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77章 中医药调理未孕乳泣(三)

每日医案 第377章 中医药调理未孕乳泣(三)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9 14:45:31 来源:小说旗

未孕乳泣(三)

[病案]吴某,女,40岁。1976年8月4日诊。三年前放节育环后,经量增多,此后漏乳,至今不愈,诊断为泌乳症(乳汁自出)。并伴低热,浮肿,乏力,头重,四肢无力且沉重,腹胀便溏,面色萎黄,两目少神,舌淡胖、苔腻,脉濡。未婚前亦有漏乳,曾去外科检查,未发现病变。

[治则]益气健脾化湿。

[方药]生黄芪30克,炒白术9克,厚朴花3克,茯苓皮15克,鲜藿香9克,鲜佩兰9克,蔻仁3克,生苡仁12克,滑石9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青蒿9克。

连续服用7剂后,面部浮肿逐渐消退,低热症状也有明显好转。同时,患者的肠胃功能也有所改善,大便已经成形。然而,患者依然存在漏乳现象。

针对患者的漏乳问题,原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当归9克。患者继续服用7剂后,发现肿胀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低热症状完全消失,漏乳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此外,患者的月经量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经过一年的随访,患者未出现复发现象,面色红润,整体状况良好。

[评析]古人曰:“产后乳汁自出,胃气虚也,宜补药以止之。”这句话揭示了古代中医对产后乳汁自出的认识。现代医学研究已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科学依据。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受丘脑下部释放因子控制,这种激素与垂体生乳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乳腺分泌乳汁。

在溢乳症的发病机理中,下丘脑生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受到抑制,导致垂体生乳激素继续发挥作用,从而引发长期泌乳现象。对于未婚前就有漏乳现象的患者,这表明其丘脑下部生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可能存在病变。

另外,在患者放环后出现月经过多,这导致失血性贫血的发生。失血性贫血是指因出血而导致的贫血,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之海。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转化都依赖于脾气的功能。

因此,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应采用益气健脾化湿之药。这种药物可以增强脾气,使气血充盈,从而促使脾气发挥摄乳汁的作用。这样一来,患者的病情便得以痊愈。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结合,为治疗溢乳症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既要关注患者丘脑下部生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病变,又要关注失血性贫血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通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在治疗溢乳症时,中医会从健脾益胃入手,调理气血,使乳汁得以正常分泌。此外,中医还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对溢乳症的研究也取得了显着进展。通过对病因的深入研究,医学界已经找到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激素水平的调节,心理治疗则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手术治疗则针对病因进行根治,如切除异常泌乳的乳腺组织等。

总之,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为溢乳症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期早日恢复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