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06章 中医药调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病案]何某,男,48岁。1981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自1980年起无明显诱因而出现面白无华,但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981年8日赴南方出差,途中发现凌晨尿色如酱油样,伴乏力。归来后凌晨排尿仍呈酱油色,伴头昏,耳鸣,全身无力,心悸,气短,自汗,视物昏花,纳呆腹胀,面目肌肤发黄。经某医院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经用地塞米松、力勃隆、丙酸睾丸酮,多种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日渐加重。自诉酱油色尿每隔15~20天发作,每天10余次,持续3~5天,精神困惫,语气无力,少动懒言,面目肌肤黄染而虚浮,双下肢水肿,舌质淡、无苔,脉弦滑无力而数。血红蛋白60克\/L(6克%),红细胞3.0x1012\/L(3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9.3x109\/L(9300\/立方毫米),中性79%,淋巴21%,血小板12x109\/L(1.2万\/立方毫米)。血浆结合珠蛋白电泳消失,血浆游离血红蛋白56毫克%,黄疸指数15单位。血清铁242.5微克%,总铁结合力405微克%,未饱和铁162微克%,饱和度59.9%。糖水试验阳性,糖水定量5.5%,罗氏(Rous)试验、酸溶血试验、凝血酶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阳性,红细胞胆碱脂酶18.18单位,尿三胆正常,红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44%,完全溶血0.36%。骨髓象呈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呈帽徽型、馒头型、三角或多边形,其碎片占3%。实验室检查符合临床诊断。

[治则]健脾益气补血。

[方药]黄芪50克,白术15克,龙眼肉15克,红参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陈皮15克,木香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当归20克,大枣7枚。住院次日又出现血红蛋白尿,持续三天,前方加乌药15克,继服13剂后自觉症状好转,体力增强,胃纳转佳,腹胀、水肿消失,血红蛋白尿未发作,但病人巩膜、肌肤仍黄染。前方加茵陈30克,续服10剂后黄染消失,黄疸指数恢复正常,面色转润泽,血红蛋白提高到77克\/L(7.7克%),自觉症状消失,继服前方以巩固疗效。前后共服85剂药后出院。出院后继服前方,一个月后恢复工作。随访一年余,血红蛋白尿一直未复发,精力旺盛,工作、生活均正常。实验室检查某些项目好转,如血浆结合珠蛋白10.3微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7.5毫克%,血清铁107.5微克%,总铁结合力430微克%,未饱和铁322.5微克%,饱和度52%,红细胞胆减脂酶30单位。

[评析]在古老而深邃的祖国医学体系之中,一直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脾脏乃是人体后天之根本所在,更是整个机体实现升降与出入功能的关键枢纽。当一个人的脾气处于强盛状态时,其升降便会保持正常,而出入也将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态势。如此一来,便能顺利地化生出血气,滋养着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等各个部位。

就拿本案例来说吧,患者之所以患病,正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脾脏受损。一旦脾脏受伤,那么气血也就无法得以正常化生了。于是乎,各脏腑和经络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养分供应,从而纷纷出现病症。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自然是以健脾益气为主导方向。具体而言,就是选用人参、黄芪、白术这三味药材来强化脾脏的功能,并使之恢复活力;同时,再搭配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龙眼肉、大枣这些具有养血补血功效的药物,以补充体内缺失的血气资源;此外,还加入了乌药、陈皮、木香等能够理气醒脾之物,进一步促进脾胃的运化能力;最后,再添加少许升麻用以提升中气,增强身体的整体抵抗力。另外,考虑到患者存在黄疸症状,所以特意添加了茵陈这味草药来祛除黄疸。经过这番精心调配和施治之后,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良好疗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