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 第54章 竟然是官逼民反?!

再次双手挥舞月牙铲用尽了全力,无论你的战斗技巧有多高超,都在他的力量面前毫无优势。

朱允熥与唐赛儿交换了一下眼神,二人虚晃一招,拨马就跑,往山林里跑去。

“想跑?在我的地盘上,你能跑的掉吗?”

梁兴甫纵马便追,丝毫不会觉得二人还有什么其它的底盘。

朱允熥往深山里跑,是为了动用他的大杀器,而唐赛儿正是看到了他马上挂着的火铳!!

没错,火铳军虽然说带不了,但谁说火铳就不能带的?

为了防止遇到什么意外的情况,朱允熥早就自己准备了一支火铳以备不时之需,要知道他的骑射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而之所以要把梁兴甫引到无人之处,也是不想暴露自己隐藏的东西。

不过,这一次南下,朱允熥势必会暴露出一些与之前很反常的存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朱允熥暗暗拿起火铳,往后瞅得真切,瞬间,枪响!

“嘭——”

梁兴甫大叫一声,手中的月牙铲坠地,捂着肩膀。

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知道朱允熥用了什么妖法。

朱允熥此时与唐赛儿调转马头,与梁兴甫迎面而来!

朱允熥高高举起手中长枪,一个横扫将梁兴甫从马背上抽了下来。

梁兴甫瞬间滚落在地。

“贼子!还不受缚!”

用枪指着梁兴甫,这时的朱允熥大有一番帝王之势。

梁兴甫捂着肩膀,怒视着朱允熥,并不服气。

一副气鼓鼓的模样。

“你定然是用了什么妖术!我为什么要受缚?要杀要剐随便就是!”

梁兴甫无所谓地道。

“就算是死,也要让我知道你是谁,本王还不知道你的名讳,你难道想做一个妄死鬼?”

端坐在马背上的朱允熥居高临下,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看着对方。

梁兴甫闻言,变得豪气起来,顾不上身上传来的疼痛大叫道:“我是乌程病佛敌,梁兴甫!”

“病佛敌,梁兴甫?!”

朱允熥咧了咧嘴,对这个名号可太熟悉了,曾经有史料记载,这个梁兴甫可是民间的一号高人,神勇非常,活跃在历史上的永乐年间。

没想到此时他竟然出现在了乌程!

听到朱允熥如此言语,梁兴甫有些奇怪道:“你听说过我?”

收了枪,朱允熥笑着说:“病佛敌我怎么会不认识?你的勇力我可是早有耳闻!你怎么会落草为寇?我被陛下封为吴王,前来征讨倭寇,也处理一些民间不平之事,你有什么冤屈,尽管说来!”

将信将疑的梁兴甫纳闷起来:“奉陛下旨意,哪个陛下,金陵新登基的那个?”

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骂骂咧咧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里的黑暗从上到下,大到总督胡濙,小到里正都在做着男盗女娼,欺压百姓之事!不是你一个吴王能够解决的!”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国粹频出。

看来梁兴甫对浙江的官场非常地失望,这其中恐怕隐藏着极大的内幕。

朱允熥信誓旦旦的向着对方保证起来:“本王这次来就是肃清两浙官场的,无论是谁,我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不为民者杀!不为政者杀!贪赃枉法者、欺压百姓者,皆杀之!!”

接着拿出自己的吴王大印来,虽然这颗大印对两浙官场的人来说没多少用,也没几个人会在意他这个吴王。

但是此刻朱允熥身上表现出来的气势与风度,还是让梁兴甫相信了他会是一个好的吴王。

“反正今日我落于你手,横竖都是个死!那我要替两浙所有被迫改稻为桑的百姓申冤!”

梁兴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让朱允熥注意到了什么,疑惑问道:“改稻为桑?那不是前些年一条国策么?不过是在百姓富庶的时候才会有的政策,好像刚实行下来的时候一时间多了不少蚕桑丝绸。”

这话立马引起了梁兴甫的反驳:“这其中哪里有这么简单!因为这条国策,从上到下,不知道让两浙之地的人蒙受了多少冤屈!”

改稻为桑是一条针对大明财政亏空的基本国策。

别看大明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每年的财政都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

不说北征元蒙、南伐交趾、东抗倭楼,西讨安南这些每年大笔的财政支出,光是皇室以及各种藩王、官员的奢靡用度只会只多不少。

为了解决这个办法,朝廷便想到了改稻为桑这个基本国策。

改稻为桑的原本的想法是好的。

大明的丝绸非常地畅销,在大明内部有可能五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海外来的商人得十五两。

就中间的这个差额,每多生产一匹丝绸就能产生巨大的利润。

而丝绸的生产少不了的就是桑蚕。

想要提高丝绸的生产就得提高养桑蚕的数量,于是就有了改稻为桑这个基本国策在江南地区的施行。

朝廷强制大量丝绸的生产,那么落实到地方就是大量蚕丝的生产。

朝廷不管你什么地形、天时等因素,给地方,给官员制订了一个所谓的指标,官员就要完成。

于是,官员就开始强行让地方上的农民改稻为桑。

但是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与生活来源就是他们所种植的稻田,改成桑田,他们吃什么?

梁兴甫以及他手底下的乡勇就是改稻为桑政策最直接的受害者。

他们改稻为桑后,失去了手中的粮食,当地官员低价收购他们的蚕丝,又高价卖给他们粮食,这两项高压政策下,导致大量的乡民濒临破产,无数农家流离失所。

梁兴甫也就是这个时候,聚集起大量的人在身边,跟朝廷进行对抗,反对改稻为桑政策的实施。

乌程的王真对此直接把梁兴甫扣成勾结倭寇的盗匪,打算杀鸡儆猴,形成威慑力,让农民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但是,王真低估了梁兴甫的实力,凭他的武力根本就不是梁兴甫的对手,以至于造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而梁兴甫这边屡次攻打乌程,在老君山啸聚山林,其实完全都是为改稻为桑的受害者考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