仲也赞成,便叫上伯纪,咱们立刻入宫求见。”

玉尹回到观音巷,天色已晚。

燕奴等人得知玉尹将出任太子诸率府率的消息时,也是格外激动。

“以小乙哥与太子的关系,日后便少了许多衿肘,可以自在许多……不过,为何让王家姐姐入宫护卫柔福帝姬?嬛嬛在宫中,有那许多高手保护,何必劳动王家姐姐?”

玉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难不成告诉燕奴,他知道这开封,定然会被攻破。

那位柔福帝姬,将会被女真人掳走,受尽苦难?这种话说出来,便是燕奴再相信他,也不会认同。

“马指挥被杀,王家姐姐孤身一人在这开封,怕也难以支撑。

弄不好,她可能会等开封之战结束之后,便返回老家,岂不是耽搁了十三郎的好事?”

玉尹思来想去,只能把高宠拉出来做挡箭牌。

“十三郎性子沉闷,好不容易动了心,怎地也要成全则个。

开封居大不易,王娘子和九儿姐你又不同,若没个收入,也难以为继。再者说了,她一个寡妇一个人在这里,也确实艰难。若是得了柔福帝姬关照,不但能立足开封,还可以成全了十三郎的好事。呵呵,我也是为十三郎考虑,才作此决定。”

燕奴和杨金莲等人听了,顿时连连点头。

当下,玉尹也怕说漏了嘴,便借口明日有事,早早歇息。

这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玉尹持诸率府率印,便到了兵部办理手续,而后前往延丰仓大营。

赵谌吩咐,让他把他的部下都带过去。

延丰仓这些手下,虽说伤亡惨重,可是在经历过一场血战之后,确是一笔宝贵财富。

玉尹到了延丰仓,便招来了朱梦说陈东和董先三人。

闻听自己将归入太子诸率府,朱梦说等人也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他们也知道,玉尹而今的难处。

便是从兵部出来,留在殿前司,也不是长久之计。

高俅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若在殿前司还好,能有个照拂;若高俅走了,换个人接掌殿前司,少不得又是一桩麻烦。玉尹在朝堂上不受待见,与其这般,倒不如去太子诸率府来的痛快。至少在太子诸率府,不但有太子照拂,也少了衿肘。

玉尹见众人都不反对,也就不再犹豫。

他立刻命朱梦说等人清点花名册,进行整顿。

而他自己,则在安排好了事情之后,便匆匆赶去东宫报到。

毕竟,从今天开始,他便要在太子身边效力……

哪知道,刚进了东寝阁,赵谌便把他拉到旁边,神神秘秘道:“小乙可知,又要开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