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唐李庚传 > 第440章 长安诗会,才情竞放

大唐李庚传 第440章 长安诗会,才情竞放

作者:一只修仙的小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9 12:52:13 来源:小说旗

在李白来访的热情余韵还未消散之时,李庚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文社的邀请函,邀请他携家人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长安诗会。诗会定在正月初十,地点选在长安城外风景秀丽的灞河之畔,那里碧水潺潺,垂柳依依,冬日的萧索也难掩其独特的韵味,是文人墨客们吟诗作赋的绝佳之地。

李庚将邀请函递给永穆公主和李逸,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议。李逸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得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父亲,母亲,我们一定要去!我早就盼着能参加这样的诗会了,听说诗会上能见到好多有名的诗人,还能听到他们现场作诗,肯定特别精彩!”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诗会现场。

李庚看着儿子那充满渴望的模样,笑着点了点头:“既然逸儿这么想去,那我们就一同前往。这也是个增长见识、结交文人雅士的好机会。”永穆公主也微笑着表示赞同:“是啊,平日里难得有这样的雅事,一家人去凑凑热闹,感受一下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好。”

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李逸兴奋得一夜未眠,脑海里不停地想象着诗会的场景,幻想着自己也能在诗会上一展身手,得到大家的赞赏。

正月初十清晨,天色尚早,李府便忙碌起来。李庚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袍,袍上用银线绣着淡雅的云纹,这些云纹线条流畅,仿若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腰间系着一条墨色的腰带,搭配上一块温润的玉佩,玉佩质地细腻,触手生凉,随着他的走动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整个人显得风度翩翩,儒雅不凡,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文人的气质。

永穆公主则精心挑选了一件绣着海棠花的淡紫色长裙,裙摆上的海棠花绣工精致,花瓣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每一朵花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裙摆随风轻摆,宛如海棠绽放,灵动而优雅。她的发髻高高盘起,插着一支翠玉簪子,簪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翠玉的色泽温润,为她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高贵。

李逸也穿上了他最喜爱的青色锦袍,领口和袖口绣着简洁的图案,显得利落又精神。他在镜子前转了几圈,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模样,还特意整理了一下头发,想要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诗会上。

一家人乘坐装饰精美的马车,缓缓驶向灞河。马车由两匹健壮的骏马牵引,车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车窗上挂着淡蓝色的丝绸窗帘,随着微风轻轻飘动。李逸坐在马车里,不停地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嘴里还念叨着:“怎么还没到啊,我都等不及了。”李庚笑着安慰他:“别急,很快就到了。到了诗会现场,你要虚心学习,多听多看,切勿骄傲自满。那些文人雅士们都有各自的才华和见解,你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好好交流。”李逸认真地点点头:“我知道了,父亲。我一定会好好表现的。”

当他们抵达灞河之畔时,诗会现场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河岸两边,搭建了一排排精致的亭台楼阁,亭台的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房檐上挂着红色的灯笼,灯笼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为整个场地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身着各色服饰的文人雅士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低声吟诵,手中还拿着书卷,时不时地比划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李庚一家刚一下车,便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大家纷纷上前与李庚打招呼,寒暄问候。“李大人,久仰大名,今日能在诗会上见到您,真是荣幸之至!”一位身着深蓝色长袍的中年男子说道,他双手抱拳,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李庚一一回应,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容:“过奖了,大家都是热爱诗词之人,今日能相聚在此,实属缘分。”

这时,长安文社的社长王逸风快步走了过来,他身着一件深灰色的长袍,长袍的面料质地精良,上面绣着简单的图案,显得低调而又不失高雅。头戴一顶黑色的儒冠,脸上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得温文尔雅。

“李大人,您能携家人前来参加诗会,真是让我们蓬荜生辉啊!”王逸风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王社长客气了,我也一直想来见识一下长安文人的风采,今日有幸受邀,自然不能错过。”李庚笑着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对诗会的期待。

王逸风将李庚一家引领到主宾席就座,随后宣布诗会正式开始。首先是开场致辞,王逸风站在一个搭建的小舞台上,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文人雅士,今日我们齐聚灞河之畔,共赴这场诗词的盛宴。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让我们用诗词来描绘这美好的新春,抒发心中的情感与抱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致辞结束后,诗会进入了第一个环节——命题赋诗。主持人走上舞台,宣布了本次的命题为“新春之景”,要求诗人们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创作一首诗词。一时间,现场安静了下来,诗人们纷纷陷入了沉思。有的低头凝眉,双手托着下巴,仿佛在脑海中寻找着灵感的火花;有的踱步徘徊,眼睛望着远方,试图从周围的景色中获取创作的素材;还有的则提笔在纸上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快速地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李逸也跃跃欲试,他拿起笔,在纸上认真地书写起来。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专注而坚定,时而停顿一下,思考着用词和韵律,时而又快速地写下几个字。李庚和永穆公主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满是鼓励和期待。李庚轻轻拍了拍永穆公主的手,轻声说道:“看逸儿这认真的样子,说不定能写出不错的作品呢。”永穆公主微笑着点点头:“是啊,希望他能在这次诗会上有所收获。”

一盏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诗人们陆续交上了自己的作品。主持人将这些作品收集起来,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李白也在诗会现场,他的作品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只见他的诗写道:“灞河春早柳含烟,瑞气盈空映碧川。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影里贺新年。”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将新春的热闹与灞河的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众人眼前。大家纷纷拍手叫好,赞叹声此起彼伏:“李太白果然名不虚传,这诗写得真是妙啊!”“短短几句,就把新春的神韵都描绘出来了,厉害厉害!”

李逸的作品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写道:“新春瑞雪落长安,街巷灯笼映笑颜。喜炮声声辞旧岁,孩童逐戏闹街前。”虽然笔法略显稚嫩,但却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把新春里孩子们的欢乐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家纷纷对他表示赞赏:“这孩子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样的诗,真是前途无量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情,将来必成大器!”李逸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向大家微微鞠躬表示感谢。

接下来是自由赋诗环节,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灵感,自由创作诗词。这个环节将诗会的气氛推向了**,诗人们纷纷登台,朗诵自己的作品。一位身着白色长袍的年轻诗人走上舞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定,大声朗诵道:“壮志凌云意气扬,挥毫泼墨韵悠长。心怀天下苍生愿,不负韶华岁月光。”他的诗词慷慨激昂,抒发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自己的远大抱负,台下的观众们都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位身着粉色长裙的女子走上舞台,她的声音温柔婉转,如同黄莺出谷:“花开花落几春秋,岁月如流意未休。梦里相思何处寄,一弯新月照西楼。”她的诗词婉约细腻,表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向往,让人们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思念。

还有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幽默风趣,讲述了一个新春里的趣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在诗会的过程中,李庚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才情,起身吟诵了一首自己的新作:“岁首长安瑞气飘,灞河潋滟韵声饶。文人墨客才情展,共赋新春意气骄。”他的诗句大气磅礴,展现了他对长安新春的美好祝愿和对文人雅士们的赞美之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李大人果然文采斐然,这首诗写得气势恢宏,让人佩服!”“李大人不仅在朝堂上有作为,在诗词方面也有如此造诣,真是令人敬仰!”

诗会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灞河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河水被染成了橙红色,仿佛一条流动的彩带。远处的山峦也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边,如梦如幻。诗人们在这美景中,结束了这场充满才情与诗意的聚会。大家纷纷表示,这次诗会让他们收获颇丰,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在交流中得到了灵感和启发。

在回家的路上,李逸兴奋地向李庚和永穆公主分享着自己在诗会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舞足蹈地说道:“父亲,母亲,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看到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听到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诗词,像他们一样写出优秀的作品。”

李庚微笑着点头:“好,只要你有这份决心和毅力,父亲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方式。希望你能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永穆公主也温柔地说道:“逸儿,你今天的表现已经很棒了。要继续保持这份热爱和努力,不断进步。”

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次长安诗会,成为了他们新春记忆中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那些精彩的诗词、热烈的讨论和真挚的交流,都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精神追求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