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唐李庚传 > 第394章 禅位求道,风云新起

大唐李庚传 第394章 禅位求道,风云新起

作者:一只修仙的小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12:52:13 来源:小说旗

长安城的皇宫之内,气氛庄重而肃穆,仿佛连空气都被这股凝重的氛围所凝滞。上次太白金星下凡的场景,还如昨日之事般历历在目,那璀璨夺目的金光,从九天之上直射而下,仿佛将天地都连接在了一起,刺得人眼睛生疼;太白金星那超凡脱俗的仙姿,周身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更是深深烙印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心中。自那之后,李隆基时常独坐于宫殿的御书房内,对着窗外的天空出神,窗外的世界依旧繁华热闹,可他的心思早已飘向了那遥远而神秘的修仙问道之路,心中满是对天地奥秘的无尽向往。

这日,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李隆基坐在书桌前,手中轻轻摩挲着一份早已写好的诏书,诏书的纸张微微泛黄,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他多年的帝王威严。他的脸上,神情复杂难辨,深邃的眼眸中,有对往昔辉煌岁月的追忆,那些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也有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憧憬,那未知的天地奥秘,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他。

“陛下,太子殿下和李庚丞相求见。”门外,高力士那恭敬而尖细的声音适时传来,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

“宣他们进来吧。”李隆基放下诏书,微微坐直身子,抬手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绣着金龙的华丽龙袍,试图让自己的仪态更加庄重。

太子李亨和李庚丞相快步走进书房,李亨的步伐急促而有力,神色间带着几分疑惑与不安;李庚则步伐沉稳,神色恭敬,举手投足间尽显丞相的风范。一进书房,两人便立刻跪地行礼,动作娴熟而规范:“臣等参见陛下。”

李隆基看着眼前的两人,心中感慨万千。李亨正值壮年,身姿挺拔如松,那宽阔的肩膀仿佛能够扛起整个天下;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沉稳,这些年在朝中协助处理政务,经历了无数的朝堂纷争与民生琐事,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李庚,身为丞相,智谋过人、心怀天下,多年来为大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是他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

“亨儿,李庚,你们可知,上次太白金星下凡,对朕触动极大。”李隆基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向往,那是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也是对修仙问道的渴望。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太白金星下凡时的那一幕,“朕在位多年,虽创下开元盛世之辉煌,将大唐的威名远扬四方,百姓安居乐业,万邦来朝。但面对这世间的诸多未知与劫难,朕深感自身力量之渺小。如今,朕决定退位,将皇位禅让于亨儿,朕欲专心修炼,以求超脱,探寻这天地间的真正奥秘。”

李亨闻言,顿时震惊不已,他的眼睛瞬间瞪大,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扑通一声跪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急切地说道:“父皇,这万万不可!您乃大唐之主,大唐不能没有您啊!您在位期间,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儿臣深知您为大唐付出了多少心血,如今怎能轻易退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震撼。

李庚同样面露惊讶之色,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恭敬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大唐国运,还望陛下三思。陛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举世瞩目,若陛下退位,朝堂上下恐人心惶惶。”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李隆基摆了摆手,神色坚定:“朕心意已决,这几日,朕已将禅位诏书拟好,只等选定良辰吉日,便昭告天下。亨儿自小聪慧,又心怀天下,定能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李庚,朕退位之后,朝堂之事,还望你多多辅佐新皇。”

李庚心中一震,忙跪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亨眼眶微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深知父皇心意已决,难以更改。他强忍着泪水,哽咽着说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儿臣实在放心不下父皇,修行之路艰难险阻,父皇可要保重自己。”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与不舍,毕竟父子情深,他怎能不担心父皇的安危。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们能如此,朕便放心了。日后,朝堂之事,亨儿你需多多费心。若有疑难,可与李庚及朝中大臣商议,切不可独断专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要学会权衡利弊,恩威并施,方能掌控全局。”他语重心长地叮嘱着,将自己多年来治理国家的经验、朝中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向李亨和李庚交代清楚。

两人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将这些话语牢记心中。李亨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肩负起大唐江山的准备;李庚则神色凝重,深知自己辅佐新皇的责任重大。

几日后,长安城的朱雀广场上,人山人海。阳光洒在广场上,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期待,有的带着忧虑,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在众人的瞩目下,李隆基登上高台,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依旧散发着帝王的威严。他展开禅位诏书,声音洪亮而清晰,宣读着这一改变大唐命运的诏书。诏书的内容,瞬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们的讨论声。有人为新皇登基而期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人为李隆基的退位而感慨,回忆着他在位时的点点滴滴。

李亨在众人的簇拥下,接受了皇位的传承。他身着崭新的龙袍,龙袍上的金龙仿佛活了过来,张牙舞爪,尽显威严。他望着台下的臣民,心中满是使命感与责任感。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大唐的兴衰荣辱,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而李庚站在一旁,神色庄重,暗暗发誓定要辅佐新皇开创大唐新的辉煌。

而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悄然离开皇宫,前往皇家的修行圣地——终南山。终南山中,云雾缭绕,静谧清幽,仿佛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仙境。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欢迎这位帝王的到来。李隆基在一座古朴的道观前停下脚步,道观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屋檐下悬挂着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望着道观的牌匾,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杂念渐渐消散。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掌控天下的帝王,而是一个一心求道的修行者。他走进道观,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而大唐的历史,也将在李亨和李庚的携手努力下,翻开新的一页,未来的风云变幻,都将围绕着这一场皇位的更迭和修行的抉择徐徐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