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192章 中医药调理肢节摇颤(骨繇)

每日医案 第192章 中医药调理肢节摇颤(骨繇)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肢节摇颤(骨繇)

[病案]孙某,女,49 岁。1979 年 10 月 12 日初诊。患者于 4 日晚因过于烦劳而突然晕仆,稍息片刻后目眩略定,但四肢不用,感骨节纵缓无力,两小时后活动自如,次日照常上班。6 日晨 7 时再次晕仆,醒后眩晕,四肢摇颤不能自制,以下肢为重,此后每日早晨 7 时左右必定发作,历时 1-2 小时逐渐停止。肢节软缓不能行动,伴有失眠、纳差等症状。经过多项检查,包括血尿、胆固醇等指标均显示正常,脑血流图提示脑血管紧张度升高。西医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和神经官能症。曾使用过安定、654-2、异丙嗪、氯丙嗪、谷维素以及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方法,但均未能改善病情。患者舌红、苔黄腻浊,脉象弦滑。

[治则]清热宁胆,降逆涤痰。

[方药]柴胡20克、黄芩2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大黄5克、牡蛎50克、龙骨25克、代赭石25克、猪胆汁一枚(蒸,分两次冲)。服药一剂之后,肢体摇动的症状消失;三剂之后,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可以下床自由活动,只是略微感到有些疲惫,并无其他不适之感。

[评析]所谓的“骨繇”其实就是骨节纵缓摇动不定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根据秦伯末先生所着的《内经类证》来看,此病症疑似现代医学中的“共济失调症”。在《灵枢·根结》中有这样的记载:“少阳为枢……枢折则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由此可知,这一病症的发病机制与少阳枢机有关。

患者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体内阳气暴涨,热气侵入胆囊之中,胆囊受热后少阳之气开始厥逆,骨气失去了控制,从而引发了骨节纵缓摇动不安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柴胡龙骨牡蛎汤作为治疗方剂,并根据病情进行了加减调整。

在这个方剂中,柴胡和黄芩被选为主要药物,它们具有清疏少阳胆热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热气,缓解胆囊的压力。同时,桂枝与大黄一同使用,擅长下气降逆,有助于恢复骨气的正常运行。茯苓和半夏则能够涤除痰湿,调和胃气,安定心神,进一步改善身体状况。

此外,龙骨和牡蛎可以潜摄上逆外张之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党参则起到扶正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元气。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我们去掉了铅丹这一成分,而代之以重镇之义的代赭石。最后,加入猪胆汁可以起到清热益胆的作用,促进胆囊功能的恢复。

通过以上的中药配方和治疗方法,我们旨在调和少阳,潜镇浮阳,祛痰宁心,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当然,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此一来,药效相辅相成,共奏奇效,可解少阳之热,平内乱之气,固人体之本,清邪热之扰,镇心安神。待少阳热清,则病症自除,患者得以康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