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唐李庚传 > 第423章 书院初逢,志同道合

大唐李庚传 第423章 书院初逢,志同道合

作者:一只修仙的小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12:52:13 来源:小说旗

开学典礼结束后,暖阳高悬,为长安书院的每一处角落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辉。李逸满怀期待,在这充满书香气息的书院中四处闲逛,他渴望能尽快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到这片知识的海洋。

当他漫步到藏书阁附近时,一阵激烈的争论声隐隐约约从一间偏房传出。李逸心中好奇,脚步不自觉地循声而去。他轻轻推开那扇半掩的房门,屋内的景象瞬间映入眼帘。

只见屋内,几个身着不同款式长衫的学子正围坐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专注与激动,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一位身着蓝色长衫的学子,身姿挺拔,此刻正慷慨激昂地说着:“我认为,治国应以儒家的仁政为本,唯有君王心怀百姓,关爱民生,国家方能长治久安。你看那古代贤君,无一不是以民为贵,施行仁政,才换来盛世太平。”他的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笃定。

话音刚落,另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学子立刻站起身来,反驳道:“此言差矣!法家的律法严明才是关键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严苛的律法约束,百姓如何守序,国家又如何治理?”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神情十分激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李逸被他们热烈的讨论深深吸引,心中的想法也如潮水般涌动,忍不住加入其中:“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只是在我看来,儒法两家并非完全对立,反倒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儒家的仁政,犹如春风化雨,能收揽民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而法家的律法,恰似坚固的基石,能端正纲纪,维护社会秩序。二者相互结合,才能铸就真正的盛世。”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独特的力量,新颖的观点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一时间,屋内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李逸,眼中满是惊讶与赞许。片刻后,之前那位蓝色长衫的学子率先反应过来,笑着说道:“这位兄台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快来,快来坐下一同讨论。”众人纷纷附和,热情地邀请李逸坐下。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李逸渐渐结识了赵轩、周宇和林悦三位学子。赵轩性格豪爽,说话声如洪钟,学识渊博得如同浩瀚的海洋,对历史典故更是了如指掌,随便提及一个朝代,一段往事,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述其中的精彩细节;周宇心思细腻,一双眼睛透着睿智的光芒,思维敏捷得如同闪电,总能在复杂的问题中迅速抓住关键,给出清晰的分析;林悦则文静内敛,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着大家的发言,但一开口,便是妙语连珠,她饱读诗书,尤其对诗词歌赋有着独到的见解,那些优美的词句从她口中说出,仿佛带着别样的韵味。

四人虽性格各异,但对学问的热情却如出一辙。一番交谈下来,大家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李兄,能在此结识你,真是幸事!”赵轩大笑着拍了拍李逸的肩膀,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喜悦,“以后咱们可要多多交流,共同探讨学问。”

李逸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自然,能与诸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识,是我的荣幸。日后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从那以后,李逸和这三位新朋友便形影不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湖面的薄雾,他们就已经来到湖边,整齐地站成一排,高声诵读经典。微风轻轻拂过,湖水泛起层层涟漪,他们的声音在湖面上回荡,仿佛与这自然融为一体,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与领悟;午后,烈日高悬,他们会寻一处茂密的树荫,席地而坐,面前摆着笔墨纸砚和翻开的诗集。他们探讨诗词的韵律与意境,从李白的豪放洒脱,到杜甫的沉郁顿挫,每个人都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又因一个精妙的解读而开怀大笑;夜晚,万籁俱寂,整个书院都沉浸在静谧之中,他们则聚在宿舍里,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那摇曳的灯光映照着他们专注的脸庞,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治国安邦的策略,从民生疾苦,如百姓的赋税负担、农田的收成,到边疆防务,像如何抵御外敌入侵、加强边境的守备,无所不谈。

一日,书院的夫子布置了一道难题,要求学子们深入分析当下长安的经济形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李逸和他的朋友们得知后,立刻聚在一起,准备迎接这个挑战。

他们先是一头扎进藏书阁,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资料中寻找线索。赵轩一边翻找,一边嘴里念叨着:“长安的经济情况复杂,我们必须找到最准确的数据和案例。”周宇则在一旁仔细地记录着找到的重要信息,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这些资料对我们分析问题很有帮助,一定要整理好。”林悦也不闲着,她凭借着自己对历史经济的了解,为大家筛选出一些关键的参考书籍。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然后围坐在一起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赵轩皱着眉头,神情严肃地说:“如今长安商贸虽繁荣,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说这商税吧,过重的商税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商人喘不过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周宇接着说:“没错,而且交通方面也不容乐观。道路不够畅通,货物运输起来极为不便,这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阻碍了商贸的进一步发展。”

林悦则轻声说道:“我觉得还可以从拓展市场入手,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打开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李逸认真聆听着大家的意见,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记录下重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不仅要解决这些表面问题,还应从根本上入手,鼓励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比如,利用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人。这样既能丰富长安的经济业态,又能提升长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齐心协力,将各自的观点整理成一篇详实的文章。他们逐字逐句地斟酌,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观点都清晰明了,每一条建议都切实可行。

当他们将文章呈交给夫子时,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夫子看完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课堂上对他们的文章进行了点评:“李逸、赵轩、周宇、林悦,你们这篇文章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提出的建议也极具可行性。从你们的文章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学问的热情和钻研精神,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不断进步。”

得到夫子的肯定,四人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刻,他们更加坚定了在书院努力学习的决心,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共同成长,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为长安的繁荣贡献力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